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激活历史人物的精神天地——读复旦大学出版社《王开林晚清民国人物系列》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激活历史人物的精神天地——读复旦大学出版社《王开林晚清民国人物系列》
古耜/文
2014-07-16 10:05:04  来源: 光明网 
 

  在历史文化散文的创作领域,湖南作家王开林一向耕耘勤奋,佳作迭出。他挥笔刻画那些在历史险路、歧路和末路上出没的人物,总能绘神绘影,见性见情,显示出他驾驭这一文体的丰厚储备和超卓能力,以及他在这一领域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开拓。

  时至今日,历史文化散文写作的系列化和“工程化”,已是屡见不鲜的流行意趣。只是大多数作家在题材上处心积虑、惨淡经营,即讲究对象选择的统一性或话题设置的连续性,而较少考虑其中是否包含和体现了精神主旨的延伸与意义指向的辐射,其结果是一些系列或“工程”常常显得有“影”无“神”,虽“大”却“空”。相比之下,王开林的历史文化散文是用鲜活的个体形象连接起丰赡的人物长廊,进而彰显他们的人生经验和心路历程,为当代读者提供人格滋养和精神启迪。他的晚清民国人物系列自有超越一般的历史承载力和思想穿透力,同时也确实显示出文体自身的精髓和优势。

  与作者高远脱俗、取法乎上的著述追求相协调,王开林围绕笔下人物的塑造和评价,颇下了一番殚精竭虑、扎实深入的功夫。其方法与路径,似乎获益于传统文化的馈赠,即自觉地实践了孟子所提出的“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治学主张。换一种现代人的表述就是,以准确把握主体精神和历史情势为前提,从一个人与一个时代对话的方式,走进和激活人物的精神天地与人格世界,进而树立起一群血肉丰满、个性独特的人物形象。

  为历史人物绘神写真,这样的意图和标高,无形中要求作者必须拥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和足够的学术眼光。在这方面,王开林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作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学者型作家,他一向坐拥书城,原本腹笥丰赡;为了完成晚清民国人物系列的写作,更是拿出长达13年的时间,下足案头工夫,努力使自身跳出故纸堆的局限,回返“历史现场”,与笔下人物从容余裕地对话。反映到具体的作品行文中,便是国事家事,风生水起;人运世运,柳暗花明;清词丽句,赏心悦目;逸闻掌故,妙趣横生。这一切乍看来仿佛手挥目送,一派信马由缰,而谨勘细察,方知无一事无所本,无一言无所据,诚可谓“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王开林这套六卷本晚清民国人物系列固然不乏学术内涵,但它们仍是文学作品,注重自身的艺术精湛性和“审智”(借用孙绍振的概念)感染力。在体例或结构上,他的晚清民国人物系列采取的是一人一篇的“列传式”。在通盘把握人物的身世经历和思想性格的基础上,锁定某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独特视角,展开提纲挈领的概括和画龙点睛的皴染。譬如,用透视“五大悲苦”来状写陈寅恪,借分析“六大矛盾”来描绘梁启超,以破解“自沉之谜”来探视王国维,由剖析“自我救赎”来观照冯友兰;还有“慢”“稳”“刚”之于“寡言君子”梅贻琦,“仙风道骨”之于“独立崖端”的潘光旦,“学问、脾气和嗜好”之于“章门大弟子”的黄侃等。如此这般的剪裁和调度,不仅彰显了作品以简驭繁、以少总多之妙,而且有效地凸显了人物的整体特征与生命色调。古耜/文


  来源:光明网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 《民国斯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07.15 16:10:33)
  • 云南大学出版社《设治局:民国云南边疆建设的新举措》 (2014.06.09 10:35:57)
  • 民国教育的时代镜鉴——读《乱世犹闻读书声》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4.02.17 10:42:26)
  • 人大社《影艺的政治——民国电影检查制度研究(中华史学丛书)》 (2013.10.28 11:10:18)
  • 困窘之余,潇洒无限《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日常生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10.12 16:49:10)
  • 民国的小叙事——读肖伊绯《民国笑忘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08.16 15:51:01)
  • 重庆大学出版社 《荣升堂》民国八大胡同的那些女人们  (2013.08.01 8:18:50)
  • 《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广西师大出版社 (2013.07.30 10:49:08)
  • 体味“民国温度”《民国温度》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05.17 9:42:18)
  • 清华大学出版社《民国温度——1912-1949书影流年》:量度一个时代的体温 (2013.04.18 9:31:21)
  • 更多...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