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掌握WTO反倾销协议真谛的指南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掌握WTO反倾销协议真谛的指南
——《案释WTO反倾销协议》评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顾永才
2002-08-06 11:28:37  来源:  
 
WTO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掌握了WTO游戏规则的国家和民族才能避其害、取其利、受其益。中国企业在过去十多年中,经历了相当多的不公正的反倾销调查。由于中国不是WTO成员,各国反倾销调查当局在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中,拥有几乎毫无约束的自由裁量权。现在,中国已成为是WTO成员。在加入WTO之后,在反倾销纠纷中,无论是作为反倾销调查的发起者还是作为反倾销调查的对象,中国和对方将平等地面对专家小组和上诉机构根据《反倾销协议》及相关WTO规则进行的独立、客观、公正的审查。除反倾销问题之外,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还将涉及反补贴、保障措施、知识产权、投资和服务贸易等方面的纠纷。为此,中国需要一批高水平的WTO事务专家。
为了让大家能够掌握WTO反倾销协议的真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邀请国际经济法律方面的专家,对自1995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的全部WTO反倾销纠纷的上诉机构5个报告和10个专家小组报告(其中被上诉机构改正的部分除外)编辑整理,以案释的形式对《反倾销协议》的条款加以诠释。
该书的特点可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1.汇集了七年间WTO全部反倾销纠纷案例。作者通过反倾销纠纷案例来阐释WTO反倾销协议的各项条款,读者可查查阅与利用案例来理解与掌握WTO反倾销协议的实质。本书书末还附有到2001年12月31日为止经专家小组和上诉机构审理的全部10个案例的简介。在案例简介中,作者补充了某些案释条目的复杂的背景,总结了专家小组和上诉机构对《反倾销协议》条款的重要解释结论。
2.解释权威。本书对WTO反倾销协议的解释全部以WTO专家小组和上诉机构的解释为依据,WTO专家小组和上诉机构的解释对今后WTO成员、专家小组、上诉机构如何解释WTO规则具有约束力。因此,WTO专家小组和上诉机构的解释具有"准法律效力",对准备在WTO体制下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利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英汉对照。国际条约的翻译是一件严肃的工作。因此,本书作者提供了英文原文。本书的《反倾销协议》中文译文系根据现有文献中的中文译文修改定稿。本书编者在敲定译文时不仅根据英文原文的字面意思改正了原译文的一些错误,更主要的是根据上诉机构的报告和专家小组的报告更正了原译文的错误或不妥之处。
4.体例新颖。本书的形式是以案例解释规则。案例是WTO争端解决机构(DSB)公布的有关反倾销的案例,对规则的解释是DSB的专家小组和上诉机构的权威解释。所以,本书不是闭门造车式的苦思冥想所能完成的,其前提是必须通读WTO协定生效以来有关反倾销的全部案例,在反复甄别、推敲、总结的基础上,按照1994年WTO《反倾销协定》的条文次序将WTO专家小组和上诉机构的有关判词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以注释的形式附在有关条文后面。
其实,这种体例,在西方并不少见,例如,英美法中的"Annotation Version"就是作者在穷尽了某一专题的有影响的判例或论文之后,对法律条文或规则的解释,这种注释的篇幅,往往大于法律条款条文的长度。仅仅阅读条文,往往不过如此,但细读注释,则会有一种妙趣横生的感觉,因为每一个注释往往是他人几十页研究成果浓缩成案例中法官的精妙判词。这种体例,在中国的人文科学学术著述中,只有在历史学家或考古学家的著作中才能见到,才能领会“文章不写半句空”的厚重意境。
正是由于作者有意或无意地借鉴了西方的"Annotated"学术研究的独特形式,使得这本书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体例上有别于同类主题的其他的论著。
本书可供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外贸商会、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地方外经贸委、涉外律师事务所等在WTO争议事务应诉和申诉工作中参考。同时,本书也可供大专院校法律专业、国际贸易、国际经济等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参考。本书中、英文对照,建议有条件的读者尽可能阅读英文。
《案释WTO反倾销协议》 陈静编著 定价:19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
 
来源:对外经贸出版社网站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内容
  • 掌握WTO反倾销协议真谛的指南 (2002.08.08 18:59:12)
  •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