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应用微观经济学》导论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应用微观经济学》导论
2003-07-28 13:59:50  来源:  
 
应用微观经济学》导论

应用微观经济学

人类社会不断走向富裕的原因是什么?

 当一条船往前行驶的时候,我们知道这条船之所以能够往前走是由于掌舵的舵手以及划船的水手的功劳。人类社会不断走向富裕的原因有两个:首先靠自然科学的知识,其次靠经济学的知识。自然科学对人类的贡献好比是划船的水手对船往前行驶的贡献。经济学对人类的贡献好比是掌舵的舵手对船往前行驶的贡献。如果仅仅有自然科学的知识,好比一条船没有掌舵的舵手,从而失去前进的方向,不能到达幸福的彼岸。如果仅仅有经济学的知识,好比一条船没有划船的水手,这条船只能在原地打转,无法前进半步。在改革开放之前的时代,我国比较重视自然科学的知识,而忽视了经济学知识的研究与学习。在经济建设当中,往往凭借自己的感觉或者自己所创造的理论来指导经济实践。比如说,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凭借自己的感觉认为钢铁企业非常重要,提出了“以钢为纲,纲举目张” 的口号,并发起了“全民炼钢”的经济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由于“全民炼钢”的经济活动,忽视了粮食的生产,引发了所谓的“困难时期”。吸取了教训之后,感觉到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又提出了另外两个口号:“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以及“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其实“有计划按比例进行生产”这种理论早在100年前左右经济学家就提出了需求与供给应当均衡的一般均衡理论。在20世纪40—50年代,经济学家提出了需求与供给均衡增长的理论与模型,可以计算出各种产品合理的比例、价格、以及可能达到的增长速度。如果当时我们吸收了这方面的知识与概念,我们在经济建设当中就会少走许多弯路。再比如说,在50年代,人们凭借自己的感觉认为:“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忽视了人口的计划生育。仅仅过了十几年,人口从解放初期的5个亿左右增加到8个亿左右。当感觉到人口问题的严重性以后,才提出了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但是由于惯性,人口又从8个亿左右增加到目前的13个亿左右。人口再回到5个亿左右大约要花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这期间造成的资源浪费以及各种损失何止几百上千万亿元。其实,早在40—50年代,就有非常完善的人口模型预测未来人口的发展规律,从而提出适当的生育策略。如果我们接受了这样的数学模型,所避免的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改革开放之后,虽然我们国家重视了微观经济学以及宏观经济学的知识,但是由于起步较晚,经济学的知识水平的发展远远赶不上经济建设的需要。而且各部门各企业的各级决策人员需要大量的经济管理人才,经济人才培养的数量也远远赶不上经济建设的需要。所以在目前情况下,需要广泛地普及并提高经济学知识的水平,让更多的人掌握数量经济学的基本知识。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经济学研究的是:有限的资源(比如:土地、森林、矿山、厂房、设备、劳动工时等等)如何在生产者中分配,生产出的产品又如何在消费者中分配,达到人类现在与未来的最大满足。所以,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如何生产,生产什么,如何分配,以及什么是人类或个人的满意度。生产什么首先要根据人们的需求,人们的需求来自人们享受一定数量产品之后的所获得的满意度。其次要根据生产产品所付出的代价来决定。因此,“需求、供给、需求与供给的均衡以及协调发展下的增长速度”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或者,简单地用八个字:“需求、供给、均衡、增长”来表示。本书着重讨论八个字中间的前六个字,关于经济增长问题需要用到更多一些的数学知识,放到其他的教材中给予叙述。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与自然科学所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自然科学所采用的方法是比较严谨与准确的。而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加艺术”的学问。比如说,人造卫星围绕地球转一圈所带来的误差也许仅仅有几十米的误差,与地球的周长比较起来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再高明的经济学家预测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所带来的误差也达不到“微不足道”,而是相对比较大。所谓的“艺术性”强调的是人们的经验与感觉的重要性。而所谓的“科学性”强调的是逻辑推理与数学计算的重要性。比如说,如果我们用数学公式来表示一个人的满意度或幸福程度,这属于“科学”的范畴。但是,一个人的幸福程度难以利用数学公式来准确的表示。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凭经验和感觉来判断一个人的幸福程度,这属于“艺术”的范畴。所以在我们学习经济学的时候,不要过多地去强调某个数学公式的准确程度,只要这个数学公式确实反映了现实经济变动的主要特征就可以了。

关于微观经济学的教材

 目前微观经济学的教材种类很多,但是内容统一性尚比较缺乏。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微观经济学内容十分广泛,而且基本内容仍处在不断地发展变革当中。在自然科学领域,这些问题相对要小。比如说, 高等数学的教材在全世界都比较统一。如果一个人在某个大学高等数学考了90分,在相当难度的要求下,在其他大学考试当中也会得到基本类似的分数。但是经济学的情况不是这样,如果一个人在某个大学经济学考了90分,在相当难度的要求下,在其他大学考试当中可能不及格。另外,目前相当数量的微观经济学教材中反映的实用性不足。有意义的习题相对比较少。本书尽量给出较多的实际应用的例子,让读者感觉到经济学的知识可以应用在日常的实践中。读者还应当注意努力完成本书后面所给出的习题(有些有一定的难度),以增加实践应用的能力。本书还尽量采用深入浅出的叙述方法,使读者尽量掌握深奥难懂的经济学概念,以便得到迅速广泛地阅读其他经济学书籍的能力。


来源:清华社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