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出版社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书单,本书单包含10种图书,分别是:《正道:中国文化传统》《中国戏七讲》《朱子哲学研究(增订版)》《四时之外》《中国书法十五讲》《未完的五四:历史现场和思想对话》《儒家哲学七讲》《阳明心学七讲》《先秦诸子七讲》《中国古典诗文课》,以飨读者。

《正道:中国文化传统》(订购)
张岱年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新时期中国文化研究奠基者张岱年先生的集大成之作,首次全部系统地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它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文化传统的脉络与体系,把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它以哲学作为文化的核心来解读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价值、民族精神、社会传习等,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探讨中国文化发展的前途。它在中国万年文化传统中寻找规律,贯通了中国文化传统的智慧与当今人类社会的文化需求;在中国文化的人文特质与西方文化的神本精神的对比中,指明中外文明的互鉴。它对当今的读者传承中国传统,创新中国文化,是一本振聋发聩的启蒙书,也是当今中国人继承传统的学术普及入门书。
作者简介
张岱年:中国当代哲学家、文化学家、国学大师。早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后长期任北京大学教授,曾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他长期从事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研究,有很高的造诣和广泛的建树;他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现当代杰出学者。他早年以《中国哲学大纲》确立了在学术史上的地位,晚年又以《中国文化精神》彰显了在中国文化研究与普及上的成就。他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新时期文化研究的一面旗帜。

《中国戏七讲》(订购)
李楯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百年身、千秋笔、儿女泪、英雄血……
作者认为,戏,是诗、词之后“最中国”的抒情方式,蕴含着中国人特有的认知、思维、记忆、表达和交流、互动的方式。本真意义上的中国戏,要从中国戏(以京剧、昆曲为代表)的可追寻处(可听、可看处)讲起,而非停留在文学史和戏曲史中以文字钩沉;要突破舞台上占支配地位的西方戏剧理论范式,用戏曲自有的语汇去理解它的独特之处;要突破艺术和娱乐的狭义层面,从社会史和文化史的广阔空间,理解它何以成为中国人生命的组成部分。
为当代读者讲中国戏,不仅仅是一种知识和文化的普及,更是为了唤醒一种久远的文化记忆,寻回我们失落已久的文化认同。
作者简介
李楯,1947年生,法学家和社会学家,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
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少时学戏,接触过姜妙香、梅兰芳、俞振飞、侯玉山等著名京剧、昆曲演员;1962年入俞平伯先生创办的北京昆曲研究社,2004—2017年任北京昆曲研习社副社长;至今仍登台演出;讲戏,承袭齐如山、王元化、刘曾复诸先生的理路,又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和感悟。

《朱子哲学研究(增订版)》(订购)
陈来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朱子哲学是中国哲学史上较为庞大的哲学体系之一,考察这一哲学的整体结构及其具体内容必须注意:一方面,整个朱子哲学和它的重要部分都不是一次形成的静止结构,而是有其自身提出、形成并经历复杂演变的动态体系。另一方面,组成这一学说总体的命题大都不是意义单一的命题,朱子哲学中的哲学命题和他对许多问题的讨论在内容上大都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不同含义。这两方面造成了朱子哲学的复杂性。有鉴于此,本书注重从时(历史演变)空(层次角度)的不同方面对朱子的理气论、心性论、格物致知论的主要内容进行综合考察和全面分析,以求达到对这一庞大而复杂的哲学体系的具体把握。
本书是陈来教授的成名作,原为作者的博士论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在多家出版社刊印。本书自首版以来影响巨大,成为宋明理学研究的必读书。著名哲学史家、朱子学专家陈荣捷先生认为该书“优点有三:叙述异常完备;分析异常详尽;考据异常精到……全书秩序井然,毫无赘语”。
作者简介
陈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教育部社科委哲学学部委员,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院长。著作四十余种。

《四时之外》(订购)
朱良志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中国艺术重视生命境界的创造,追求形式之外的意趣,要在变化表相中表现不变的精神,时间性超越便是艺术家最为重视的途径之一。“四时之外”四字,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灵魂,也是造成中西艺术内在差异的本质方面。朱良志教授这本新著主要是从时间和历史入手,来讨论中国艺术的发展和核心观念的形成,发掘中国艺术在时间超越中所体现的独特的历史感、人生感和宇宙感。
朱教授在北京大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真水无香》,主要讨论“天趣”问题;《南画十六观》,以“真性”为线索,追踪文人画的发展;《一花一世界》,围绕“量”对传统艺术观念展开思考;《四时之外》,则是传统艺术中“时间”问题的探讨。这些都是他在《中国美学十五讲》中提出的基本问题,这几本书的讨论进一步将其细化。这几个问题又有内在联系,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了他所关注的“生命超越美学”的内涵。
作者简介
朱良志,1955年生,安徽滁州人。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观念研究,近年来又多在中国传统绘画研究方面投入心力。出版有《南画十六观》《一花一世界》《真水无香》《中国美学十五讲》《石涛研究》《传世石涛款作品真伪考》《石涛诗文集》《八大山人研究》《曲院风荷》等著作,受到学界和读者关注。

《中国书法十五讲》(订购)
方建勋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北京大学书法公开课“书法审美与实践”的讲稿整理。这十五讲内容,既触及书法基础的笔法、结字与章法布局等技法层面,也探讨书法的风格、神采与气韵等审美层面,同时还揭示了书法学习必经的临帖、创作之方法与途径。作者以亲身、独得的经验和体悟,给出了修习、欣赏书法的秘钥。全书保留了讲稿的现场感、亲和力,行文生动活泼,例证丰富精彩,以超千幅高清图,抉发幽微,尽显书法之妙。每讲后附有课程视频,视频以“北大书法公开课”之名流传全网,点击过千万,颇受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喜爱。书后附有古代碑帖临写示范视频。如此,一编在手,可赏、可读、可学、可写,成为懂书法之人。
作者简介
方建勋,北京大学美学博士、艺术史博士后,北京大学书法教育与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副会长兼教学总指导,央视书画频道“一日一印”栏目主讲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书法、篆刻研究。著有《书法课:字美在何处》《书法课:行书的故事》《书法课:临帖九讲》《印境》等。
修习书法三十多年,坚持每日晨课,书法作品曾获《淳化阁帖》杯全国“二王”系列书法大赛一等奖,入选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西泠印社第二届国际书法篆刻作品展、首届海内外华人书画大展等多项全国大展。曾赴英国、西班牙、日本、埃及等国家的大学讲授书法并举办书法展。
担任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一日一印”栏目主讲人、得到“中国书法通识”课程主理人,主讲的“北大书法公开课”在网络上获千万点击。

《未完的五四:历史现场和思想对话》(订购)
陈平原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陈平原教授是当代主要的五四讲述者之一,他将自己的人生际遇和学术追求融入五四研究,不仅将五四视为中国20世纪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更将其看作一个重要的思想资源和学术话题。作为“五四研究”三书之一,本书偏向陈平原教授的“有我之学”,它并非立论谨严的史著,追求的是能够“具有某种内在精神力量”。本书共分五辑,并有附录。文章长短及体例不一,有论文,有随笔,也有答问,只是在将五四作为思想的磨刀石这一点上,取共同立场。答问部分夹杂个人阅历与感受,明显带有主观性。可即便是专业论文,也都是历史研究与现实关怀相互缠绕。
作者简介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大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北大中文系主任(2008—201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七届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2009—2020),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讲座教授(与北京大学合聘,2008-2015),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2000—2016)。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教育部颁发的第一、二、三、五、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995、1998、2003、2009、2013),以及第四届王瑶学术奖著作奖(2016)、第四届思勉原创奖(2017)、第十四届文津图书奖(2019)、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2021)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散文小说史》《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作为学科的文学史》《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现代中国的述学文体》《文学如何教育》《小说史学面面观》《未完的五四》《有声的中国》等著作四十余种。

《儒家哲学七讲》(订购)
梁启超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儒家思想是几千年来中国思想学术之主干,自先秦至明清,儒家思想流派的不断演进和发展持续地丰富着中华文明的内核与生命力,并构成了中国人的主要思想体系框架。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文化思想史上的巨擘,学贯古今中外,卓有见地。本书选取梁启超在多部著作及讲演中围绕儒家思想展开讨论的内容并进行重新编排梳理,以帮助读者通过一代学术大师之思考见地,认知理解儒家哲学的基本面貌和基本精神。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首。梁启超学贯古今中西,在诸多方面都卓有成就,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著作被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阳明心学七讲》(订购)
梁启超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王阳明是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所开创的阳明心学以“心”为宗,突破了程朱理学范式的僵化对中国思想的桎梏,引导了中国思想趋向个体解放一面的萌芽。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文化思想史上的巨擘,学贯古今中外,卓有见地。本书选取梁启超在相关著作及讲演中解读阳明心学的相关内容并进行重新编排梳理,以帮助读者通过一代学术大师之思考见地,认知理解阳明心学的全貌和精髓。

《先秦诸子七讲》(订购)
梁启超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先秦是中国历史上思想十分活跃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百家争鸣,所提出的种种学说与观念奠定了此后中华文明的思想根基和框架,深深影响着后世的中国人。
本书选取梁启超在多部著作及讲演中解读先秦诸子的相关内容并进行重新编排梳理,以儒墨道法四家为主要线索,帮助读者通过一代学术大师之思考见地,从根基上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脉络。
《中国古典诗文课》(订购)
顾随 讲 叶嘉莹 笔记
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中国现当代学者顾随20世纪上半叶的课堂讲授,当时的学生、国际知名中国古典诗词学者叶嘉莹做了详细笔记。《中国古典诗文课》作为精华本初面世,它是传习人文、培育人才、启迪人生的集大成学术普及著作。古今中外,文史哲禅,通俗睿智,图文并茂,徜徉在文学内外,求索于历史上下,归结到真、善、美之上。做人与读书相映成趣,修身与悟道相得益彰,怡情与治学水乳交融。洋溢着生命力的中国古典诗文课,继承传统、赓续文脉的大众经典。
作者简介
顾随:中国现当代富有影响的学者。北京大学毕业后即从教,曾任于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校。他的研究领域众多、兴趣广泛,既是作家、诗人、剧作家、理论批评家,也是鉴赏家、书法家、禅学家、讲授艺术家,被誉为“一位出色的大师级的哲人巨匠”。
叶嘉莹:当代知名学者。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馆馆员,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入选“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