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语文课程:看看日本怎么改——北师大社《日本语文教育研究》 - 编辑荐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编辑荐书
语文课程:看看日本怎么改——北师大社《日本语文教育研究》
杨炳辉
2003-10-28 10:57:36  来源:  
 
 付宜红女士留学日本前曾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做了8年语文教材编辑,对语文教材编写乃至对我国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有较深刻的体会。在日本广岛大学留学的6年时间里,她结合在中国的教材编写经验和在日本的实地考察,从中日两国语文教育比较的角度,对日本的国语教育展开了系统的研究,以论文《日中国语教育比较研究》获得广岛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这篇论文也成为这本《日本语文教育研究》的基础。她归国后,即参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这让她的这本著作有了一个借鉴其长、为我所用、探索我国语文教育改革方向的敏锐视角。

 在这部著作中,作者从课程、教材、教法以及学生状况等几个方面,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日本语文教育的现状,分析了日本语文教育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脉络,进一步提出了对于我国语文教育课程改革的建设性意见。

 日本的语文教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历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作者所指出,二战前的日本语文教育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上,可以说和我们传统教育观念是非常相象的。但在1947年公布的《学习指导要领》,则明确地将“通过听说读写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在各种场合中熟练运用语言的经验”作为国语教育的总目标。在具体学习目标中,《学习指导要领》强调了基于儿童生活经验,在实际生活场景中进行语言学习,首次提出阅读的娱乐功能,文学的陶冶情操的功能,个人的阅读兴趣和图书选择得到重视,个人对教材形成的感想和意见被允许甚至鼓励。

 日本目前发行量最大的《光村图书》小学语文教科书,提出了这样的编辑方针:一,适应孩子在21世纪生存的需要。二,尊重发挥每一个孩子的个性。三,彻底体现、保障语文学习的基础性和基本要求。四,让学生有兴趣地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如何适应21世纪的生存呢?教科书确定“人权”、“和平”、“环境”、“国际理解”四大主题;怎样保障语文学习的基础性呢?教科书提出以“思考力、判断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四种能力为培养目标。

 在“教学实践与指导”一章中,付宜红女士结合一些课堂教学实例,认为日本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开放、灵活、有个性的教学”。无论是阅读课、听说课、写作课还是综合课上,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被重视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被鼓励的,学生的个人见解是被尊重的,学生的个人表达是被允许的。我们看到,日本语文课堂的学习方式是比较丰富多样的,学习气氛是比较宽松的,师生的关系是比较民主平等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由发展和老师的引导作用是有机结合的,学生的自由发展与系统的语文基础训练、语文能力培养也是有机结合的。

 为了对日本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进行深入考察,付宜红女士在本书中专门进行了“中日小学生阅读反应调查比较”。作者选择了三篇课文,日本课文《小狐狸昆儿的故事》、中国课文《猎人海力布》和俄国原著《跳水》,设计题目,以问卷的形式重点在中日两国的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中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的形式很新颖,结果也很有趣。

 《小狐狸昆儿的故事》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代表作,也是日本教材的经典课文,描写的是顽皮、喜欢恶作剧的小狐狸昆儿与孤儿兵十之间的故事,昆儿总想帮助兵十,却总被误会,最后被兵十开枪打死。这篇课文没有很明确的“是”与“非”或“该”与“不该”的价值导向,有利于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儿童对课文的理解更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更感性化,更有同情心和人情味,想象力更丰富,思路更多样化。

 《猎人海力布》和《跳水》的调查比较所反映的问题同样令人深思。对于问题的原因,作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

 有人认为,日本社会之所以能够在战后迅速复苏并飞速发展,教育功不可没。如果说,过去我对此的理解更多地停留在他们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教育普及所做的努力,读了付宜红女士的《日本语文教育研究》之后,现在我认为,日本教育内在质量的提高,教育观念的革新发挥了同样重要的作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日两国有着类似的传统文化背景,如今又面临着相同的时代要求和挑战。日本教育的经验应该能够为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很多启示和借鉴。我想,这也是付宜红女士写作这本《日本语文教育研究》最主要的动机吧。

 (《日本语文教育研究》,付宜红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3年10月23日第8版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