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新意迭出妙趣横生——评周建忠教授《楚辞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新意迭出妙趣横生——评周建忠教授《楚辞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美春
2007-11-01 08:34:51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30
周建忠
是南通大学副校长、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与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最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名师讲课实录”第二辑推出了他的《楚辞讲演录》(以下简称《讲演录》)。此乃2005年、2006年为本科生讲楚辞的实录,共45万字,是一部厚重的书。
1.标新立异,持之有故
周建忠
的《讲演录》时有新见。这首先突出地表现在他善于古今沟通,将楚辞置身于楚辞诞生的时代和屈原的生平、思想等背景下考察,也置身于当今的世界、社会的背景下考察。《讲演录》中说:“屈原如果像我们现在这样填高考志愿的话,第一志愿肯定是做官,第二志愿也是做官,第三志愿仍然是做官,‘服从’志愿还是做官;绝对不会是第一志愿做官,第二志愿写诗。所以,了解我们这个社会,对理解屈原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这并非故作惊人之语,是一位从事楚辞研究近30年的学者独有的人生的感悟。
《讲演录》的标新立异,并非主观臆造,毫无根据,而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可以说,书中的每一个新见,都有立论依据,旁征博引,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近真”的“屈原”。比如:一般的文学史教材称屈原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讲演录》认为这种提法并不准确,最多可以讲屈原是“爱国诗人”或者“有爱国思想的诗人”,因为爱国主义这种伦理观念当时尚未形成。至于屈原真正的姓、名、字,屈原自杀的原因,端午节人们吃粽子是否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等等,《讲演录》也都作出了独有的而理由充足的解读,令人耳目一新。
2
.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讲演是一门艺术。设置悬念,在惊险影视作品中颇为常见,但这并非其“专利”,也是教师讲演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建忠深得个中三昧,其《讲演录》便很会设置悬念。
《讲演录》第一编之第五讲,将屈原研究概括为“十大谜团”,如:为什么先秦所有的书都没有提到屈原?楚辞是怎样从战国传至汉代的?为什么屈原作品不涉及家庭情况而有深刻的爱情婚姻体验?为什么屈原作品从不直接涉及当时的国家大事,而将视野投向遥远的神话传说?等等。这些谜团,很有悬念,也很吸引人,令人迫不及待地想要解开,获得满意的答案。《讲演录》在设置这些悬念后再一一加以阐述,类似说相声那样抖开包袱,便增强了讲演的吸引力、感染力。
根据需要,《讲演录》随时设置悬念,并解开谜团。如:讲演《九歌》中《湘夫人》的第一段时,在指明前两个情节点之后,讲演者设置了一个悬念:“第三个情节点是什么?”以此吸引听者(读者)的注意力,启发大家思考。然后,讲演者讲出自己的看法。如此,完成了“设置悬念→启发思考→揭开谜底”的过程,讲演也就妙趣横生,更能引人入胜。
3.深入浅出,饶有风趣
《讲演录》云:“历史是无情的,也是公平的。一个当时不被人们重视、理解的历史人物,特殊的遭遇与归宿,使他独‘享’一个节日(端午节);独具个性的创作,使他独‘成’一门学科(楚辞学或屈学)——这就是屈原、屈原模式、屈原现象所独有的永恒魅力。”寥寥数语,便深入浅出地将屈原、屈原模式、屈原现象所独有的永恒魅力揭示得淋漓尽致。
而其深入浅出又往往与语言生动、饶有风趣紧密结合在一起。比如:“我认为屈原作为战国时代诞生于楚国的‘一等明星’,他的迅速升起与陨落,就如一颗明亮的彗星,一闪而过,稍纵即逝,只不过在广袤的天空中留下一道渐渐淡褪又永恒难灭的痕迹。他来无影去无踪,我们既无法寻找他那源远流长、极为显赫的家族背景,又找不到子孙绵延、世代相继的家庭线索,家族的精华正如代代蓄积的能量,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作了‘一次性释放’——从而也多少带有一种伟人生命的神秘色彩……”类似的表述,在《讲演录》中随处可见。我想,这也是《讲演录》如今成为热销书的重要原因之一。(《南通日报》)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30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