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看昆曲嫣红开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姹紫嫣红牡丹亭》 - 文学艺术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文学艺术
看昆曲嫣红开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姹紫嫣红牡丹亭》
刘俊(南京大学)
2004-07-08 15:46:58  来源:  
 
 赏心
 白先勇与昆曲结缘要从半个多世纪前说起。那是1946年,抗战胜利后不久,白先勇随家人来到上海,在美琪大戏院看梅兰芳和俞振飞的昆曲演出。是时白先勇10岁,第一次接触昆曲。虽然“一句也听不懂,只知道跟着家人去看梅兰芳。可是《游园惊梦》中那一段《皂罗袍》的音乐,以及梅兰芳翩翩的舞姿”,却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幼年时观赏到的昆曲的视听之“美”在20午后映现出它迷人的“音”与“色”。1966年,当白先勇为小说《游园惊梦》的表现方式几度探索仍不满意之时,是昆曲给了他灵感。于是,昆曲不但成了他小说直接描写的对象,而且小说中几个人物的命运也与昆曲的命运暗合在一起。这篇小说,既引入了昆曲的“美”,同时也借助昆曲表现历史的沧桑、人物的命运并以之结构不同的时空,小说的命名也出自昆曲《牡丹亭》——昆曲在小说《游园惊梦》中的作用,可谓大矣!而汤显祖的《牡丹亭》,则经由白先勇的《游园惊梦》,以“现代”的方式,又“活”了一次。
 小说《游园惊梦》是白先勇与昆曲结下的文字缘,当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舞台剧《游园惊梦》于1982年、1988年分别在台湾、大陆成功上演的时候,白先勇与昆曲的情缘则由纸面延伸到了舞台。这部当时轰动,在两岸舞台剧演出史上也将占有重要地位的舞台剧,一个重要的突破就是将昆曲代人到现代舞台剧之中,观众在观看舞台剧表演的同时,还能直接欣赏到昆曲的“美”——昆曲在这个舞台剧中既是一个“角色”,参与剧情,同时也是一个自足的“美”的世界。
 舞台剧《游园惊梦》中昆曲的直接现身,无疑使白先勇与昆曲的情缘更深更浓。1987年,白先勇以美国加州大学教授的身份受邀赴复旦大学讲学,有上海、南京之行。此次在大陆,他的最大收获,就是在上海看了上昆演出的《长生殿》,在南京看了张继青演唱的“三梦”(《惊梦》、《寻梦》、《痴梦》),并与大陆昆曲界人士结缘。后来大陆版舞台剧《游园惊梦》邀请到华文漪担任女主角,1992年在台北制作由华文漪主演的昆曲《牡丹亭》,1999年在台北新舞台与张继青举行“文曲星竞芳菲“对谈会,均为这次大陆之行的“前因”生发出的“后果”。
 幼时留下的昆曲印象和记忆、笔下小说世界中的昆曲“复活”、舞台剧中真正昆曲的立体呈现,可以说是白先勇昆曲情缘的三个重要阶段。白先勇之所以对昆曲念念不忘,是因为昆曲的“美”深深地打动了他。“昆曲无他,得一美字:唱腔美、身段美、词藻美,集音乐、舞蹈及文学之美于一身,经过四百多年,千锤百炼,炉火纯青,早已达到化境,成为中国表演艺术中最精致最完美的一种形式”。白先勇的这段话,道尽了他对昆曲的欣赏和深情。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综合艺术的精华,白先勇对它的精致和完美,体会甚深。对于《长生殿》“大唐盛衰从头演起,天宝遗事细细说来”的兴亡起落和爱情悲剧,白先勇有无限的感慨;而《牡丹亭》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唯美浪漫“至情”,亦令白先勇深为迷醉。昆曲使白先勇深切感受到:中国人的音乐韵律、舞蹈神髓、文学诗性和心灵境界,尽在昆曲之中。而昆曲有了白先勇(们)这样的知音,也使它在新的历史时期获得了复兴的机缘和重振的幸运。

 乐事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白先勇把对昆曲的挚爱, 由自己个人化的欣赏——“赏心”,扩展为更具社会性的弘扬和推广行为,并以此为“乐事”。白先勇对昆曲“爱”由“赏心”发展到“赏心”、“乐事”并重,源自他这样的认识:昆曲的“美”,不能只限于他个人或社会上的少数人才能欣赏,而应该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全世界都能认识到昆曲的价值。为此,他在台湾、香港、北美和大陆,为了昆曲的复兴,甘当义工。1990年,白先勇在媒体上发表与华文漪的对谈,交换对昆曲的看法并了解大陆昆曲人才培养的历史。1992年,在白先勇的策划推动下,海峡两岸昆曲名伶首次合作,在台北制作了昆曲《牡丹亭》——那是台湾观众第一次真正看到三个小时的昆曲,连演四天,轰动一时,并由此在台湾社会掀起昆曲热。在以后的岁月里,白先勇或参与计划运作,或与名家对谈(许倬云、张继青、岳美缇、张静娴),或接受采访现身说法,或撰文介绍昆曲的发展历史和美学特征。在他的提倡、促成、推动和影响下,台湾的昆曲演出市场空前活跃,大陆几大昆剧团得以多次赴台演出。应当说,昆曲能够在台湾形成“热”,海峡两岸昆曲的表演和观赏能够在互动中不断提高,白先勇厥功甚伟。
 除了在台湾推展昆曲,白先勇还把弘扬昆曲的志业扩大到整个世界。在香港、休斯顿、纽约、温哥华、在上海、北京、苏州,凡是与昆曲相关的场合,都能看到白先勇的身影。他以演讲、访谈、观赏、撰文等各种不同的方式,引发昆曲的话题和热潮,并凭借自身的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致力于恢复、形塑、伸张昆曲的形象,为昆曲的复兴发声,把昆曲“美”的形象播撒到全世界。当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昆曲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时,白先勇在世界各地以各种方式宣扬昆曲“美”的历史已有近20年了。
 为了从根本上复兴昆曲,新世纪伊始,白先勇又将对昆曲的弘扬,落实为再造一个“原汁原味”的昆曲“样本”——青春版《牡丹亭》。所谓“原汁原味”的“样本”,是指昆曲原本发源于苏州(昆山),昆曲悠扬绵远的唱腔和吴侬软语的道白,由苏州的昆剧团来表演当然最地道——这是一层意思,更深一层的意思则是指保有昆曲的原有特色而拒绝任何有损昆曲的“创新’:和“改革”。至于“青春版”,则是要用精美、漂亮、青春来表现《牡丹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的青春爱情,使他们的这段挣脱束缚、感动鬼神、超越死亡的爱情充满青春的魅力和活力,以吸引年轻的观众。为此,在演员的挑选上,白先勇力排众议,启用新人沈丰英、俞玖林担纲主演。为了提升年轻演员的艺术水准,保证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质量,白先勇又请来了昆曲大师汪世瑜、张继青作为艺术指导,手把手地为青年演员教戏、说戏。
 白先勇从个人对昆曲的欣赏,到大力宣扬推广昆曲,再到制作《牡丹亭》这出大戏,经历了他昆曲情缘的另一个三阶段。这其中的所有努力,说到底是为了圆他的一个梦想:当20世纪以来中华文化在西化浪潮面前节节败退、自卑自弃的时候,昆曲这个中国文化后花园中“精晶中的精品”,应该可以成为华夏儿女重新找回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有力凭证——昆曲情缘的背后,深隐着的是白先勇对传统文化现代命运的思考和回应。
 悠扬的笛声已经响起,青春版《牡丹亭》的帷幕已经拉开。

 (《姹紫嫣红牡丹亭》/ 白先勇著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摘自:《中国图书商报》2004-06-18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