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重大社推出家庭教育力作《孺子可教》 - 编辑荐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编辑荐书
重大社推出家庭教育力作《孺子可教》
一个知心爸爸的家教历程——读家教力作《孺子可教---一个父亲十八年的家教流水账》
2005-08-08 10:07:07  来源:  
 
 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作为父母的,应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应该对孩子制订怎样的目标?到底对孩子有多大的期望?考上北大、清华?还是去哈佛、耶鲁?

 为了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很多父母挖空心思,绞尽脑子,不管花多少钱,多少精力,也要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甚至最好的班。

 那么,为了父母的理想与期望,孩子没有更多的休息时间,没有娱乐的机会,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在有些家庭,孩子稍有闲暇,父母立马干预:快去学习。如果孩子稍不听话,可能打骂就来了。更不要说,孩子又上网了,孩子可能谈恋爱了……

 正如“知心姐姐”卢勤所讲的:当孩子真累,当家长真烦,当老师真难。

 这是个什么事呢?到底应该怎么办?

 《孺子可教——一个父亲十八年的家教流水账》应该对这些问题作了回答。从儿子呱呱坠地到孩子小学、初中、高中、英国读大学,从儿子学习桥牌、游泳、钢琴到儿子参加竞赛,从儿子淘气、吃手指、成绩下滑到父母亲应该怎样对儿子说话、交流、沟通、教育等,父亲都以日记的形式记下来了,并将多年来对孩子家庭教育的探索记录在日记当中。
 作者在自序中写道:一个孩子的家庭生活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日常生活,其二是接受教育,两者缺一不可。日常生活是孩子长大成人的基础,应该无忧无虑,多姿多彩,快乐有趣。接受教育则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应该从小抓起,艰苦跋涉,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才能保证孩子拥有自己成年后幸福的人生,成为一个自信而负责的社会公民。

 多么朴实的语言,又是多么至高的境界,让孩子“成为一个自信而负责的社会公民”。难道还不够吗?够了,如果大家都是自信而负责的公民,如果所有的家长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自信而负责的公民,我们这个社会将是多么的和谐,家庭又该是多么幸福!

 作者在自序中还谈到:孩子所受家庭教育具有二重性,其一是一种追求,其二是一种预防,两者不可偏废。这里的追求是说家庭教育将反映出家长如何通过示范、灌输和引导,帮助孩子在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形成他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倾向性。显然,追求的结果,将造就一个孩子的世界观、精神境界、人生情趣和社会化成熟度。预防则是指家庭教育还应具有另一种功能,那就是教会孩子懂得如何面对人生旅途必然会遇到的艰辛、困难、不满、孤独、痛苦、诱惑、挫折和失败。这就需要从小培养、训练相应的基本素质,如孩子的体质、心态、性格和理性思维习惯。

 作者在整个家教的心路历程中亲身经历和体验到:我们的孩子是可爱的,他们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我们的孩子注定有缺点和不足,他们需要得到教育、培养和引导,他们应该有一个足够的成长和成熟过程;家长应该把教育、培养孩子看成是自己完整人生的一个不容缺失、忽视的组成部分。

 儿童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谈到:现在的孩子面临着“四大缺失”:第一是缺失微笑,孩子们不会笑,是因为他们不快乐;第二是缺失精神文化,孩子们生长的空间越来越小,心灵的容积越来越小,学习的动力越来越小;第三是缺失亲情沟通,许多家长都不懂得通过让孩子为家长服务而进行沟通;第四是缺失成就感,总把孩子和别人比,使他们在家庭中感受不到成就感。

 可想而知,我们的教育该是多么重要,特别是家庭教育,让我们的家长行动起来,重视家庭教育,探索家庭教育,走出家庭教育误区,用智慧去实践家教新理念;让我们的孩子动起来、笑起来,感受母爱、感受父爱、感受亲情,在快乐中成长。

 来源:重大社 柏子康老师供稿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