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中国文化发展研究的可喜成果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中国文化发展研究的可喜成果
世涛 红樱
2002-08-03 14:36:21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化发展研究报告——跨世纪的文化变革》已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内第一部当代文化发展的大型研究报告,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项目的结项成果。该书有机系统地构建了一个当代文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宏大体系,以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产力理论为出发点,对中国文化的转型和发展进行了理论的探讨,并分行业对我国的报刊业、图书出版业、广播电视业、网络产业、教育相关产业、娱乐文化产业、服饰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电影产业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理论上的阐述,是一部对我国文化产业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大型报告。该书的作者阵容比较强大,它的数十位撰稿人当中,有许多是在某一领域具有广泛影响的专家学者。
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到来,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并且呈现出越来越强劲的势头。现在文化产业已经在许多国家成为支柱性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出版的《文化、贸易和全球化:问题与答案》表明,在过去20年中,文化商品的国际贸易额呈几何级数增长。我国文化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却在短时间内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经过20年的培育和建设,我国文化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包括广播影视产业、图书报刊业、音像产业、演出产业、娱乐业、广告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在内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这些产业本身已经成长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一个特殊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在全球的飞速发展,呼唤着理论研究的突破。根据上海图书馆中文社科目录较为全面的统计,到目前为止国内共发表了150余篇关于文化产业的论文。这些文章已经涉及到了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方方面面,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从总体上来看,这些文章还停留在呼吁社会重视文化产业、为文化产业辩护、一般性的现象描述、浅层次的个案分析以及应对性的策略建议等层面上。因此,总体上说,国内文化产业研究还缺少有分量的扛鼎之作。而《报告》则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富于学理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形成了几个十分鲜明的特点。
首先,该书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的文化生产力的观点出发,来对文化生产进行理论的审视,具有十分宏阔的理论视野。主要从政治经济学发端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经济思想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发现,就是它的大生产力观和精神生产力理论。该书的第一章对马克思的文化生产力理论进行了论述,指出文化生产力是整体的社会生产力的一部分,对当代世界的文化艺术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的艺术生产研究仅仅从文化的个体生产出发,仅仅局限于对个体精神制作过程的研究,这是完全不够的。随着传播媒介的高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文化生产已成为当代经济生活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一种巨大的复杂的社会化大生产。可以说,马克思的文化生产力理论构成了全书的理论基础和理论出发点。
其次,这部60余万字的鸿篇巨制,既有开阔的视野又有精微的透视;既有宏大的构制又有精美的细部。宏观与微观、点与面在这里得到了相当完美的结合。全书共分24章,每一章都是整体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如果独立出来,每一章又都可以成为一篇非常前沿的高水平的专业论文。比如,该书第十七章《从濒临绝境到跃出低谷——我国当代电影文化与电影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电影发展的历史机遇进行了冷静的思考和把握,从危机中看到了中国电影市场竞争力的生长和复苏的希望。同时,也尖锐地指出中国电影体制上存在的问题,制片、发行、放映业之间的矛盾重重,电影市场份额比例失衡,以及市场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掘等不容忽视的问题。这种透视是非常深刻的。
最后,在研究方法上,本书取得了重大突破。将形而上的理论研究和深入思考与“形而下”的具体问题和现实实践结合起来,关注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追踪文化产业的前沿发展,将现实提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进行思考,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本书在研究方法上的一大特点。以往的人文社会科学受到近代西方学科分类的影响,分工过细。本书则努力将文化发展研究变成跨学科的研究,打破了各学科间的固有界限,打破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界限,进行综合研究、边缘研究、交叉研究和比较研究,为文化产业研究开辟了道路。此外,该书努力将文化研究变成跨学科的研究,努力改变先前文化研究的纯理论化、思辨化的途径而追求实证化、社会化乃至数据化的方式,在研究方法上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来源:光明日报2002.7.13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