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如何记忆与阅读文明--广西师大社《文明史纲》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如何记忆与阅读文明--广西师大社《文明史纲》
李公明(广州美术学院)
2004-02-26 16:30:48 来源:
布罗代尔为法国16岁到18岁中学生撰写这部历史教材的初衷、结果以及影响很值得我们思考。“我认为我们的年轻人必须在18岁,在准备从事不论何种职业前夕,要初步了解经济与社会的现时问题,初步了解世界的重大文化冲突,初步了解文明的多样性”(布罗代尔,1983)。为中学历史教学所设定的这一目标将是青少年成长中的一块十分坚实的思想与智力基石,历史学就是这样帮助他们“在理解历史的同时,直面他们即将在其中生活的世界”。而在我们的历史教育中,总是首先以历史发展规律、某某主义教育等宏大话语使历史教育成为枯燥乏味的说教。
事实上,当年布罗代尔面对法国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与我们今天任何一位有知识分子良知的历史教师所面对的语境相比有巨大的区别,前者为之论争的是教学大纲的传统史学与新史学的进度安排以及知识内容在深度、广度上的难易程度等问题;而后者面对的是整个观念意识体系对于人文学科、人文教育的控制以及整个社会弥漫着的精神性生活衰退的生活语境。结果是,布罗代尔在这场中学历史教学论争中失败了,他的这部教科书很快被从教材销售中取消,但是这部著作却具有作为历史学经典著作与历史教学重大思想事件的双重意义。而我们呢,甚至无法确知我们是否曾经在中学历史课堂上投入过斗争,等到我们面对着对这门学科充满厌倦或思想麻木的大学生的时候,思想解放的教师会倍感痛苦——读着布罗代尔的这部中学历史教材,我不知道有多少历史教师会感受到些许的痛苦、惭愧甚至是耻辱之情?
作为曾长期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的教师,布罗代尔很懂得把握历史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强烈兴趣、知道如何像讲故事那样进行叙述、知道如何避免抽象的术语而又能够使学生“学会准确运用一些关键概念:社会、国家、经济、文明,知道如何在孩子们面前“使历史像用一盏神灯一样,一段一段不断地展现出来”,这些都是历史教师应有的方法。然而如何做到?布罗代尔说秘诀在于“简单”,他的“简单”指的是叙述的简洁,如西谚云,简洁乃智慧的灵魂。这种“简单”绝不是“指那种扭曲真理、空洞无物、形同平庸的简单”——这倒是一针见血地击中了我们并不陌生的“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教材的要害,任何意识形态的功利性使它本能地回避、遮蔽事物的复杂性、真实性,结果是不少学生的历史意识离不开对教科书的背诵,也无法阅读和理解其它历史叙述文本。
当代技术条件也为教学方法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布罗代尔说,“为了孩子,我一向鼓吹采取平铺直叙的方式,使用各种图片、电视系列片和电影,也就是说讲授总体上属于传统的但又经过改进、适合于媒体的历史学,对媒体,孩子们已经养成习惯。”但是,在中国还有无数“三无”学校、还有着无数孩子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现实中,这种方法仅能在很少数的城市重点学校和贵族学校中实行。因此,历史教学在中国同样受制于精神与物质环境,任何“方法”都只能是权宜的考虑。
本书上编冠名为“文明史纲”,谈的是文明与文化术语概念和研究方法以及看待文明的价值观念等理论,思考的正是人们应如何记忆与阅读文明的问题。在我看来,第二章“文明研究关涉所有社会科学”和第三章“文明的连续性”在一定程度上已反映出布罗代尔作为年鉴学派史学大师的基本学术理念,他所重点论述的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集体心理学以及时间概念对于历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无庸置疑。但是,我们的史学概论课程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历史学”的“纯洁性”,自处于丰富多变、充满了理性思辩的理论狂欢的时代思潮之外,于是我们学生中的佼佼者很有可能就是布罗代尔所看不上的“有马一样记忆力的历史学家,他生就经得起对这一大堆一环套一环的通常平庸乏味的事实的全部提问”。要么是死记硬背着一大堆割裂零碎的知识,要么只会鹦鹉学舌地背诵几条社会发展规律、历史宏大话语,也就难怪学生会抱怨学历史课的无用、无兴趣。
摘自:《中国图书商报》2004-02-20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