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中山大学出版社《剑指亚丁湾:中国海军远洋亮剑》 - 专家推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专家推荐
中山大学出版社《剑指亚丁湾:中国海军远洋亮剑》
2009-06-05 16:46:51 来源: 中山大学出版社
书名
:《剑指亚丁湾:中国海军远洋亮剑》订购
ISBN:978-7-306-03318-5
分类号:E273
作者:
黄立
版次:2009年4月第1版
开本:16
装订:勒口平装
页数:308
字数:380 千字
定价:38.00元
出版日期:2009年4月
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大悲的汶川地震和大喜的北京奥运会后,12月20日,中国又一次震惊全世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正式对外宣布,中国政府决定派遣海军舰艇近期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中国终于亮出利剑”——世界各大媒体纷纷在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一重要消息。
2008年12月26日,由中国目前最先进的三艘军舰(169号导弹驱逐舰、171号导弹驱逐舰、887号综合补给舰)组成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从海南三亚启航,正式开始了远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的任务。
然而,这并不是中国海军第一次出海执行任务,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巨大的国际反响呢?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中国海军编队的征战史:
据统计,截至2007年,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出色完成了包括保障远程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出国访问、非传统安全领域演习、多边海上联合军演等任务,足迹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动舰艇70余艘次。
首次走向远洋为保障远程运载火箭发射试验的成功,1980年中国海军第一次组织指挥由18艘护卫航、测量、保障舰船组成的大型舰艇编队,航程8000海里,跨越赤道进入南太平洋,向世界证明中国海军具备大型编队远洋航行的综合能力。
首次出国访问1985年11月16日至1986年1月19日,“合肥号”导弹驱逐舰和“丰仓号”远洋综合补给舰组成的舰艇编队,首次出访巴基斯坦卡拉奇港、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孟加拉国吉大港。
首次环球航行2002年5月,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进行了首次环球航行。“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太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舰艇编队历时132个昼夜,航行33000多海里,访问了新加坡、埃及、土耳其、秘鲁、法国等五大洲10个国家及港口,创造了出访时间最长、航程最远、航经海域最广、访问国家最多的纪录。
首次在境外与外国海军进行非传统安全领域演习2005年11月8日,“深圳号”导弹驱逐舰、“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舰艇编队访问巴基斯坦、印度和泰国。在出访途中,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分别与3国海军成功举行以联合搜救为主要内容的演习。这是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在境外与外国海军进行演习,向世界宣传了中国和平外交政策与“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
首次参加多边海上联合军演2007年2月,“连云港号”护卫舰和“三明号”护卫舰组成的舰艇编队,参加了在巴基斯坦举行的“和平-07”多国海上联合军演。这是中国首次派舰艇参加多边海上联合军演,并采取作战舰艇无补给舰伴航的方式进行远洋航行。
首次参加由中国倡导的三边海上联合演习2007年9月10日,“哈尔滨号”导弹驱逐舰和“洪泽湖号”综合补给舰出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出访期间,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3国在南太平洋塔斯曼海域举行了由中国首次倡导的三边海上联合演习。
只要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以往历次出海行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非战争军事行动”。相比之下,这一次远洋护航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带有战争任务的军事行动,是真刀真枪、随时准备开战的那种。
难怪许多媒体和评论都将这次远洋护航与600年前郑和下西洋的壮举相提并论,难怪全世界都认为中国已经冲出近海,走向远洋。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一直追求和平崛起的中国,在韬光养晦20多年后,一朝警醒,奋然亮剑?
让我们先从古今横行在七大洋上的海盗说起,一步步带你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一步步走向蔚蓝色海洋的神秘世界。
来源:中山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