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寻找高中教育的航标---教育科学出版社《最后的图腾——中国高中教育价值取向与学校特色发展研究》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寻找高中教育的航标---教育科学出版社《最后的图腾——中国高中教育价值取向与学校特色发展研究》
么振华
2006-05-31 16:02:34 来源: 教育科学出版社网站
大家都认识到了以高考为唯一出口的高中教育,是造成大学生们先天营养不良及前期惯性作用的重要原因,但关键是理论和实践、理念和操作如何统一呢?如何让社会方方面面充分认识到高考主义必须放弃,从而形成上下齐心合力,从各个层面瓦解高中教育中高考图腾的神话呢?
2005年中国大学着实热闹了一番,教授辞职、罢招、博士生主动退学等等,这其中暴露的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怀疑和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人为大学问题寻找解决之道。高中是大学的源头,这里也正在展开是素质教育还是高考教育的较量与平衡战,真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且几乎关系到每一个社会细胞——家庭的切身利益。
无疑,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关键之一就是高中教育的走向。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所说,现在高中阶段确实成了教育系统中的瓶颈。这也正是素质教育一直被提倡的原因,也是如今倡导新课堂教育的背景。走在高中教育的十字路口,大家都认识到了以高考为唯一出口的高中教育,是造成大学生们由于先天营养不良及前期惯性作用的重要原因,与社会和市场的要求存在脱钩和差距,同时也不利于人才全面平衡发展。但关键是理论和实践、理念和操作如何统一呢?如何让社会方方面面充分认识到高考主义必须放弃,从而形成上下齐心合力,从各个层面瓦解高中教育中高考图腾的神话呢?张东娇的《
最后的图腾——中国高中教育价值取向与学校特色发展研究
》一书,回顾了中国公立普通中学百年的发展史,指出高考成为今日中国高中教育的主宰力量,导致千校同面、万课同相,最终会导致高考成为最后的图腾,而呼声愈高的素质教育将渐入佳境。作者对中国教育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富有建设性的探讨,意义不在于提供一种现实的答案,而是以一种富有启发式的思考与探索不时展现自己的魅力,闪烁出作者思想智慧的火花。
相信每位中国家长都深有感触:很长一段时间中,我们的高考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作者认为:教育平均主义并不能实现教育的平等和民主的思想,可能而且应该的只能是:因势利导,利用教育的分层和流动功能,让有不同需要的人受不同的教育,这也恰是实现教育民主化的本意;而像“文革”时期那样,经过政策拉平和制度矫正,让所有的人受同样的教育,虽然人为造就了结果的“平等”,但也付出了抹杀个性差别、牺牲教育自身特性的代价。
这一观点提示我们:中级教育应该具有分流作用,面向就业的职业教育和面向大学的高中,都要贯彻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使每个人充分意识和发掘出本身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解放自己。因为归根到底,一个人发展、成功的标志是发挥出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最大潜能,而追求千人一面的同一化、标准化,只能导致尴尬与失落。
该书对高中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的尴尬状态进行了分析,指出高中存在着实然的高考主义和应然的素质主义两种主要的价值取向。与此相应的是,实际的、可实现的高考和可追求的理想目标——素质发展两个目标。两者尽管能够共处,有时候却无法协调。最终,高考主义确定了高中的位置和高中教育的特性,高考成为均衡教育、社会和人的发展价值的调节器。高考主义形成了高考主导教育、“应试教育”为主的时代教育特色和学校整体生存的个性状态。
正如以上作者所分析的那样,高考主导下的高中教育,弊端是明显的。高中处于人的发展阶段的十字路口,是决定性的教育阶段,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必须做出明确的抉择。幸而现在社会已经对高考主义提出质疑,如果我们还在为向左向右再徘徊,无疑是十分不明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必须要提到相当的高度,并在实践中得到稳步的贯彻实施。目前来看,致力于素质教育的新课程教学可能遇到许多问题,主要问题是在高考主义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过渡阶段中,高中的素质发展目标与高考升学率之间该如何平衡发展。无论如何,改革方向已定,剩下要探讨的就是如何实施和着手进行的问题了。
只有富有特色和个性的学校,才能培养出同样的学生。鉴于学校组织具有学术权利和行政权力并行的特性,适合以学术领导为主。作者指出形成有特色学校的关键在于校长学术身份和行政身份的合一。没有思想和学术的校长,是没有个性和创意的平庸的校长。这是从百年普通高中发展历程得出的观点之一。而伴随着高考主义的瓦解,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限于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倾向于激励思考。在社会价值转型时期,教师由权威的知识传递者、讲授者转变为知识的促进者、帮助者、激励者甚至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这些无不是作者总结过去、立足现在、着眼未来而得出的观点,它们无疑是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一致的:因为校长和教师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领导者、实施者和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引导者。
众所周知,社会任何重大问题的改革,都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广泛效果,政治、经济、教育等各方面的改革必须成为一个系统的配套工程,否则单项的改革必然或多或少存在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问题。在教育系统内的改革也是如此。最后,该书对中国教育问题的解决的结论是:一切教育改革的实现,“要落实到实处的话,都必须依靠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价值取向是先导,制度是保证——中国学校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明确地告诉了我们这一点。”这与陈丹青在《体制迷墙》一书的序言所讲:“‘大学问题’中,纠缠交错着人与体制、体制与人的复杂关系和深刻矛盾,它的能量以失控与纵容兼而有之的方式,渗透大学教育的每一层面、每一环节,共同显示出中国教育的问题所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提示我们:健全制度与体制处于解决教育问题的核心地位,不容任何忽视与回避。制度建设跟不上,教育问题就得不到解决,从而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该书还对高考图腾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公众选择高考层面的诸多文化观念中,明显的支持因素有三个:来自未来主义的利益驱动(高考强调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等功利价值)、族本位的文化心态和龙图腾的中国情结。这无疑有助于我们采取相应措施去瓦解它,从而建立更能适应学生健康发展的素质教育模式。另外,作者关于教育改革悖论的思考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即制度是为人们的行动制定框架的东西,它在保障人们自由行动的同时也限制了行动自由;大凡一种制度只能适合一部分人,同时也会让那些无法适应的人背上沉重的包袱;每一次都不外乎是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也是说,教育改革也会付出一定的代价,但目的是获得更大的进步,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和精神准备。
当然,该书也并非对高中教育各方面的问题都面面罗列,这里笔者仅就高考主义的弊端谈一点体会。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乏存在各种问题的大学生,有的应对挫折的能力极差,有的心理问题严重,有的不知如何与他人交往,有的自理能力有缺陷,有的很自私,有的功利性、目的性过强……这些问题在他们走向社会后仍然会继续存在,而绝不会自行消失,不仅影响到他们本人,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亲人、家庭和同事。我们不能不说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在高中时期就埋下隐患的,由于高中过分注重高考升学率,这些问题被遮蔽、掩藏起来,带到本应该更自觉、自主发展的大学,后来又带到社会。这就是以高考主义为主导的高中教育的恶果之一,最终这枚苦果还是要被社会所承受和消化。笔者认为,高中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其目的就在于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弥补和扭转高考主义的弊端。而与高考主义的功利性极强不同,素质教育更着眼于长远,我们需要具有一种更从容的心态、更长远的眼光,绝对要杜绝短视的急功近利行为,杜绝教育完全走向市场化。
正像作者自己所总结的那样,该书将历史、现实、理论三个维度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对每一问题进行理论逻辑分析时,都以有关的历史事实逻辑再现为基础,辩证地看到每一价值取向的合理性,以现实的教育实践为归宿。这对我们深入思考与理解高中教育的发展走向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哲理思考与新见。《中国教育报》2006年1月26日第8版
来源:教育科学出版社网站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