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落花时节曾逢君--广西师大社《文人的另一面》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落花时节曾逢君--广西师大社《文人的另一面》
止庵(自由评论人)
2004-06-10 15:35:13  来源:  
 
 温梓川(1911-1986)
 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早年曾先后就读于广州中山大学和上海暨南大学,与汪静之,曹聚仁、章衣萍等一大批师友交谊颇笃,并和鲁迅、梁实秋、徐志摩、沈从文等过从甚密。
 本书1960年初版于新加坡,收录了对傅斯年、梁实秋、张资平、张竞生、徐悲鸿等30多位作家、故旧的往事漫忆。所谓另一面,作者的解释是作家们的道德文章以外的“为读者所懵然的那一面”。


 近日卧病,读温梓川所著《文人的另一面》,觉得很有意思。该书多道他人之所未道,这里姑举一例。从前我看别人文章,往往盛赞鲁迅口才出众;作者也是听过鲁迅的课的,却道:“鲁迅的口才,并不如他的文章的流畅和犀利,这都是中大的学生,尤其是选他的功课的广东学生所始料不及的。”(《在广州一年》)书中另一处所述,或可释此疑难:“他从厦门到广东中山大学的时候,虽然有几个学生跟他同来,可是他在中大却并不怎样吃香。他是中大的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他担任的功课是中国小说史。起初选课的同学相当多,甚至旁听的也不少。可是鲁迅的口才和他那满口绍兴口音的普通话,实在不是只懂方言的广东学生所能听得懂的。起初大概是好奇,后来是因为听不懂,于是听众也就渐渐地少了下来。原来挤得座无虚席的现象,也渐渐变成寥寥可数的冷落现象了。……老实说,听他的课倒不如读他的著作要受惠得多。”(《在广州见到了鲁迅》)
 记得鲁迅讲过自己从厦门往广州途中的一番际遇:“同舱的一个是台湾人,他能说厦门话,我不懂;我说的蓝青官话,他不懂。”(《华盖集续编·海上通信》)盖若问此听众印象,必以为鲁迅之口才不好也。作者来自南洋,情形正与此相仿。以后他在暨南大学,还曾听过鲁迅讲演:“他那天讲的时间不长,大约只有半小时光景,但听众却很多,大饭堂挤得满满的,简直是水泄不通。章铁民先生为他笔录。讲完了,他方说出他所讲的,题目叫做‘发牢骚’。”(《槟榔社的名人讲演》)此事见载鲁迅1929年12月4日日记:“午后周正扶等来迓往暨南学校演讲,下午归。”然据《鲁迅全集》注释,题目却是《离骚与反离骚》。看来鲁迅的“蓝青官话”,作者这回依旧听不懂——我读《而已集》等书所收在广州、香港的讲演,如《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等,向来认为精彩非常,现在却不免替鲁迅感到一点寂寞了。
 《文人的另一面》刻画当年作家音容笑貌,十分传神。就中几位,我一向喜欢他们的作品,如梁遇春、叶公超、穆时英等,读来尤感亲切。譬如说梁遇春:“他在暨南当教授的时节,好像还未曾结婚。瘦瘦的个子,方方的脸孔,鼻梁上虽然架着一副并不时髦的近视眼镜,但却不能增加他多少的老气。他终年总是穿得很整齐,一袭紫灰色的西装,黑领带,头发老是梳得光溜溜的,看起来倒有一点斯斯文文的恂恂儒者的气派。假如是春冬之季,他在这套紫灰色的西装的外面,便加上一套紫灰色的大氅,戴上一顶阔边的灰黄色的毡帽,两只手老是分插进大氅的袋子里。平时他和我们谈话,不但不插进一二句英语,也不用一二个英文单字去形容什么,总是那一口漂亮的京片子。从他的口音上,我们很不容易猜出他是福州人。大约是因为在北京住得久了,所以他那一口漂亮的京片子说得和北京人说得差不多。他的英文也说得非常漂亮,当他在授课时说的英语,你也一点听不出他的口音带有中国腔调。”(《梁遇春与散文》)我曾在们目与笑》卷首见过梁遇春的一帧遗影;现在看到温氏所写,真有旧雨重逢之感。作者的几句批评,也甚得我心:“他的那种清新的文笔,他的那种创造的主要情调,不是悲哀,是一种默默的惆怅。他并不赞颂人生,也不咒诅人生,只是怀着凄然的心境来视察人生,描写人生,比之于William Hale Wihte的散文并无逊色。”此书不以论议为主,但亦不乏此等精辟之见。
 据本书编者说:“所谓‘另一面’,按温梓川本人在序文中的解释,指的是作家们的‘道德文章’以外的‘为读者所懵然’的那一面,即温梓川记忆中的‘他们的謦胲,他们的逸兴’等等。”写时兴致盎然,读之亦妙趣横生;然而要写书评,却好像讲不出太多道理。或者要问知道这“另一面”作甚,只怕作者亦复缄口不言。至于编者所说“对于文坛来说,却不啻提供了很可珍视的重要史料”,以及“对于我们消释某些文坛疑案也有一定作用”,多少还是站在“专业立场”发言。我们无非当作一本很有意思的闲书看看罢了。
 伍尔夫在《普通读者》中有种说法,倒是可以接过这个话头:“正如约翰逊博士所说,普通读者不同于批评家和学者,……他读书是为了消遣,而不是为了传授知识或纠正他人的看法。”在我看来,《文人的另一面》正是一本可以满足这一读书目的——假如这能算是一种目的的话——的书,所以愿意向同为普通读者的朋友推荐一下。说来我读此书,无非长些见识而已。当然长了见识,便是用处。普通读者的读书乐趣是属于自己的,他人无从干预;所以关于《文人的另一面》,话就说到这儿为止。
 此外还有几句题外话。眼下大家求学求知,似乎太过讲求实用,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好;所知若仅限于此,则不无亏欠。《庄子·外物》云:“惠子谓庄子曰:‘子言无用。’庄子曰:‘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惠子曰:‘无用。’庄子曰:‘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庄子讲的是“无用之用”;反过来说,也就是“用之无用”——假如我们把这个“用”看得太狭隘了的话。

 (《文人的另一面》[马来西亚]温梓川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29.00元)

摘自:《中国图书商报》2004-05-21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