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希勒为中国投资者开“药方”--人大社《金融新秩序》 - 编辑荐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编辑荐书
希勒为中国投资者开“药方”--人大社《金融新秩序》
梁晶工作室
2004-03-11 16:43:50 来源:
人们一定对去年3月行为金融学领域奠基人罗伯特·希勒教授与吴敬琏教授的精彩对话记忆犹新,那次希勒教授带来了他的金融创新六大主张,给国内经济学界带来不小的轰动。2004年3月希勒教授再次应邀来华,除了出席他的新书《金融新秩序——管理21世纪的风险》中文版的首发式外,还将与国内的吴敬琏、林毅夫、谢平等一批重量级学者展开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
罗伯特·希勒(Robert J.Shiller),1972年于麻省理工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耶鲁大学Cowles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同时兼任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研究员、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院士、计量经济学会(Econometric Society)资深会员以及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学术顾问小组成员。希勒教授在经济学的研究工作遍及金融市场、行为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不动产、统计方法以及市场公众态度、意见与道德评判等领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希勒教授是行为金融学领域的奠基人之一。有别于传统金融学研究中“理性人”假设,行为金融学研究侧重于从人们的心理、行为出发,来研究和解释现实金融市场中的现象。目前,行为金融学已经成为金融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方法和部分结论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的认可。
希勒教授著作颇丰,除了在各种经济学与金融学权威杂志上发表的大量学术性论文外,希勒教授还有许多专著问世。在他1989年撰写的《市场波动》一书中,希勒教授对投机市场的价格波动作了数学分析和行为分析;而在其1993年写的《宏观市场:建立管理社会最大经济风险的机制》则提出了多种新的风险管理合同,此书获得1996年美国教师保险与年金协会-大学退休证券基金(TIAA-CREF)萨缪尔森奖。尽管这两本著作中大量的金融术语以及高深的数学工具令大众读者望而生畏,但其学术价值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认可。
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的股票市场在新经济神话的刺激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状态。在投资者高涨的投资热情刺激之下,美国股票市场的道琼斯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以及纳斯达克指数不断创造历史新高。作为一名经济学家,希勒教授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这表面繁荣背后所隐藏的危机。在2000年,希勒教授推出了一本面向大众读者的新书——《非理性繁荣》(该书中译本于2001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这本书中,希勒教授比较了美国近140年来股票市场市盈率(P/E)的变化情况,指出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美国股票市场指数大幅上涨是脱离实际经济运行的反常现象。他进一步详细地分析了导致这种非理性繁荣的技术因素、制度因素以及文化因素。恰在这本书问世之际,美国股市发生了巨震,2000年3月初,道琼斯指数在短短几周之内由历史最高点记录11700点下跌了近20%,同时纳斯达克指数也遭受了重创,由2000年3月24日的5078点跌至4月17日的3227点,其跌幅超过30%。此时公众对《非理性繁荣》兴趣大增,争相购买。与此同时,《商业周刊》、《纽约人》、《纽约时报》以及《金融时报》等媒体对此书也大加赞赏,纷纷发表正面评论。此书还被《纽约时报》》评为当年非小说类最畅销书。而作者希勒教授也就此成为了媒体的宠儿,在短短的两周之内,他频频在CNN、ABC以及PBC等电视网的王牌财经节目中露面。这本著作书名的由来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在1996年12月,希勒教授和他的一位同事向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汇报了他们对于股市的悲观预期。两天后,格林斯潘在那篇引起广泛注意的著名演讲中首次使用了“非理性繁荣”一词来表示他对当时股票市场情况的担心。
在《非理性繁荣》获得成功之后,希勒又开始把目光投向一个更为宏观也更为复杂的问题之上——那就是21世纪的金融应当向何处发展?在他出版的新书——《金融新秩序:管理21世纪的经济风险》中希勒教授给出了他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书中,希勒教授首先向世人提出了警告:当前的社会中对于股票市场存在着过度的迷信,每个人都在梦想着通过股票市场来赚取财富。然而,这种对股票市场的过分迷信只会助长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希勒的警告中包含这样一个经常为世人所忽视的涵义——即股票市场是不稳定的,股价的时涨时落决定了人们不可能从其中获得稳定的受益;同时由于股票市场吸引了人们过多的注意力,因而人们不可避免对于一些实体经济中的因素缺乏必要的关注,比如说我们的人力资本给我们带来的收入或者是自身拥有的房地产带来的收入等。这些因素都属于实体经济的范畴,对我们生活质量有着更加深远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这些实体经济因素面临的风险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剧增大。通过《金融新秩序:管理二十一世纪的经济风险》这本书,罗伯特希勒以他的远见卓识为我们提供化解这些实体经济因素风险的药方。
希勒教授在书中指出,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面临许多实体经济风险,例如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提高、通货膨胀率升高乃至个别地区或工业部门的衰落。事实上,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可能成为这些经济不确定因素的牺牲品。这些实体经济风险可能影响到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住宅、我们的社区乃至我们整个国家的经济。然而,我们目前的金融体系安排(或称其为金融秩序)对于这些风险几乎是无能为力的,因此他提出了六种方案,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高级金融理论来化解这些实体经济风险,从而构建21世纪金融新秩序。在希勒教授的设想中,一个包含各种风险信息、并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及时处理的数据库系统构成了金融新秩序的物质基础。在这个超强数据库系统的帮助下,全球市场中的所有交易风险和以及各种获利机会都会及时地得到反应,并从此创造出新型的金融工具。然后,人们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交易这些新型金融工具,来分散和化解这些实体经济风险。
希勒教授的这种设想类似于保险,这两者都是通过金融交易让更多的人来共同承担风险,然而希勒教授要化解的风险都是当前的保险业不敢涉足的领域。这种大胆的想法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别忘了,在一个世纪之前,当时的人们不也是对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的设想嗤之以鼻吗?
这本书同样也得到了经济学理论界的一致好评,2001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称赞这本书“无疑是在这个重要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工作”,美国著名专栏作家彼得·伯恩斯坦则对希勒教授在书中表现出的经济学技巧和非凡远见赞不绝口。然而最能够给我们以启发的评论则来自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阿克罗夫,他说:“在《金融新秩序》中,希勒教授告诉我们金融新秩序是如何通过降低经济中的不确定性来改善每一个人的状况。无论是富有者,中产阶级还是贫困者,他们都可以享受金融新秩序带来的好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为我们指明了21世纪金融发展的方向。”
除了治学著书之外,希勒教授也乐于把他的理念应用于实践。他目前是卡魏施有限公司(Case Shiller Weiss,Inc)的创始人之一,他同时也是宏观证券研究有限公司(Macro Securities Research LLC)的创始人之一。
目前他的研究兴趣主要包括设计新的体制与市场,以进行大规模的风险管理和减少收入不均;指数调整法和通货膨胀,社会保障,资产评估(包括金融资产和不动产),资产价格的时间序列特性和市场心理。
摘自:《中华读书报》2004-03-10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