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考试制度研究的重大成果——评华中师大版《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考试制度研究的重大成果——评华中师大版《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何军华
2004-07-27 16:46:40 来源:
在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中,自从出现了兴学育才、选贤任能的国家职能,也就产生了反映国家意志和社会需求的考试制度。它作为国家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始终是事关个人成长、家庭兴衰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历来为世人所关注。古今中外研究考试制度的论著汗牛充栋,其中不乏有创见、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但是,从比较考试学的角度,对中外考试制度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探究还属凤毛麟角。从已出版的考试著作来看,大多属于对历史的陈述和对实际运作的评价。近期国内外虽有少数考试制度比较研究的专著问世,也仅限于单一考试制度方面的阐析。因而从整体看,系统研究还比较欠缺。
然而,从新的视角对中外考试制度进行认真地比较研究,以更好地在认识自己和了解他人的基础上去鉴别良莠、扬长避短和把握发展趋势,从而建立起符合本国实际需要的考试体系,已成为考试学界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因为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充分表明:一种科学的考试制度的构建,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行的考试制度至新中国成立以来,历经多次变化与改革,虽然在不同的时期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选拔人才、发现人才方面起过相当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知识经济和以信息革命为主要特征的高新技术时代的来临,已越来越暴露出许多问题和弊端。所以,探讨考试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研究世界其它国家考试制度的变革与现状,对于我们进一步完善考试制度,使之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一制度所独具的客观、公正选拔人才的功能,促进人才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一书,已经迈出了对古今中外的考试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大步。这本考试学专著是由大陆研究考试制度多年的资深学者康乃美博士和海内外著名的考试专家、香港考试局秘书长蔡炽昌先生等共同编写的,置身于教育变革的时代背景,该书作者试图打破前人的研究模式,努力在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的综合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方面有所突破,以期求对今人与后人都有所裨益。作者深信:考试制度的比较借鉴和改革创新,必将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会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全书资料翔实,论证严谨,思想新颖,富有创见,对于推进我国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具有直接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考试是人类特有的实践活动,也是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考试制度既是人类社会演变的共同产物,同时又是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定产物。自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考试制度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和激荡的社会演化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推进人类文明昌盛和国家繁荣富强的重大机制。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考试制度也在不断改进和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及时代意义。由于考试制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因而在新兴的考试科学当中,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体系庞杂而浩瀚艰难的系统工程。这一研究,必须集教育考试、人事考试、技能考试于一身,融育才考试、选才考试、用才考试为一体,纵览古今,横贯中外,还必须面对现实、放眼世界、瞻视未来。因此这项研究从何处着手,选择怎样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从哪一个层面和视角切入,按照什么样的逻辑体系来构建框架,这是一个关系到整个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工作成效与质量的重要问题。
针对此,本书在研究思路上,采用了整体研究观点,拟以中外考试制度发展的现状为切入点,以各国普遍存在的育才考试和选才考试为研究主线,以中学毕业会考、大学入学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等国家主体考试为纵向比较内容,以考试发展历程、考试管理体制、考试内容方法、考试结构功能、考试改革和发展等方面为横向比较内容来构建研究的基本框架。紧紧抓住育才考试和选才考试这两条主线,也就抓住了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的整体性;抓住考试纵向三大主体考试进行比较和对考试横向六大方面进行比较,也就抓住了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的根本,由此便构成了一个综合性的考试制度比较研究体系。这在同类研究中既是一种尝试,又是一大创新。而在比较研究的方法上,紧扣研究目的的需要,注意静态比较与动态比较相结合,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宏观比较与微观比较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相结合,也从整体上体现了宏观与微观并重、历史与现实接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这样,就使得本书居于一个较为开阔的学术视野上来把握问题的实质,达到从更深层次来分析和研究问题的目的。
考试制度的比较研究,是以考试事实为基础的,它不是确定具体范畴的规范科学,而是以当代考试的本来面目为研究对象的实证科学。任何比较研究都必须从具体事实出发,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科学分析。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也概莫能外。本书作者从所掌握的对象国考试事实的书面资料出发,侧重于当前考试事实情境的变化和发展的趋势,从对它们的研究中确定比较的假说,最后通过对这些考试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揭示考试制度的本来面目和发展规律。值得说明的是,本书在比较当今世界各国考试制度时,并未单纯陷入考试史的研究中去,而是力图通过分析研究去发现深层次的问题,以反映考试制度的本质与特征,探明考试制度发展的主要趋势,从而为大家提供反省与反思的视角,这样也就使本书具有了更强的说服力。
考试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当人们需要测度、甄别人的知识和才能的差异以“选贤与能”的时候,便产生了考试。作为当今世界各国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由于它具有客观性、公正性的特征,因此,自从它在古代社会产生以来,就被我国及世界许多国家所广泛采用。考试在人才开发利用与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正在愈来愈多地被政府和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社会中的人们所认识。然而自从有考试以来,批评便随之而来。不过总的来说,要求改良考试的声音远远高过废除考试的声音。总结中外考试制度的过去与现在,可以看到,作为一种客观性的衡量人才、选拔人才的考试,考试制度具有其它方式难以相比的开放性与公平性和对社会的激励作用,因此在没有出现更好的方式之前,尚无法废弃考试制度,但考试制度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基于此,本书在对“中英德法高中会考制度比较”这一篇中,在利用大量的事实资料对“传统与现实”、“特点与成因”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后,客观地分析了当前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并提出了借鉴与革新之道。
考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考试制度是社会结构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政治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对考试制度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更具影响力的还是各国教育制度及其赖以生存的民族文化背景。正是看到这一问题的实质,因而作者在“中日美法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比较”这一篇中,建立在对各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教育制度、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为突破口,对各国大学入学考试的体制与管理、内容与方面、结构与功能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以此指出了中外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所面临的困境及出路。而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公务员考试制度,它的发展既有历史的继承性,又有强烈的时代感;既有不同考试制度之间的互动性,又有同类考试制度之间的渗透性;既有不同社会环境下内容、标准、方法、手段、目的等方面的特殊性,又有同一历史发展阶段面临的共同挑战及发展取向等诸多共同点。对此,作者在关于“中西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比较”这一篇里作了详尽的评判和独到的分析,相信读者阅后会有极大的启示。
总之,《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所进行的对中外考试制度的比较研究,决不是为比较而比较,为研究而研究,而是为我国社会发展所赋予考试新的历史使命的客观需求所驱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比较的目的是为了学习,为了借鉴,为了创新,为了前进。因此,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已远远超出考试研究本身,并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康乃美 蔡炽昌,华中师大出版社,定价24.00元)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