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咖啡馆与一个时代的文化——《咖啡馆的文化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咖啡馆与一个时代的文化——《咖啡馆的文化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马克曼·艾利斯
2008-01-07 09:32:37  来源: 《咖啡馆的文化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咖啡馆不只是出售咖啡的场所,还是一种思想,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交模型,一种哲学理念。马克曼·艾利斯的《咖啡馆的文化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试图解释咖啡馆是如何获得这些内涵,这样一种简单的商品又是怎样改写了都市生活的种种体验,描述了欧洲曾经消逝的影像与社会人生。
 亨利·詹姆斯曾经说过,在英格兰没有与欧洲大陆的咖啡馆相对应的东西,此话完全有理。但很多人还是认为,存在有一个例外。1865年,富有企业精神的法国移民丹尼尔·尼古拉斯·泰弗农在巴黎曾经经营酒类生意,破产以后逃亡伦敦,在伦敦接手了一家位于玻璃厂街19号的油布商店,把它改建成一个小餐馆,命名为尼科尔斯咖啡餐馆。当泰弗农在1863年刚刚抵达伦敦的时候,他的名下只有5英镑的资金可供支配。他的小餐馆生意异常红火,特别在他成功地租用了他的餐馆后面的商店后更是如此,他后来租赁的这间商店是朝向摄政王大街林阴大道的临街铺面。他把这两家铺面合成一家,重新命名为皇家咖啡馆。根据他在巴黎咖啡馆多年生活的经历,他看到了高档咖啡馆的巨大商机,认为高档咖啡馆往往可以通过异常豪华奢侈的内部装修陈设吸引顾客。后来他又陆续租用了其他的一些铺面,使得皇家咖啡馆占据了玻璃厂街、埃尔街和摄政王街的一大片地方,成为伦敦最有名的餐馆之一。它的内部装修极尽豪华之能事,大量地使用了红色的天鹅绒、镶金框的镜子、闪闪发光的铜制设备和电灯,只有那些在这里进餐的一掷千金的顾客才能与这些昂贵的陈设相配,餐馆还提供全伦敦市最高档的各种酒类。奥斯伯特·西特韦尔这样描绘了皇家咖啡馆的铺张豪华给顾客留下的印象:“它有大量的朦胧的女神和爱神的画像、褪色后有点泛白的镀金和金色女像柱。在这里,抽烟者吐出的烟雾、相互摩擦的盘子发出的火星、从饭菜中散发出来的蒸汽、从外边钻进来的伦敦的大雾和屋内暗淡的电灯光线,共同构成了皇家咖啡馆里云遮雾罩的朦胧景象。”皇家咖啡馆并不是英国意义上的咖啡馆,而是一家餐馆。然而它的成功,证实了英国人想像中的欧洲大陆模式的咖啡馆。
 从一开始,来自欧洲大陆的逃难者们就在皇家咖啡馆里找到了回家的感觉。来自法国的各种派别的政治逃难者(保皇党人、奥尔良派和帝国主义者)都成为这里著名的顾客。一些非常有名的流亡者,诸如乔治斯·欧内斯特·博兰格尔将军和德·罗什福尔·卢凯,在皇家咖啡馆里密谋策划,为再次回到法国做准备。意大利将军和民族主义者朱森珀·加里波第和俄国革命者亚历山大·费奥德罗维奇·克伦斯基在伦敦逗留期间,都是这里的常客。然而这里最出名的顾客却是艺术家和作家,他们把皇家咖啡馆的啤酒厅当成他们最喜爱的地方。在19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画家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和英国天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也经常出入这里。王尔德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几乎每天都在这里进餐,陪同他的往往还有阿尔弗雷德·道格拉斯:“午宴时会喝一些烈酒,时间通常持续到下午三点半,”他在一封发自里丁自治市的信中如此回忆道。他们在这里同好友相聚,形成一个由唯美主义者和颓废主义者组成的闻名遐迩的团体,其中包括艺术家马克斯·比尔博姆和奥布雷·比尔兹利、象征主义批评家亚瑟·西蒙斯,以及打油诗人俱乐部的重要成员欧内斯特·道森、弗兰克·哈里斯和威廉·巴特勒·叶芝。西蒙斯曾经热情洋溢地赞扬过皇家咖啡馆,说它是一个“豪华、方便、不落俗套的咖啡馆”,是伦敦市中心离经叛道的波希米亚人的乐园。无论在公开场合还是私下里,这些作家和艺术家把皇家咖啡馆等同于伦敦的波希米亚文化,这种对等关系保持了五十多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正是皇家咖啡馆的这种响当当的艺术声誉在20世纪最初的几十年间吸引了伦敦大批的现代主义者。皇家咖啡馆的啤酒屋是圈内人士的学术家园,核心人物有艺术家温德汉姆·刘易斯、奥古斯塔斯·约翰和雅克布·爱珀斯坦,他们在这里还能够同诗人埃兹拉·庞德、南希·丘纳德和T.S.艾略特以及哲学家亨利·柏格森和T.E.休谟相遇。阿德里安·阿林森画过一幅画,名叫《老皇家咖啡馆》(1915-1916),画中一批艺术家和批评家坐在一起,读书、看报、品酒、聊天。这幅画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初期皇家咖啡馆对伦敦文化界的社交文化所起到的塑造作用。根据一些人的记载,意大利诗人埃米利奥·费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就曾经在皇家咖啡馆宣读过他的一篇未来主义宣言,同时他和英国艺术家C.R.W.内文森郑重其事地在宣言上签上自己的名字。皇家咖啡馆盛极一时,并不仅仅因为它是雅俊之士和离经叛道之人云集的地方,而且还是皇室成员和资深政客大宴宾客的所在,而这些宴会多在私人宴会包房进行。对崇拜者来说,皇家咖啡馆就是伦敦的大众之家。到了战后,虽然皇家咖啡馆还是以一副清高的姿态在运营,但波希米亚运动的强劲势头已经成为明日黄花了。约翰·贝杰曼作于1958年的诗《在皇家咖啡馆邂逅年迈诗人》可以作为皇家咖啡馆的墓志铭:
 我在皇家咖啡馆邂逅了他,老态龙钟、庄严肃穆,现代主义依然闪烁着光芒,照亮了伦敦的童话世界。

来源:《咖啡馆的文化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