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传承岭南文化的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与方法》 - 专家推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专家推荐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传承岭南文化的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与方法》
2022-02-17 10:56:30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书名:传承岭南文化的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与方法订购
ISBN:978-7-5623-6777-2
作者:郭卫宏 窦建奇 编著
定价:198.00元


  当前,我国绿色建筑虽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出现,却主要以性能为导向,造成诸多绿色建筑要么“绿而缺文”,要么“绿而不美”,使用者难以从舒适、健康、审美等视角全面感受绿色建筑的魅力,这一问题亟待设计师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

  岭南地区是我国颇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岭南建筑也是我国独树一帜的建筑类型,成就卓著,精品无数,如竹筒屋、西关大屋、骑楼、围屋等皆为经典之作,有学者认为岭南建筑与“京派”“海派”建筑类似,已成为一个学派。

  “广东佛山桑园围” 地跨佛山市南海、顺德两区,是由北江、西江大堤合围而成的我国古代最大的基围水利工程,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水利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2020年底桑园围得到国际专家和学者的认可,入选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这更是将岭南建筑文化推向新的高度。

  当今时代,岭南建筑文化的独特在于其已经不拘泥于一种地域的建筑形式,更是一种建筑思想的传播、文化精神的传承。从以中山纪念堂为代表的古典建筑复兴,到当代继承中华文化、凸显“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岭南建筑已经走入一个建筑思想传播的新时代。

  此外,岭南建筑独特的传统技艺、技法体系,与长三角、环渤海等区域的技法体系截然不同,对其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剖析后,凝练出适合岭南区域的建筑设计手法和传统营建“法式”,并将其系统化,是岭南建筑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承岭南文化的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与方法》对岭南地区大量的案例、文献加以总结,并从岭南建筑的独特体系、岭南建筑形式、建筑思想传播、岭南传统建筑技艺技法构建等角度进行凝练,逐步形成“传承岭南传统绿色智慧文化的设计理论”。

  本书梳理了岭南自然地理、人文环境等原有内涵及岭南建筑文化的发展脉络,突出了尊重地形地貌、尊重独特的气候特征、尊重独特岭南地域文化的设计原则。然后从聚落、单体、细部三个层面,研究其空间形态、传统的绿色技术、建构方式之间的协同设计原则等,并进行提炼、总结与体系化:

  (1)聚落层面

  从选址特征、聚落模式、设计技术及其文化内涵三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筛选了广东省佛山市三水乐平镇大旗头村、潮州市潮安尚书乡尚书寨村、广州市海珠小洲村等共计34个典型村落,从选址特征、聚落模式、聚落设计技术及文化内涵等全方面综合考量,以保证典型案例的有效性。

  (2)单体层面

  从民居模式、公共建筑模式、设计技术及其文化内涵三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筛选了广州市宝华路宝华正中24号某宅、广州市西关小画舫斋、佛山市顺德碧江职方第等共计30个典型案例。建筑案例在广东省地域范围内筛选,主要从民居模式和单体设计技术及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考量,所选案例均有代表性。

 

  (3)建筑细部与装饰层面

  从传统民居细部设计、传统民居装饰手法、设计技术及其文化内涵三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筛选潮州辽厝围8~9号“梨花梦处”、梅县南口宁安庐、顺德清晖园等共计30个案例。

  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明晰“目标函数”与通风、遮阳、隔热、防潮、防台风等量化指标,以此指导设计策略的提炼、分析、优化;并且通过构建岭南建筑文化与绿色交融的信息化平台,尝试探索智慧化、多专业协同、多学科交叉的创作方法。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