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图书分类 -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自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版别索引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经典再版!发行超千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六版 - 学术专栏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教材图书查询






综合查询 分类查询
查询新闻




最新可供书目

日本武士道史

贵州大学出版社


土木工程材料(第2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教育与工作的目的:对工作和学习的新哲思

教育科学出版社


微波接力与散射通信——通信百科入门丛书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分子影像学导论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主页 > 学术专栏
经典再版!发行超千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六版
2023-03-07 09:40:58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经典再版

  自1982年首次出版以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一书便以其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层次明晰等鲜明特点,深受人们的欢迎,发行上千万册,影响数千万学子,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宣传中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也表明了它的生命力和社会价值。

  不过,自2004年第五版出版以来,国际和国内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该书应以哲学的方式反映这一新的时代,反映这一新的成果。

  因此,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杨耕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进行再一次修订,并向读者呈上“第六版”。“第六版”力图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反思的智慧和批判的精神,从而撞击理论思维,拓展理论视野,提升理论境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这样,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本文推送的正是该书的第六版说明。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六版  (订购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李秀林 王于 李淮春 主编

杨耕 修订、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年7月出版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第六版说明

文|杨耕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教材,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六版(以下简称“第六版”)。

  1982年,受教育部政治理论教育司和中共北京市委大学工作部的委托,由李秀林、王于、李淮春教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从那时起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40年。40年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先后出版了五版,发行量高达1000余万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研究和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这也表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生命力和社会价值。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发行量超过千万

  但是,我们注意到,自2004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以下简称“第五版”)出版以来,国际和国内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理应以哲学的方式反映这一新的时代,反映这一新的成果。同时,自2004年“第五版”出版以来,科学、哲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积累了一系列新经验,这些新成果、新进展、新经验表明,“第五版”的内容和结构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需要进一步深入阐述和补充,一些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和解答。

  正因为如此,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委托,我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进行再一次修订,并向读者呈上“第六版”。

  这次修订是一次全面的修订:

  一是对“第五版”的基本观点进行了全面审视,力图用当代实践的新经验、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哲学研究的新观点阐述已经成为“常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深入挖掘、充分阐述以往被忽视甚至被“遗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深入探讨、系统论证马克思、恩格斯有所论述但又未充分展开、详尽论述,同时又契合着当代重大问题的观点。任何一门教科书的任务,都是阐述这门学科的基本观点。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也是如此。以当代实践、科学以及哲学本身的发展为基础,全面审视“第五版”阐述的基本观点,是本次修订的重心。

  二是对“第五版”逻辑结构进行了全面调整,把“第五版”的导论调整为“第六版”的第一章,并重新撰写了第一章;把第九、十章合并为一章,调整为“第六版”的第十章,并对内容做了较大的删改;对每一章的“节”“目”都做了较大的修改、调整。“第六版”共分十二章: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第二章物质与世界;第三章实践与世界;第四章社会的本质与结构;第五章人的本质与价值;第六章联系与发展;第七章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第八章社会发展的规律与历史的创造者;第九章认识与实践;第十章认识过程与思维方法;第十一章真理与价值;第十二章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第六版”力图用这样一种新的逻辑结构、教学体系更好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系与科学体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学体系重在阐述学科的基本观点,它既要依据学科的科学体系,又要符合认知心理学和教学规律。

  三是对“第五版”的文字表述、标点符号做了全面修订,以使文字表述更加简洁,基本范畴的内涵更加清晰,基本观点的阐述更加准确,标点符号的使用更加规范。“第六版”的第一、二、五、六、八、十章是重新撰写的,第三、四、七、九、十一、十二章是对“第五版”的相关章节做了较大的修改而成的。本次修订实际上是一次重新编著。

  四是“第六版”加大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尤其是马克思著作引文的力度,充实了一些重要引文,以凸显“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当然不能奉行“原教旨主义”,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只有马克思本人阐述过的哲学思想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按照这种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终止于1883年。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同样,我们也不能以虚无主义的态度对待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创始人的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从创始人这个视角看,“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列宁)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创始人,离开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只能是打引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正因为如此,“第六版”加大了对马克思著作引文的力度,并以此引导学生去阅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只有从那些哲学思想的首创人那里,人们才能接受哲学思想。因此,谁要是向往哲学,就得亲自到原著那肃穆的圣地去寻找永垂不朽的大师。”(叔本华)

  五是删去了“第五版”的“附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一版至第四版的目录”,在“第六版”增加了“阅读文献”。

  “第六版”仍然命名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但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两个“主义”,而是同一个“主义”,即“新唯物主义”的不同称谓。

  用“辩证唯物主义”称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了凸显新唯物主义所内含的辩证法维度及其批判性和革命性。这是因为,无论在自然观上,还是在历史观上,新唯物主义“本质上都是辩证的”(恩格斯),而“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因而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

  与“辩证唯物主义”并列,加上“历史唯物主义”来称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了凸显新唯物主义所内含的历史性维度及其彻底性和完备性。这是因为,新唯物主义的彻底性和完备性集中体现在历史唯物主义中,而“自从历史也得到唯物主义的解释以后,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也在这里开辟出来了”(恩格斯)。

  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特别强调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特别坚持的是‘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历史‘唯物主义’(列宁)。苏联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的确有许多局限性,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征,我们不能因为苏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的局限性而“废”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之“名”。

  同时,“第六版”又把实践的观点贯穿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在哲学史上造成了革命性变革,关键就在于,它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科学地解答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哲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传统哲学脱离了人的活动、社会历史去追问所谓的“终极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从人的实践活动、社会历史出发去追问“对象、现实、感性”何以成为这样的存在;传统哲学关注的是“解释世界何以可能”,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是“改变世界何以可能”;传统哲学的理论主题是“世界何以可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则是“人类解放何以可能”。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马克思)。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实践唯物主义。但是,实践唯物主义和辩证(历史)唯物主义也不是两个主义,而是同一个主义,即新唯物主义的不同称谓。用“实践唯物主义”称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了凸显新唯物主义所内含的实践性维度及其首要性和基础性。西方马克思主义倡导的实践唯物主义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但实践唯物主义的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征,我们不能因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倡导实践唯物主义而忌讳这一概念。

  正因为如此,“第六版”力图以这样一种逻辑结构、教学体系来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以激发学生的反思的智慧和批判的精神,从而撞击理论思维,拓展理论视野,提升理论境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这样,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第六版”仍然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系统、解释系统。我深知,任何一个理解者、解释者在理解、解释某一著作、某一学说之前,都有一个“理解的前结构”、既定的“认知图式”在其头脑中存在着,并支配着其理解、解释的维度、广度和深度。“甚至最没有‘定见’的观察者,也不能用毫无偏见的眼睛去看他周围的世界”(罗伯葛利叶)。你若看错了,你就会想错;你若想错了,你就会看错。这仿佛是一个矛盾,然而,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矛盾。理解、解释永远是具体的、历史的,它不可能超出理解者、解释者的实践活动、知识结构、价值观念和文化背景。因此,“第六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解释,也必然受到我本人的“理解的前结构”、既定的“认知图式”的制约,因而也必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我衷心欢迎一切批评和建议,并将认真思考这些批评和建议,以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不断完善。“一切发展中的事物都是不完善的”(马克思)。要求完善,是对学者的刻薄;但追求完善,是学者应有的品格。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李永强编审、副总编辑徐莉编审高度重视“第六版”的编写、出版,并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学术出版中心主任杨宗元编审始终关注着“第六版”的编写、出版进程,实际上是“第六版”的参与者;责任编辑符爱霞、罗晶、邹艳霞、吴冰华以及实习编辑杜雅雯为“第六版”的出版付出了辛勤劳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杜丽娟编辑不辞辛劳,打印了“第六版”的全部书稿,并核对了全部引文。在此,一并表达我的深深的谢意,并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歌德的一句名言:不管我们愿意把自己摆在什么地位,事实上,我们都是集体性的人物。在这个意义上,“第六版”是集体合作的产物。

  人们常说“缘分”。就我个人而言,我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着不解之缘。我曾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读者,我是读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走进中国人民大学的,而后又成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作者。1988年,在我刚刚留校任教之际,李淮春教授就把我引进《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三版的作者团队,成为“第三版”“第四版”的作者之一,成为“第五版”的主要作者。而后,我又成为肖前、李秀林、汪永祥教授主编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二版的作者之一,成为《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第三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三版的主要作者,和陈先达教授共同编著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李淮春教授是我编著教材的引路人。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六版出版之际,李淮春教授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五年了,我深深地怀念李淮春教授。

  你的身影离我很远很远,
  声音却常响在耳畔。
  汪国真

杨耕
2022.4
于北京世纪城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订购 关闭
专业分类
经济学  公共课与文化课  政治法律  教育学  文学艺术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计算机/网络  管理学  其他  外语  哲学
用途分类
大学本科教材 大学本科以上教材 大学教学参考书 考研用书 自学考试教材 高职高专教材 中职、中专类教材 中小学教材、教辅
电大用书 学术专著 考试辅导类图书 工具书 培训教材 其他
中图法分类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工业技术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综合性图书  文学  艺术  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总论  数理科学和化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学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总论  政治、法律  军事  经济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农业科学
教材征订
公共课类 外语类 文科类 艺术体育类 理工类 医药卫生类 农林牧渔类 电大类 高职高专类
中职技术类 继续教育类 馆配类 其它
版别索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更多...
网上购书指南
一、我的账户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修改用户密码
修改个人资料
二、查询图书
快速查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三、订购图书
第一步点击“订购”按钮
第二步确定收货人信息
第三步提交订单
存书架
四、邮购方式
普通邮寄
特快专递
五、付款方式
支付宝
邮局汇款
六、我的订单
查询订单
修改或取消订单
联系我们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

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