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国家“十五”重点图书 微米纳米科学与技术丛书 征服科学技术的有效工具——写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微传感器》付梓之际 - 编辑荐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编辑荐书
国家“十五”重点图书 微米纳米科学与技术丛书 征服科学技术的有效工具——写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微传感器》付梓之际
2006-04-11 10:05:32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网站 
 
 《微传感器》详细介绍了各类机械微传感器,热微传感器,磁微传感器,辐射和光微传感器,声微传感器,化学和生物微传感器,集成、智能和灵巧传感器,微传感器阵列和微传感器网络的工作原理、制备技术和应用,重点介绍了各类传感器的最新发展动态,特别是传感器的小型化、集成化、阵列化、多功能化、智能化、系统化和网络化的情况。本书可作为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传感器工作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信息技术(IT)是建立在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三大基础之上的技术,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它们分别构成了信息技术系统的感官、神经和大脑,其中首当其冲的当推传感技术。传感技术的水平直接影响检测控制系统和信息系统的技术水平,起到促进传统产业和行业的技术跳跃式进步的作用,同时也起到拓展和涉足新的非传统领域应用的作用。目前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工程、工业自动化、汽车工业、机器人技术、海洋探测、环境监测、安全保障、医疗诊断等众多领域,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征服了传感器,就几乎等于征服了科学技术。”

 世界上发达国家对开发传感器技术极其重视,美国国家长期安全和经济繁荣至关重要的22项技术中有6项与传感器信息处理技术直接相关;有关保持美国武器系统质量优势至关重要的关键技术中就有8项为无源传感器。美国空军2000年举出15项有助于提高21世纪空军能力的关键技术,传感器技术名列第二。日本把传感器技术与计算机、通信、激光半导体、超导并列为6大核心技术,日本科学技术厅制定的20世纪90年代重点科研项目的70个重点课题中有18项与传感器技术密切相关。德国视军用传感器为优先发展技术,英、法等国对传感器的开发投资逐年升级,前苏联军事航天计划中的第五条列有传感器技术。

 世界传感器市场正以持续稳定的增长之势向前发展。1998年世界非军用传感器市场总额为325亿美元,包括293亿元成品传感器、17亿元半成品传感器、6亿元传感器模块、9亿元传感器系统。而传感器系统包括船用雷达传感器和飞行器用的激光陀螺导航传感器,如IRS系统,即集成化参数系统。

 2003年传感器的世界市场总额已达422亿美元。据预测,2008年将达506亿美元。1998至2003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3%,未来5年(2003年至2008年)的年平均增长率将降至3.7%。传感器厂商和投资专家认为以上的增长率估计是非常保守的,如考虑到传感器价格降低和难以预知的新兴应用领域的崛起等因素,2003至2008年的实际增长率有可能达到4.5%~5.0%。

 近年来,国内的传感器研究开发虽然有了较快的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随着微光机电技术和微米纳米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上微传感器的研发异常迅速,而国内仍较落后。在1998年世界传感器市场总额325亿美元中,美国、德国和其他欧美国家占68.8%,日本占19.4%,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国家仅占8.8%,不及日本的一半。预计在2008年的506亿美元总额中,考虑到亚太地区在今后10年处于经济上的恢复期,各类产品的市场需求都将明显增长,亚太地区传感器市场可能增长10%,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国家也仅占世界传感器市场总额的9.8%。

 国内已出版的有关传统传感器技术方面书籍的内容已显落后,而系统介绍最新微传感器方面的参考书还不多,希望通过本书介绍传感器技术的最新成果,为促进我国的传感器事业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自上世纪80年代,我们就开始从事磁微传感器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以后又拓展了光微传感器、机械微传感器等微传感器的研究开发工作。在本书中我们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并查阅大量文献,尽可能详细地介绍各类机械微传感器,热微传感器,磁微传感器,辐射和光微传感器,声微传感器,化学和生物微传感器,集成、智能和灵巧传感器,微传感器阵列和微传感器网络的工作原理、制备技术和应用,重点介绍各类传感器的最新发展动态,特别是传感器的小型化、集成化、阵列化、多功能化、智能化、系统化和网络化方面的情况。本书可作为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传感器工作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的第1章绪论、第6章声波微传感器、第8章集成、智能和灵巧传感器以及第9章微传感器阵列和微传感器网络由章吉良编写;第2章机械微传感器由王莉编写;第3章热微传感器由李以贵编写;第4章磁微传感器由周勇编写;第5章辐射和光微传感器由戴旭涵编写;第7章化学和生物微传感器由陈迪编写。

 由于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编写的时间仓促,编者的水平又有限,书中的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望读者鉴谅和指教。

 编者
 2005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网站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