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应用伦理学何以在当代兴起?人大社《应用伦理学概论》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应用伦理学何以在当代兴起?人大社《应用伦理学概论》
张容南
2008-09-10 16:31:34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卢风和肖巍主编的《
应用伦理学概论
》于2008年1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该书包含了对应用伦理学的介绍,对经济伦理、环境伦理、生命伦理、公共健康伦理、科技伦理、行政伦理、企业伦理、网络伦理、宗教伦理的分类详述。可以说,在我能想到的各个社会子系统里,伦理学都已经开始介入了。
我学习伦理学已有几个年头。常常在思考伦理学要解决的究竟是什么样的问题?古希腊的回答说是有关好生活的问题。中国哲学的回答也许是有关如何成人的问题。这些答案在当今的语境中还依然成立吗?应用伦理学何以为“应用”呢?带着这样的疑惑,我开始阅读这本书。
我没有失望。至少有几个关键的问题在此书中得到了回答。第一,应用伦理学何以在当代兴起?伦理学古已有之。人生的疑惑代代相续。但使得应用伦理学在现代兴起的重要原因是整个社会情境的巨变。如书中所说,21世纪哲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反思现代工业文明的得与失。现代性带来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但同时却使现代人的精神陷入迷茫。价值的贫瘠化,让人们在面临复杂而冲突的选择时无法做出合宜的决定。应用伦理学的产生是为了回应复杂矛盾的现实对伦理学提出的挑战。在此意义上,编者将应用伦理学定义为“研究如何运用道德原则去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有争议的道德问题的学问”,我认为这是十分恰当的。
第二,与传统的伦理学理论不同,应用伦理学有一种微观化的取向。应用伦理学不是站在纯理论的高度告诉人们什么样的生活是值得过的,而是针对具体生活情境中的伦理难题为人们提供道德指南。应用伦理学一方面要考虑现代知识系统的分化,另一方面始终不放弃价值在人类生活选择中占据的根本地位。在此意义上,编者认为应用伦理学要打通“事实与价值的鸿沟”,这无疑也是正确的。以怒江开发为例,生态学与经济学得出的意见可能是不一致的,这是因为不同的知识学科具有不同的出发点和思维模式,但如何来解决分歧,就要看这些知识性意见背后所体现的价值原则,哪一个的整体性与和谐度更高?在此,人们既需要知识的理据,又需要对他们所在乎的价值目的深思熟虑。应用伦理学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复杂的价值分析都呈现出来,让具有公共理性的公民通过合理的辩论来取得共识。
这是否意味着应用伦理学的目标仅仅在于达成道德共识呢?其实不止于此。现代社会是一个理性多元的社会。西方的自由理论认为,政府不应该干涉个人对生活计划的选择以及个人有关好生活的定义。这看起来似乎是说个人私生活完全由个人决定,公共生活通过程序来求得一致性。但应用伦理学的研究表明,事情并非如此简单。美国妇女特丽·夏沃的丈夫和父母就是否解除她的生命依赖争论了7年,最后以夏沃的“自由死亡”结束。这看上去完全是一个家庭事件,一个个人事件,然而它引起的社会反响却是巨大的。现代社会一方面呈现出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日益分离的倾向,另一方面随着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等思潮的兴起,私人与公共的边界又在不断移动。应用伦理学所面临的种种困境恰恰说明了伦理学不能被政治学或社会学取代,因为它牵扯到人们非常重要的价值选择问题。
应用伦理学毕竟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因此,“应用伦理学不仅应积极通过民主对话去努力达成道德共识,还应该始终保持着对现存制度和人们业已达成的共识的批判意识”。正是这种批判功能,表达了应用伦理学最根本的哲学旨趣。科技与生产给予现代文明以强大的动力,然而批判与反思才能引导它走上正确的方向。“科学理性和哲学理性应成为人类文明的两翼:缺了科学理性,人类就不可能有足够强大的力量,缺了哲学理性,人类就不可能正确使用自己的力量;仅当两翼丰满,才能稳健地飞翔。”在此意义上,应用伦理学处理的问题虽微观,然而肩负的责任却很重大。它的视线已投向人类生活的具体领域,然而它的旨趣仍是“宏大的”。
《
应用伦理学概论
》,卢风、肖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58.00元(中华读书报2008-05-31)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