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使用人教版日语新教材的体会 - 教材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教材论坛
使用人教版日语新教材的体会
长春市第五十二中学 张英杰
2003-10-24 13:52:56  来源:  
 
 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新教材的使用,日语教学已越来越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于2003年3月开始使用人教版日语课程标准新教材,下面就谈一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人教版日语课程标准新教材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注重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最新颖的教学内容、最鲜明的结构体系、最广泛的知识材料,通过实用性、科学性、知识性以及先进的理念将教程透彻、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将先进的教学思想引进日语教学实践中,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听、说、读、写等方面逐步发展的教学体系。

 (二)本套教材选材新颖,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涵盖了日语学习的各个方面,针对初中学生实际提供了单词、场景会话、交际用语、日语语法、练习等各方面的学习内容。为广大学生精心打造了一个学习日语的环境,让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比较轻松愉快。

 首先,新教材在激励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例如,贯穿教材始终的几个固定人物,而且多数是学生们的同龄人,无论是会话部分,还是交际用语部分都能使学生们很快进入角色,使学生能在宽松、活泼、接近实际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学生们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亲近感。在做活动课时,他们也经常模仿课文中的人物。这些对学生学习日语,提高日语学习兴趣有积极的影响。

 其次,为了更好地体现新编初中日语教材的时代特点和符合我国当前初中日语教学改革的实际。在难易程度上把握度适中,在选材方面有时代感、趣味性和实用性;在教材的结构上比原有教材有了很大的改动。“听、说”内容有所增加。练习的设计更加突出了表达能力的培养。语言部分发音清晰、语速适中,学生很容易接受。会话部分可以通过简短的会话,练习基本句型和基本表达方法。

 再次,本套书利用专栏部分向学生介绍了日本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日本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文化知识,深受学生的喜爱。因为是中文书写,又是同龄人的介绍,学生往往是一拿到书一口气就把专栏的内容读完。说明他们对国外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比较感兴趣,这对帮助同学们开阔视野,了解日本社会和日本文化都很有帮助。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学习日语的兴趣。另外交际用语部分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在日常生活交往中、在进行活动课、表演小品时,同学们都喜欢用学到的交际日语。他们觉得在运用交际用语的过程中更能感受到那种纯正的口语的味道,更能表现出日语的语感。教科书的语法讲解部分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采用会话、列表格等多种方式,简明扼要地解释句型,不拘泥于理论,重在实际应用,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注重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在练习中基本分为会话练习、听力练习、应用练习和自我测试等几部分。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应用练习部分,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仔细观察、模仿、体验和探究,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本套书还设计了很多活动课,让学生利用短剧、游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用学到的地道的日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现在的学生各方面技能都比较强,有很好的表演能力和绘画能力。我经常把学生的这些技能运用到教学当中。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六课的应用练习中,我让学生用形容词来描述二幅图画,学生不但能很快描述出一幅画,而且在十分钟内就可以用日语编写一篇会话或短文对此进行描述。

 (三)教材体现出课程标准规定的评价主体多元化,由学生、教师、同学、家长、学校共同参与评价,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理念。利用教材中的“学习档案”,可以让学生尽量收集反映自己进步的材料,通过“学习档案”培养他们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及时总结,树立信心,使日语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有利于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材的编写模式,同时,它又引导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重点和学习效果。传统的初中日语教材中,  “读、写”的内容所占比例大大高于“听、说”,有的甚至只教“读、写”,不管“听、说”。过分追求语法的体系化,注重词和句子层面的理解,使得教学的重点自然而然地偏向了语法知识的传授,而无暇顾及交际能力的培养。本套教材在结构和模式设计上,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重视以学生为主体,以话题为主线。做到结构一新,设计一新,内容的设计提供展开的话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总的来说,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本套教材无论是对老师教,还是学生学都很适用,在比较系统的教学内容中,还给老师和学生留有可发挥的空间。教材内容既丰富多彩又生动活泼,很适合初中生使用。它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还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文化素养等各方面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3.10.13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