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前苏联登月为何折戟沉沙——《月球密码》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前苏联登月为何折戟沉沙——《月球密码》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双平
2007-11-23 13:50:42 来源: 《月球密码》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载人登月是整个探月活动的最高峰,之前所有的准备似乎都是登月前的热身。在这场最高级别的竞争中,美国人赢了———阿波罗的壮举成就了人类踏上地外星球的“一大步”。
但是,为什么率先实现载人登月的是美国,而不是当时已在无人探月技术上拔得头筹的前苏联呢?长期以来,前苏联载人登月成为深深埋藏在人们的心中的不解之谜。
《月球密码》介绍了美国和前苏联在月球探测活动中的激烈竞争。本报特选载部分章节,以飨读者。
前苏联最早开展载人登月计划
前苏联多年来一直否认执行过载人月球探测计划,美国等西方国家曾在20世纪60年代动用了包括卫星在内的各种侦察手段和情报专家,对前苏联的航天活动进行跟踪分析,但一直没有得到前苏联载人探月的确凿证据。1986年,在莫斯科举办的一次国际图书交易会上,有一本名为《宇宙技术》的书摆在百科全书的架子上,封面上巨大的美国土星-5号运载火箭旁边,炫耀着不为人知的、同样巨大的苏联月球火箭,这就是前苏联人秘密研制的N-1火箭。它的亮相气晕了美国的情报部门———对如此重要的情报竟然毫无察觉。后来,随着1989年前苏联的解体,俄罗斯逐渐公开了当年的秘密档案,揭开了前苏联载人探月的神秘面纱。
原来,最早提出载人月球探测的并不是美国总统肯尼迪,而是前苏联一批著名的航天科学家和设计师。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前苏联的几家设计局就向前苏联领导层递交了短期、中期和长期航天计划,60年代,前苏联不但实施了载人绕月飞行计划,而且还开展了载人登月计划。
前苏联的载人绕月计划始于1964年8月,终于1969年,先后进行了12次“探测器号”无人试验月球飞船的发射,其中5次飞临月球,但飞船中的乘客只是乌龟、大麦等小动物和植物。1968年12月美国“阿波罗8号”率先完成历史性的载人绕月飞行后,前苏联绕月飞船还没来得及载人,就过早夭折了。苏联的载人登月计划同样始于1964年,在8年的实施过程中进行了4次登月运载火箭的试射,其中的一次携带了模拟的登月飞船,但全部4次发射都以火箭坠落和爆炸告终,载人登月飞行最终魂断拜科努尔发射场。
从近期俄罗斯解密的资料中得知,1964年夏,当美国“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已取得一系列实质性进展时,在科罗廖夫的推动下,前苏联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航天计划。1964年8月3日,苏共中央委员会和前苏联部长会议共同通过了《关于研究月球及外层空间工作》的655-268号决议,正式出台载人月球计划,提出同时实施载人绕月与载人登月两套探测计划,并将1967年~1968年确定为前苏联航天员飞往月球的最后时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要求在1967年10月实现航天员绕月飞行,以此来庆祝前苏联十月革命50周年。
前苏联的载人绕月计划从1964年启动,各种方案争论不休,直到1966年才最后确定:采用绕月飞船和增加了上面级的质子号火箭实现载人绕月,这就是“L-1绕月飞船/质子号火箭”方案。该方案的基本任务是在1967年将一名前苏联航天员送入绕月飞行的大椭圆轨道,航天员驾驶飞船经过7天往返路程,在绕过月球后直接返回地球。绕月飞船与后来经常使用的联盟号飞船相差无几,由返回舱、推进和仪器舱、太阳电池帆板等几大部分组成。前苏联在研制绕月飞船时,已经成功完成了东方号、上升号飞船的载人飞行任务,而且诸如飞船编队飞行技术、航天员太空行走技术、飞船返回技术等难关均告攻克。而在前苏联制定的载人绕月技术方案中,似乎没有更多的不可克服的困难了。
事实远非如此,在地球轨道飞行和奔月飞行并不是一回事,就拿返回技术来讲,难度要大得多。前苏联先后发射了十余艘无人飞船,反复试验采用跳跃式再入大气层的方案。所谓跳跃式再入大气层,有点类似打水漂,当石子以很小的角度入水时,快速飞向水中的石子会被水弹出水面,然后再落入水中,“蹦”过几次的石子比直接投入水中的石子速度要低,下沉动作缓和。如果把大气层比作水面,返回舱就是石子。当返回舱以较小的再入角度进入地球稠密的大气层时,会被大气层“弹”回到太空,在太空飞行一段后,再次进入大气层。这种跳跃式再入,可利用大气层反弹提供的升力对返回舱进行减速,有利于减小过载并调整着陆点。然而尖端技术并不能一蹴而就,科学家紧赶慢赶仍未能在庆祝十月革命50周年前将航天员送往月球。1968年9月、11月苏联发射的“探测器号-5”和“探测器号-6”虽然返回了地面,但是一个没有“漂”起来,返回舱“跳冰棍”似的直落入海,过载达到10~16g,如果载有航天员,航天员必死无疑。另一个“漂”起来了,也回到地面了,但返回舱出现致命的漏气释压,如果载有航天员,航天员也必死无疑。直到1969年8月,“探测器号-7”才取得了圆满成功。
1968年12月,美国"阿波罗8号"抢了先
“探测器-7号”的成功,标志着前苏联拥有了载人绕月飞行的能力。可惜时间不饶人,美国“阿波罗8号”抢先前苏联在1968年12月率先完成了载人绕月飞行,得到了这个项目的金牌。于是,本来就是为争夺政治金牌而开展的这场竞赛已经没有继续的必要了,前苏联政府最终决定停止载人绕月计划。
前苏联的载人登月计划与载人绕月计划几乎同时开展。1964年夏天,苏联确定用4年时间让航天员踏上月球,苏联的登月方案有三种:
第一种是直接登月,但是需要研制巨型运载火箭,政府最终否定了这个方案。
第二种是地球轨道组装方案。不过,当时前苏联还未全面掌握交会对接技术,这一方案最终也被否决。
第三种是月球轨道交会方案。它的发射过程是,用N-1运载火箭将载有两名航天员的飞船与登月舱发射到月球轨道,在月球轨道上一名航天员进入登月舱,然后登月舱与母船分离,并降落在月球上,而母船继续环绕月球飞行,等待登月舱返回。登月航天员完成出舱考察后,返回登月舱,驾驶登月舱飞离月球并返回月球轨道,随后与绕月飞船对接,登月航天员返回到飞船中,两名航天员会合后启动飞船的主发动机返回地球;在接近地球时航天员进入飞船的返回舱,然后返回舱与飞船分离,穿过大气层,在地球上软着陆。这种方案与美国阿波罗计划的登月方案有许多相同之处。
1966年9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最后批准了月球轨道交会方案。随后,前苏联为它们的载人登月之行研制了巨大的飞船,它由三个部分组成,其一是环月飞行的载人飞船(母船),前苏联将它命名为联盟-LOK;其二是可载一名航天员在月球着陆的登月舱,称为LK登月舱;其三是主要用来“刹车”的D级火箭助推器。由这三个部分及救生逃逸塔组成的装置被称作L3复合体,它由N-1火箭送往月球。所以前苏联给他们的载人登月计划起的代号是N1-L3。
联盟-LOK登月飞船是从著名的联盟飞船衍生出来的航天器,由对接机构、球形轨道舱、钟形返回舱和设备舱组成,长近10米,重约9.8吨,2名航天员在7天往返月球的旅途中都呆在这艘飞船中,并最终由飞船返回舱将航天员送回地面。
LK登月舱是携带航天员最终降落在月球上的装置,总重5.56吨,高5.2米,舱内空间约5.0立方米,只可乘一名航天员。,登月舱与飞船之间没有航天员通过的通道,航天员经过开放的太空从登月舱进入飞船。
N-1运载火箭,是火箭总设计师科罗廖夫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为载人登月计划设计的巨型火箭,很长一段时间里前苏联没有向外界透露过任何有关它的信息。尽管美国的间谍卫星拍到了它的巨大身影,但是前苏联保持了最大限度的沉默。N-1火箭共有5级,前三级可以将登月飞船送到低地球轨道,第四级将飞船送入奔月轨道,第五级,也称作D级,它首先在飞往月球的长途旅行中提供调整飞行方向的动力;其次在接近月球时作为反推火箭起“刹车”作用,使飞船/登月舱进入月球赤道椭圆轨道;在随后的着陆过程中,它将随登月舱一同与飞船分离,并继续工作以减低登月舱的下降速度;最终,在离月球表面4千米时被抛掉,落在登月舱着陆点附近。
N-1火箭黯然出局,前苏联载人登月大戏落下帷幕
1966年,总设计师科罗廖夫不幸去世,使N-1运载火箭的研制雪上加霜。1969年2月21日,火箭首次升空,在发射后第66秒时,火箭在12000米的高空炸毁。4个半月后,进行了第二次发射,令人沮丧的是,火箭点火才6秒,一台主发动机的液氧涡轮爆裂,火箭底部立刻燃起大火,一时间液氧奔流,碎片洒落,一系列爆炸震撼了发射台,接着巨大的火箭开始倾斜,随之而来的爆炸彻底毁坏了发射设施,甚至500米开外的另一个发射台也造成严重损坏。经过两年准备,1971年6月,前苏联携带模拟飞船的火箭在发射51秒时出现了无法控制的滚动,火箭上的计算机关闭了发动机,火箭坠毁在地面。在1972年11月的试飞中,火箭第一级基本正常,但在高空突然出现不曾预料的振动,推进剂管路随后破裂,地面安全人员在火箭已经爬升到4万米时启动了自爆装置,炸毁了火箭。这4次事故对前苏联载人登月计划是灾难性的沉重打击。
1966年1月13日,科罗廖夫因结肠肿瘤入院手术,由当时的卫生部长亲自做手术。但手术中发现了一个更严重的肿瘤,造成动脉破裂大出血,紧急抢救未果。1月14日,科罗廖夫去世。1月16日,他被埋葬在克里姆林宫墙内。
N-1火箭惨遭失败后,接替科罗廖夫任登月计划总设计师的米申不断受到指责,1974年前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解除了米申总设计师的职务,任命格鲁什柯接替米申的职务,格鲁什柯上台后迅速终止N-1火箭计划,两年后下令销毁剩余两枚N-1火箭的所有硬件设备,唯一幸免的是NK-33液氧/煤油发动机,后来的试验证明这是一种高可靠性发动机,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将剩余的多台发动机卖给了美国,用来制造名为K-1的二级重复使用运载器。
随着N-1火箭黯然出局,前苏联载人登月的大戏无可奈何地落下了帷幕。
事实上,整个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前苏联都在全力以赴地为载人登月做准备,除了研制登月飞船和登月舱之外,他们还用“联盟号”飞船试验航天器的交会和对接技术;研制了“隼”式登月宇航服,建造了足够大的月球飞船摸拟样机,对航天员进行各种测试试验和理论分析;还建造了模拟月球表面的综合试验环境,在布满了取自亚美尼亚的火山岩的地方,进行登陆月球的模拟试验。与此同时,前苏联还开始训练登月航天员,在1966~1968年间,至少有18位航天员接受了月球探测任务的训练。其中有阿列克谢.列昂诺夫、巴维尔.波波维奇、瓦列里.别科夫斯基、奥列格.马卡罗夫、В.库巴索夫等。1968年3月,有两名航天员在地面模拟登月舱里与飞行控制中心进行了无线电通话,而正在太空飞行的无人月球飞船“探测器-4”,作为中继转发站,三者进行了地-月间模拟无线电通信演练。
当时,美国航天专家捕获了前苏联的无线电波信号,他们以为前苏联人已启程去月球了,因此有点惊慌失措。但仔细分析跟踪的信号区域,他们发现这些无线电通信不过是从地面上传出的,这才放下心来。
前苏联的航天员们差不多做了两年多的飞行准备,当他们认为已经准备好的时候,登月计划却被取消了。到底出了什么事?众所周知,美国人已经在1969年登上了月球。
摘自《月球密码》 双平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