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科学地梳理文化,理性地看待传统——华中师大版《中国文化教程》的主题与价值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科学地梳理文化,理性地看待传统——华中师大版《中国文化教程》的主题与价值
化雨
2004-12-21 15:02:29  来源:  
 
 作为高校教材,《中国文化教程》(马敏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编写、出版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受功利主义的影响,当前在大学生中存在着人文教育特别是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导致对民族文化产生虚无主义、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的态度。对本民族文化的无知也使很多人对本民族缺乏清醒的认识,要么盲目自大,要么妄自菲薄,总之缺乏一种科学客观的态度。这是不利于我们尽快实现社会转型、实现文化的现代化的。一个伟大的民族,自然要有吸纳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胸怀,但同时也应当有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信心,同时更应当有在坚持与吸纳的前提下进行文化创新的勇气。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对本民族文化要有一个完整、客观、科学、清醒的认识。现在不少大学已经深刻认识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纷纷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不仅在本院开设了“中国文化”课程,还在全校开设了“中国文化”的公共选修课,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好评。本书的作者就是这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也是这个方面的知名学者。他们深感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而编写了这本书,为高校相关课程提供了一本颇为适用的高水平的教材。
 本书体例精当。全书设有十章,第一章可以说是中国文化通论,论述了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这是对中国的一种整体的、粗线条的勾勒,这种勾勒使读者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有一个大体的基本的了解,是为学生建构一个中国文化的“格式塔”提供条件。第二到第九章是分专题分门别类地对中国文化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和评价,涉及到的文化类型有哲学、儒家思想、制度文化、风俗礼仪、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宗教等,这些方面大体涵盖了中国文化的主要方面,是中国文化的具体展开和体现。第十章可以看做是对前面各章的总结和生发。这一章论述中国文化在现当代的发展。现当代更是中国民族自醒、文化自觉的时代,是外来文化与中华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是需要“大破”更需要“大立”的时代,但这个时代也毫无例外地是从传统文化中走出来的时代。中国文化在现代化历程中的痛苦嬗变,在西方强势文化挤压下的顽强生命力,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与展望是本章的主题,也是本书的一个没有“结尾”的结尾、一个开放的结尾。各章也基本是按史的线索展开论述的。这样全书就构建出一个很利于把握的叙述方式。
 本书史料取舍得当。中国文化历史悠久,辉煌灿烂,博大精深,而且糟粕与精华共生共存。在一本教材里要作到面面俱到,既不可能也无必要。这里就存在面对浩如烟海的史料如何进行取舍的问题。本书作者立意高远,选取那些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特质、反映中国文化成就、最有文化影响的史料进行论述。这些内容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是我们需要继承、发扬和发展的方面,也是对我们最“有用”的方面。这体现了作者史家的眼光。
 本书能科学客观地评价文化史实。除了客观地概述文化成就、梳理文化脉络、勾勒文化源流,本书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评述这些文化成果。这种评述既是一种认识判断,也是一种价值判断,是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价值判断。它对于读者正确把握这些文化成果至关重要。比如儒家思想历经2000年而不衰,始终在中国历史上处于统治地位。现在许多人往往用现在的标准(或者用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等思想标准)来评价儒家思想,看到的往往是儒家思想中强调等级次序、强调服从压抑的一面,因而对儒家思想采取全面否定批判的态度。这种“激进”的态度在要求革命的时代自有其积极合理的一面(如五四时期鲁迅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但这毕竟不是科学客观的态度。我们还应看到儒家思想对于维护正常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巨大作用,甚至还应看到儒家所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追求与人生境界。现在一些海外华人学者积极鼓吹“新儒家”思想,虽然我们不能完全苟同其观点,但单从这个现象也可看出儒家思想在当代华人文化圈中的影响力。这是我们不能不深深思考的问题。本书第三章对儒家思想进行了简明而较有深度的论述(在其他有关章节也涉及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作用),对其积极与消极的方面都有较为公正的判断。
 任何古代史都是当代史。这不仅是因为古代史都是由“当代”的人们去编写,还因为这些编写古代史的“当代”人都是用“当代”的眼光、“当代”的需要甚至是“当代”的条件来编写古代史的。《中国文化教程》也是“当代”的,它对于我们的人文、传统教育必将起到良好的作用。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