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碎片时代的医生--人大社《声音的诗学》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碎片时代的医生--人大社《声音的诗学》
殷罗毕(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
2004-02-12 16:42:11 来源:
殷罗毕(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
每一只鸟都在寻找一只笼子,每一份作业都在要求一个学生,每一个时代都会等待一本书——一本对其作出回应、总结甚至将其解决的书。但是,我们这个时代有太多车轮,越来越多的车轮,轮子滚个不停,越滚越快,在这日夜不息的滚动中那本能将时代合在里面的书则被无限期地延迟了。或许,那本书已被轮子碾压一地,裂为碎片——于是我们所能期待和寻求的最大完整性或许就是这些对于时代的回应性碎片了——其余的则不是这个时代本身所冒出的泡沫,便是它所排泄的垃圾。
张闳所著的这本集子即为一部分此类珍贵碎片的搜集,由此,我们看到了一种对时代的回应。这种回应的碎片性在于一种积极敏感的美学自我意识,它规避了一种宏大叙事的滑道,那个滑道太滑会滑出过多的泡沫。在面对卡拉OK、卡布季诺、哈根达斯、BOBOS、美女作家、70年代写作等这些时代的泡沫时,张闳保持了一个文化批评家的警惕性,避免了一种对此类问题的道德主义宣判——这显示了他良好的职业道德。撇开了粗略而空洞的道德判断,张闳所使用的回应武器是文化符号学分析。
作为以读书为生活主要活动的文学博士,张闳将时代看作了一本书。世界或时代的文本化带来了方法上的巨大转换。文化现象成为了文本,问题成为了症状,批评成为了一种深入细致的解读和诊疗。在这一过程中,某些我们司空见惯的文化现象得以被作者从琐碎而迷离的日常经验流中抽离出来,高度地符码化,被破解出其中隐秘而致命的文化基因。此类堪称典范的代表案例有卡拉OK、卡布季诺、哈根达斯等。通过曾经的外科医生张闳先生的解读之后,这些品牌单词具有了一种符咒的效用:一经念诵,一种华丽的生活类型就分崩离析一它内中简陋而又可怜的造魅机器曝露在手术台的无影灯下一一一览无余。外科医生张闳刺一下剥皮青蛙的脊神经,青蛙健跳的大腿就弹跳一下。
事实上,我来一次倒叙事,因为上面所述的内容都在张闳这本集子的最后部分。我们从封底方向打开了此书,再往前就是正而八经的文学文本解读了:莫言的感官王国,余华的血的精神分析、李洱的虚构之约,以及对我们这一贫乏时代的抒情诗人的解读评价。但,我更愿意将这些文学文本分析看作是张闳对于一个时代所作的文本分析,事实上,情况也止是如此。对于余华,作者看到了血从祭品到商品的变形,这不也正是我们时代的精神秘密之一吗?
文学博士张闳显然不满足于碎片,不满足于对于单个现象——文本的解读,于是就有了声音的史学。他拉开距离,企图获得景深,在从先秦到上个世纪的汉语文学言说问题史和对鲁迅《野草》中秘密声音的监听中刺探整个时代病症的根源。但这一工作所要求的篇幅、时间和巨大精神投入不可估量,显然尚不是现今、单个人所能完成的。如汉语文学言说问题史就更像一份尚待进一步完成的论纲。但是,张闳博士可以说获得了部分的胜利,在他这些文本分析的拼贴中,我们时代的地平线已隐约闪现。
(《
声音的诗学
》张闳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 定价:19.80元)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