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诗化哲学》书摘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诗化哲学》书摘
2009-07-09 22:36:10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世纪初,狄尔泰以及新浪漫派诗群(盖奥尔格、里尔克、特拉克尔)重新发现了荷尔德林。于是,荷尔德林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基尔克果、尼采同被视为四颗耀眼的精神明星。狄尔泰说,荷尔德林犹如人的尊严、人性的纯粹与和谐的理想的化身:他对宇宙的美与和谐极富充满诗意的激情,他那纯洁的心灵奉献给了万物的神性根基。
荷尔德林从不间断热情地倾听自己内心里和自然中那使他与神性的幽秘同在的声音;神性的幽秘在万物中沉睡,所以,荷尔德林预先得知许多未来的可能性:人类更高的形象、德意志民族未来的英雄事业、生活的崭新的美,即那在我们身上实现神的本性的意志的美,以及那难以言说地围绕着我们的生命本身的永恒节律的诗。 ——狄尔泰:《体验与诗》,1926年德文版,第350页。
盖奥尔格称荷尔德林为德意志民族的“伟大预言家”,是未来一代诗人之父,是“语言的青春再生之力,因而也是心灵的青春再生之力”。诗人哲学家海德格尔更是一片倾心:
荷尔德林的诗作受诗的天命的召唤身不由己地表达出诗的本质。对我们来说,荷尔德林是真资格意义上的诗人之诗人。 ——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的诗的解释》,1951年德文版,第31页。
我的思想和荷尔德林的诗处于一种非此不可的关系。——海德格尔:《只还有一个上帝能救渡我们》,见《外国哲学资料》,第五辑,北京商务版,第183页。
哲学诗人荷尔德林究竟唱出了什么,如此令人神往?
荷尔德林怀着沉重的心情唱出的是,人离弃了神灵,离弃了那给人类行为以力量和高尚,给痛苦带来欢乐,以默默柔情温醉城市和家庭,以友谊温暖同胞的神灵,离弃了充满神性的自然。从此,人畏惧死亡,为维持牡蛎般的生活而甘受一切耻辱。在《莱茵颂》中,荷尔德林唱出忧悒之歌:
……阿尔卑斯山峦鬼斧神工,
那是远古传说中天使的城寨,
但何处是人类
莫测高深的归宿?(陈维刚译文)
人离开了神灵,就像离开了自己的家乡,陷入无家可归的状态;犹如孩儿失去了母亲,一个失去了自己的家人、情人,失去了自己的恋人,那是一种何等令难受的痛苦!
我像无家可归的盲目的奥提波斯,……而我的遭遇却是多么不同啊!这些人从古以来就是蛮子,在人事辛勤的劳动,科学,甚至有了宗教后变得格外野蛮,他们不可能感到神性的感情,由于腐入骨髓也享受不到优美女神的礼物…… ——《荷尔德林读本》,1954年德文版,第283页。
荷尔德林深深感到,在德国,只看得见手艺人、思想家、教士,却看不见人。每一个个体被困窘在一种专业范围内,而在这个范围内,一个人根本不能叫有灵魂的生存。
在这个民族里,没有任何神圣的东西没有被亵渎,没有被贬为可怜的随随便便使用的东西。(同上,第284页)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