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学哲学 用哲学》的七大特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贺耀敏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学哲学 用哲学》的七大特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贺耀敏
2005-12-28 16:10:53 来源: 《出版参考 新阅读》 2005.12
《
学哲学 用哲学
》是按专题摘编、真实记录李瑞环同志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论著。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领导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思想观点的荟萃,具体来讲,《
学哲学 用哲学
》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
学哲学 用哲学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与中国哲学的智慧和人民群众生动的语言完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在书中,作者充满深情地说道:“我这一生最感兴趣的一门学问是哲学,下工夫最多的是哲学,对我帮助最大的也是哲学。”作者经常借用中国古代一些寓意深刻的故事和寓言。比如,用“茶壶的故事”揭示了香港回归后必须保持特色的道理,用“紫荆花的故事”阐述了香港人要团结的大道理,用“秀才老婆生孩子的故事”批评了没有材料、硬憋文章的现象,等等。
本书单辟一部分——弘扬中华民族“和”的思想,在本部分中,作者对“天人调协”、“和睦相处”、“合群济众”、“协和万邦”的中国传统智慧作了生动的阐释,并运用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和量变质变规律论证了其合理性,倡导运用“和”的思想处理现时代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作者将民间俚语变为鲜活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现在是百业待兴,百事待举,要把所有的事都找出来,分分类,排排队。不加选择,眉毛胡子一把抓,核桃栗子一齐数,其结果必然是螃蟹吃豆腐,吃得不多,抓得挺乱。”
善用引伸增强说理的严谨性:“否定民主对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对民主政治建设不积极不热心是错误的。不顾我国具体国情,照抄照搬西方民主模式是危险的。把发展民主看得过于简单,急于求成是会误事的。看不到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对前景缺乏信心是没有根据的。”
善于用比喻把道理说得形象生动:“领导班子的配备要讲究结构合理。一个班子就像混凝土结构,有钢筋、水泥、沙子、骨料。光是钢筋就没法受压,没有钢筋,混凝土一拉就裂了,所以要讲合理地配比。”
作者经常用生活中的常识做人的工作:“有些人形成了一个习惯,对任何事情都要先定性,先问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我讲过,先生孩子后起名。孩子生下来,先起个小名,这小名不讲究,叫阿猫、阿狗、铁蛋都可以,关键的问题是孩子要养得好,要结实,要聪明,要有本事。”
善于反旧说而出新意:“过去讲,‘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现在看,要想红旗不落地,卫星必须早上天。”
二、《
学哲学 用哲学
》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全书通篇都表现了作者用哲学的智慧和精彩。他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引滦入津工程和天津枢纽改造工程,在工程中“抓重点,抓特点,抓具体”,并“适时把握矛盾的发展”,使这样的复杂系统性工程得以圆满胜利的完工。面对国内外一些人对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置疑,他理直气壮地回应道:我们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真诚的,这是由辩证唯物论者尊重客观存在、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是引导宗教在我国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所必需的,也是与中国讲求和合、兼容并包的历史文化传统一致的。
三、《
学哲学 用哲学
》有着鲜明的立场和情感,即哲学应为人民所有、为人民所用、为人民所享
李瑞环同志所学习运用的哲学不是哲学家的哲学,也不是思辨哲学,而是为人民所有、所用、所享的哲学。
在书中,作者对领导与群众的关系作了通俗但不失深刻的解释:“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们都是公仆。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人民给我们权力,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要我们为他们办实事,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如果我们又要掌权,又不为人民办实事,那还不如另请高明。
作者还对改革的原则鲜明地表达了立场:“改革不可能每一步都使每一个人得到利益,但无论如何不能损害多数人利益;改革从总体上提高了人民的生活,但无论如何不能忘记生活暂时遭遇困难的人;改革必须依靠精明的领导者、依靠科学技术,但无论如何不能忽视劳动人民的作用。”作者还总结了了解群众真实意愿的条件:“真实、全面、及时地弄清群众在想什么,并不容易。如果没有民主、和谐的气氛,就不容易听到真话;如果缺乏闻过则喜的胸怀,就不容易听进真话;如果对听到的情况不作科学的综合分析,就不容易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
四、《
学哲学 用哲学
》是在解决重大思想问题、理论问题、现实问题过程中学哲学、用哲学的一个典型
李瑞环同志学哲学是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因此这种哲学就是一种有用的哲学,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哲学,而不是摆着好看的哲学,不是念起来好听的哲学。书中许多哲学理论和思想背后都有鲜为人知的重大时代背景和历史事实背景。
面对世纪之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困难,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深刻分析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必须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稳定的程度,坚持协调渐进,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面对西方国家对我们封锁打击,“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的恶劣国际环境,他适时地提出,我们应高举“和合”的旗帜,树立和平、合作、合理、合气的形象。在会见外宾和各种出访活动中,他呼吁各国要通过协商、对话增进了解,消除误解,加深理解,达到谅解。他的这些观点和思想对于改善我们国家的国际环境也起了很积极的作用。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关于所有制问题的大讨论中,他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以苏联在公有制比重最高的时候垮台的事实,驳斥了把公有制比重等同于巩固国家安全、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说法,强调关键是使公有制的比重符合社会生产力水平。他说:“我们多少年来习惯在观念的、抽象的、没有实质意义的字眼里来回折腾。只重名义概念不重实际,是走不出路子的。有计划的撤退、战略转移,这不是打败仗,而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国有企业稀里糊涂就没有了,以前好的企业稀里糊涂就变成大窟窿。你去追查,厂长换了几个,市长也换了好几任,谁也没有责任。有了窟窿银行还得照样贷款,不贷职工就会闹事。这才是最令人担忧的。”又说:“应该承认,在许多情况下,公有制经济搞不过非公有制经济,其中原因是什么可以研究,但这样的事实不少。非公有制经济搞多了吗?我看中国非公有制经济还会有更大的发展。我说过,中国的国有经济很大一块要让给非公有制,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自觉不自觉、主动与被动的问题。搞得好,是积极退却,可以收回一大笔资金;搞得不好,节节败退、溃退,会付出很大代价。”
五、《
学哲学 用哲学
》体现了李瑞环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坚定信仰
作者是一生在学习,一生在研读,一生在运用。他说:“我这一生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从二十几岁开始学哲学,一直坚持在工作中学,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几十年从未间断。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我都反复读过,有的甚至可以背下来。”
在学习、运用哲学的过程中,作者深切地体会到哲学的威力:“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信了才能迷,只有迷了才能钻,只有钻了才能懂,只有懂了才能用,只有用了,在用中尝到了甜头,才会更加信、更加迷、更加钻。
六、《
学哲学 用哲学
》的思想、观点、文风、语言清新明了,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时代作品
《学哲学 用哲学》中所表达的思想是鲜活的、有说服力的、富有时代感的,这是因为作者始终站在改革发展的前沿,他研究、思考的问题贴近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贴近群众生活。
在书中,从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这三大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到改革、开放、发展、稳定这几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从三大文明建设中的大政方针到群众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从弘扬中华民族“和为贵”的思想到文艺工作的方针等等众多问题,作者都运用哲学原理深入浅出地进行了分析,阐发了自己的见解。作者在书中还对自己所从事的各项工作作出了不少理论上的精辟概括。比如,关于领导者的责任就是把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并合理发挥出去的概括,关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横向重视协调、纵向注意渐进的概括,关于在人权问题上应当坚持的五个基本观点的概括,关于民族宗教问题的“两个十条”的概括,关于“平等待人、诚恳待人、宽厚待人、依理待人”的交往准则的概括等等。作者的这些思想,不仅是对具体问题的思考和论述,而且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处事准则、思想方法和哲学道理,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七、《
学哲学 用哲学
》的结构严谨、文体贯通、装帧大气,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杰作
本书是由作者有关文章和讲话中包含哲理的警句、妙言、精粹的段落集纳而成。在体例和结构上,围绕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分十个专题展开叙述,形成了一个与已有的哲学教科书和领导讲话集颇为不同的体例结构。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的五个专题基本上是讲辩证唯物主义,下册的五个专题基本上是讲历史唯物主义。
用心品读本书,我们可以读出作者浓厚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情怀,可以读出作者人民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拳拳之心,可以读出作者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领导艺术,可以读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品格和魅力,可以读出哲学之于人生、社会、国家的意义。(《
学哲学 用哲学
》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来源:《出版参考 新阅读》 2005.12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