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我国的轨道交通发展到底有多快?——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轨道交通智能技术导论》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我国的轨道交通发展到底有多快?——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轨道交通智能技术导论》
2023-02-07 10:30:54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轨道交通智能技术导论》(订购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轨道交通是一类重要的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是一部伴随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进步的科学理论与技术发明成果综合运用的历史。

  从18世纪瓦特发明蒸汽机开始,人类第一次迈出了工业自动化技术的脚步,轨道交通也得到了发展。从机械化、电气化到自动化、智能化,随着技术的进步,轨道交通也在不断迭代。而中国在近几十年更是经历了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实现了从“骑着毛驴上北京”,到“坐上火车去拉萨”,再到3万千米高铁基本覆盖80%大城市、“复兴号”实现速度350km/h“陆地飞行”的历史跨越。不但我国的铁路交通与城市地铁(含城市轻轨)的运营里程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而且我国在轨道交通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方面也已开始逐渐超越原有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在某些领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更是领先于其他国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轨道交通智能技术导论》就是在了解世界轨道交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阐述了轨道交通智能技术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其技术研发的思维“脉络”。希望通过深入了解和掌握轨道交通系统的完整技术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使我国轨道交通智能技术进一步发展与壮大。本书内容包括:轨道交通系统智能监控、列车动力系统的智能传感与识别、轨道交通系统运管中的AI技术、AI在轨道交通运维中的作用、列车车辆环境的智能维护等的技术原理、理论算法与实用工程技术。

  书中的绝大部分内容来自作者及其团队的科研项目、研究论文和发明专利等,团队的研究工作涉及传动与节能、网络与通信、检测与控制、传感与信号处理、状态识别、图像处理、数学模型与智能算法、人工智能在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实用技术等。团队成员还直接参与轨道交通系统装备技术改造、研发或运行管理,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2007年研发的“地铁1号线DC-01直流电动列车主回路综合测试台”和2010年的“新型视感智能识别与检测技术”等项目曾先后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

  本书特点

  01“思政”元素融入

  书中具有较多的“思政”元素。

  本书从轨道交通技术发展史说起,沉痛回顾旧中国因社会政治制度腐朽而造成国家经济、技术和国防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巨大落差,致使近代的中华民族备受帝国“劣强”的欺凌和压迫,命运多舛。作者借此倡导读者以史为鉴而知兴替,奋发图强!以轨道交通智能技术发展为契机,为我国的科技进步,急起直追,并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优的自主创新成就,耀眼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02 内容创新

  书中展现了创新内容,包括:智能监控、智能传感与识别、车辆环境的智能维护等。

  其中,智能技术应用于列车与列车、列车与周围环境之间,以及列车内部的监控与调节(控制)之中,已经收到了现有轨道交通安全、舒适和经济效益的优越效果。

  03 理论联系实际

  全书理论联系实际,让读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例如,书中从信息传感原理、数学模型、算法基础的深度来阐述轨道交通智能化技术原理,便于读者从根本上了解与掌握轨道交通智能技术的概念和设计思想,更有利于帮助读者建立创新思维,开拓技术开发的新视野。书中不仅给出了智能技术的基础理论,还给出了软硬件的设计思路、技术方案和具体的实施步骤,使读者犹如参与了这些项目研发的整个过程,能够对内容领悟得更加深切。

本书已输出Springer,并出版英文版

  作者简介

  张秀彬(1946—,字禾木),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创造思维与方法理论、自然科学哲学理论与方法论等。

  已经先后出版:Principles of intelligent rail transit、《节能与新能源科技导论》、《轨道交通智能技术导论》、Principles of Intelligent Automobiles、《论科创辩证律》、《发明解析论》、Intelligent Visual Perception Tutorial、《汽车智能化技术原理》、《智能视感学》、《视感智能检测》、《热工测量原理及其现代技术》等11部学术专著。多项科研成果荣获省部级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80项(含国防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1项。从事高等教育数十年,培养博士、硕士数十名。

  文理兼修,先后发表散文、诗歌、杂文与评论等文学社科类作品数十篇,并荣获多个奖项。

  曼苏乐(1966—,Muhammad Mansoor Khan,巴基斯坦),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新能源、节能环保、智能电网、FACTS、电力电子技术、智能控制等。参著Principles of intelligent rail transit、《轨道交通智能技术导论》、Principles of Intelligent Automobiles、Intelligent Visual Perception Tutorial等。多项科研成果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拥有中国发明专利20余项。

  叶尔江·哈力木(1974—,哈萨克族),新疆农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江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

  研究方向:机器学习、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智能优化算法。参著Principles of intelligent rail transit、《轨道交通智能技术导论》;参编《信息技术专业汉语》《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拥有《市级森林资源空间信息服务系统 V1.0》《新疆农家乐空间信息管理与综合查询系统 V1.0》《大美新疆·丝路农家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系统 V1.0》软件著作权。主持与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交大科技书斋”。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