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政治学原理(第二版)(高等政法院校系列教材) - 高等政法院校系列教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政治学原理(第二版)(高等政法院校系列教材) 高等政法院校系列教材
ISBN:978-7-5620-5274-6 条码:
作者: 王楷模 张师伟 丁韶彬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2-1 开本:16开
定价: ¥36.00  折扣价:¥32.40
折扣:0.90 节省了3.6元
字数: 398千字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页数: 333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4-02-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法学人才的培养。因为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阶段,诸多社科类问题亟待解决,诸多社科类岗位缺口亟待填补,而社会科学教育又面临着规模虽大,但成材率不高的困境。在此环境下,我们提出了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目标的要求。本套系教材正是为了满足这一要求的教学需要而编写出版,本书正是基于政治学原理课程的教学需要编写的其中一本教材。自2006年初版至今,本被众多知名院校作为政治学原理教学用书或主要参考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第一版教材内容偏多,不利于教学,因此,在汲取近几年政治学原理教学与研究的新成果的基础上,对原版进行了适当删改修订,乃成本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国家与阶级、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形式、国家机构、国家与民族、国家与宗教、政党和政党制度、政治团体、政治文化、政治发展、中国的政治文明、国际政治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绪 论
第一节 政治的概念
第二节 政治学的对象与体系
第三节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线索
第四节 政治学的基本功能
第五节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编 政治实体

第一章 政治群体
第一节 阶 级
第二节 民 族
第三节 人 民

第二章 政治组织
第一节 国 家
第二节 政 党
第三节 政治社团

第三章 政治人
第一节 公 民
第二节 官 员
第三节 政治家

第二编 政治权力

第四章 政治权力
第一节 权力的一般含义
第二节 政治权力的含义及其结构功能
第三节 政治权力的运行过程
第四节 政治权力的异化及其治理

第五章 政治权利
第一节 政治权利的含义及其功能
第二节 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政治权利的获得、维护和行使

第三编 政治文化

第六章 政治心理
第一节 政治心理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政治心理的构成要素和类型
第三节 政治心理的阶级性和时代性
第四节 政治心理的作用与制约性

第七章 政治思想
第一节 政治思想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政治思想的逻辑结构和主要类型
第三节 剥削阶级的政治思想
第四节 无产阶级政治思想
第五节 政治思想的功能和作用

第四编 政治行为

第八章 政治决策
第一节 政治决策及其地位作用
第二节 政治决策的类型
第三节 政治决策的模型
第四节 政治决策的原则、程序和方式

第九章 政治管理
第一节 政治管理的含义
第二节 政治管理的方式
第三节 政治管理的作用

第十章 政治参与
第一节 政治参与的概念
第二节 影响政治参与的因素
第三节 政治参与的方式
第四节 政治参与的作用

第五编 政治发展

第十一章 政治发展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 政治发展的含义
第二节 政治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 政治发展的功能

第十二章 政治民主化
第一节 政治民主
第二节 政治民主化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

参考书目

第二版后记

精彩片段:
出版说明

21世纪,我国的高等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知识经济的到来,中国加入WTO,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战略决策,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00年以来,我院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学基本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进一步转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意见的出台,专业结构的调整,教学计划的全面修订,以及新一轮课程建设工作的启动,都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乃至整体办学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材作为反映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以及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载体,是我校新一轮课程建设的重点。为了适应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目标的要求,学校决定由教材委员会编审和规划出版一套能够聚合时代特点,反映学校教学、科研最新成果的高质量系列教材。这套教材由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教师承担编写任务。
我们力求教材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新颖性和适应性,也希望这套教材能够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做出积极的贡献。


西北政法大学教材委员会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