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古今贯通 中外比较——荐评赵晓雷《中国经济思想史》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古今贯通 中外比较——荐评赵晓雷《中国经济思想史》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01-25 09:19:00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中国经济思想史是研究自古及今中国经济思想、学说、观念、理论的历史发展及规律的一门学科,它关涉经济、哲学、历史,又及社会、文化诸领域,具有突出的跨学科特性。这一学科的研究和创建工作,严格地说是从20世纪初期才开始的。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思想史同其他学科一样,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研究队伍扩大,各类著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通史性著作的出版,专题经济思想史、中外经济思想史和当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开拓与深化,使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思想史步入了又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经过多年的调整,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及外国经济思想史合并为“经济思想史”,使研究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研究领域尽管得到了广泛的拓展,相关专著也层出不穷,但是教材方面的建设却相对比较薄弱,目前为止尚未有以教材体例编写的专门性的教学用书。由上海财经大学
赵晓雷
教授主编的《中国经济思想史》一书可谓是弥补了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现有专著缺乏整体性贯通古今以及欠缺中西比较的不足。
上海财经大学的经济思想史学科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学术基础,在国内经济思想史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本教材的主编
赵晓雷
教授现任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秘书长,是中国经济思想史领域的资深专家,尤其在中国现代经济思想领域的研究成果丰硕。《中国经济思想史》这一教材在
赵晓雷
教授的主持下,依托上海财经大学既有的教学、研究基础,吸纳了经济思想史学科的权威性、前沿性研究成果,可谓是一部系统、完整、贯通古今的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学科体系实现古今贯通
以往中国经济思想史的教学一直侧重于中国古代和近代经济思想基本知识的传授,甚至一度主要偏重于先秦时期的古代经济思想,近代的研究也只限于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该教材则构建了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2000年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体系框架,对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至1949年到2000年整个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经济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从而与古代经济思想史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学术体系,实现了中国经济思想史教学的古今贯通。
二、研究方法强调中西比较
中国经济思想史不是孤立发展的思想体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经济思想曾经不断地与西方经济思想发生相互影响。该教材在以中国经济思想史的演变发展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在研究方法上注重中西比较研究,将中国经济思想史置于世界经济学说史的时空坐标中,强调中西方在经济思想方面的交流和比较研究,从而形成中西比较的方法论特色。
三、学科内容满足“专业基质”甄别
经济思想史是研究经济理论、经济学说发展演变过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其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学科界定应当符合“专业基质”要求,即对具有共同专业基质的思想的发生、传承、发展作过程描述和相关关系分析。该教材可谓严格遵循了这一学科内容界定规范,尤其对18世纪以后的经济思想、经济学说发展过程的研究,无论是从研究对象还是研究内容上都作出了专业的识别和界定。
四、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
中国经济思想史是一门交叉性的边缘理论经济学科,对理论训练和知识多样性整合有较高要求。该教材相对注重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知识的交融和渗透,强调经济理论知识和实际经济知识、经济学科知识和历史学科知识的衔接,侧重于挖掘经济思想遗产的深刻内涵和理论要素,实现学科间的融会贯通以及传统与现实的联结,因而增强了该教材“经世致用”的时代感。
《中国经济思想史》贯通了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和近现代经济思想的研究体系,突破了中国经济思想和外国经济思想的研究界限,沟通了学科间的研究纽带,以研究古今中外经济思想的发展为内容,立足我国经济学研究和教育本土化的迫切需求,有望为我国经济学的国际化和本土化相结合提供良好思路和契机。
来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