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如何办学:一人一案,一校一策》(订购)
龚孝华 谈心 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期望为不同特征的校长、不同生命状态的学校提供有效的治校策略。由于校长个性特征的复杂性和学校情景的多元性,本书选择校长中具有代表性的群体——教育家型校长进行研究。教育家型校长在面对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面临复杂的学校情景和典型问题时,总是能展现出独特的办学思想和良好的治校之策。系统研究教育家型校长的治校策略,对引领校长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龚孝华,教育管理学博士,教授。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培训专家工作组成员,教育部校长国培计划、教师国培计划专家;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培训与社会服务处处长,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广东教育督导学会副会长,广东教育学会校长领导力专委会理事长。出版著作10余部,在《课程·教材·教法》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主持课题荣获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基础教育类)。
谈心,西南大学教育学博士。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访问学者,西南大学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办公室副主任。主编著作6部,在《高等教育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10余项,参与课题荣获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基础教育类)。
前言
龚孝华
本书期望为不同特征的校长、不同生命状态的学校提供有效的治校策略。根据“个体—环境—行为”三元交互理论,校长、学校、行为三者之间会相互影响,校长的行为不仅取决于校长个性特征,还受到校长所在学校的影响。校长个性特征不同,其治校策略就会不同;所在学校不同,其治校策略也会不同,甚至同一所学校的不同发展阶段,也需要不同的治校策略。可以这么说,学校的发展变迁、兴衰荣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校长是一所学校的主心骨,校长重视什么,往往什么就能做好;反之,校长忽略什么,往往什么就做不好。柳袁照校长对此有精彩的表述:对学校传统的态度,是清零、排斥,或表面肯定,实际否定,抽象肯定,具体否定。如此这般,学校会怎么样?又如,学校的办学理念,仅仅是口号,是挂在墙上的装饰,而实际做的根本是两回事,脱离实际,课堂看不到落实,校园也看不到落实,如此这般,学校会怎么样?又如,校长重用什么样的人?是些能说会道、能迎合领导、能做表面文章、能报喜不报忧、能对上奉承对下欺压的吗?如此这般,学校会怎么样?校长的境界,就是学校的境界。
研究校长个性特征与学校情景的复杂交互作用,有利于不同类型的校长在治理不同状态的学校时,选择最恰当的管理策略。我们认为校长治校要研究学校的特征,也要研究自己的个性特征,要找到适合自己又适合学校发展的最佳策略。由于校长个性特征的复杂性和学校情景的多元性,我们选择校长中具有代表性的群体——教育家型校长进行研究。教育家型校长在面对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面临复杂的学校情景和典型问题时,总是能展现出独特的办学思想和最优的治校之策。系统研究教育家型校长的治校策略,对引领校长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以典型案例说事明理是我喜欢的研究范式,我欣赏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本书是我基于近30年对校长的观察,对不同类型学校治理之法的系统整理。我从事了30年的校长培养培训工作,直接指导和合作举办了13所不同类型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与学校管理者的深入接触,让我对校长、学校、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
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让我们探索出了“一人一案”的培养方式。2016年,我所在的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成功申报为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基地,因为培养周期长、层次高、人数少,给了我系统观察、交流、理解、研究每一位校长及其所在学校的机会,由此得以探索出“一人一案”的培养方式。通过“一人一画像”“一校一诊断”,催生“一人一课题”;通过“双循环(课题、项目)双向推进”、“一对一”权威专家持续精准指导,推进学校变革;通过名校长工作室、教育思想研讨会、教育成果展示活动等引领基础教育发展。其中,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刘艳伟校长“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阳光教育行动研究”的选题过程对我启发很大。专家们当时对此选题颇有异议,刘校长眼泪汪汪。当时我的直观感觉是刘校长热情奔放的性格、阳光积极的心态,以及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多年来致力于该课题相关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刘校长应该可以带领学校团队做好此项研究。后来刘校长取得的研究成果,让我对校长应该研究什么问题产生了全新的想法。我认为校长研究的问题应该是中国基础教育的重大实践性问题,体现国家需求、区域诉求、自我追求。其中,校长的自我追求是校长推进学校变革的内在动力,校长应该选择自己应该研究、能够研究的问题,要抢占制高点,体现整个学校的价值追求,且能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校长研究的问题与专家研究的问题不完全相同,我们不能指令校长应该研究什么问题,而是催生校长发现问题。由此,我认为校长的专业成长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培养者的作用在于助力校长找到自身和学校应该研究的问题,促进每一位校长走向卓越,推动学校走向成功。
13所薄弱学校的快速优质化让我们找到了“一校一策”的治校策略。2010年,广州市番禺区政府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把当时的番禺区市桥二中委托给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管理,并将学校更名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面对这样一所地处城乡接合部,在番禺区排名垫底的“薄弱高中”,广东省名校长胡展航校长被派往该学校,采取了“规划引领、制度创新、君子文化、骨干培养、小组合作教学改革”等策略,让这所学校实现“华丽转身”,成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在广州市连续多年高考成绩取得一等奖,成为薄弱学校快速优质化的典型。2018年,广东省启动了“新师范”建设,在与佛山市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与高明区合作,接受委托管理富湾中学(更名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高明附属学校)。该校当时在13所初中里倒数第一,与全区平均分差91分,与倒数第二名的平均分差43分;学校生源和师资情况都不理想,社会声誉极低。为改变该校薄弱局面,我带领专家团队运用我们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的成功经验,制定规划、创新体制、实行课堂改革等,一年努力的结果是“无功而返”。为什么在一所学校取得的成功做法到另外一所学校却完全没有效果。为此,我十多个晚上辗转难眠,直到我认真阅读了《企业生命周期》一书时,才茅塞顿开。
管理学家伊查克·爱迪思的经典著作《企业生命周期》为研究“一校一案”提供了理论框架。爱迪思揭示企业的生命周期: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早期、官僚期、死亡期,组织处于不同阶段,其特征是不同的,每一个企业都有生命周期。事实上每一所学校同样也有生命周期,包括起步期、成长期、稳定期、高原期、成名期、衰退期。学校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包括正常问题与异常问题。只有认清学校所处的生命周期,快速识别学校发展的优势和所遇到的问题,才能找到破解学校发展的密码,使之在不断变化的时代潮流中实现自身变革和可持续发展。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不同状态、不同生存环境下的学校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和挑战。
在研究内容上,本书包括30多名教育家型校长对不同类型学校的治校策略。从学校办学现状来看,一所学校可能处于新办学校、薄弱学校、普通学校、优质学校、优质名校等不同阶段,我们从新办学校“一办成名”策略、薄弱学校快速优质化策略、优质学校创办策略、优质名校保持创新活力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
在体例方面,本书每篇以校长档案、共性问题、破解之策、治校密码的结构展现每位校长的管理策略。其中“破解之策”注重介绍校长的研究成果和实践行动;“治校密码”则进一步解读校长成功解决问题的深层原因和典型价值,提炼更具共性的操作路径,以期使读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我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仿佛感受到一个个校长陆续坐在了您的面前,您在和他们的对话、倾诉、争论中,找到破解自己学校难题的答案。
因篇目所限,本书未能介绍更多名校长,对此,我深感遗憾。教育事业是场接力赛,我相信未来必将涌现出更多优秀的名校长,领跑基础教育继续稳步高质量发展。
本文节选自《校长如何办学:一人一案,一校一策》前言。教育科学出版社2023年11月出版。
来源:教育科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