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卢锋访谈:娓娓道来的经济学 - 专家推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专家推荐
卢锋访谈:娓娓道来的经济学
2002-10-18 14:20:26  来源:  
 
郑杨(本报记者) 卢锋    
   
乍看书名吓了一跳,以为您创建了什么“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原理,这可是了不起的成就,要得诺贝尔奖的。仔细一看,才知道是一本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教科书。那么这“中国特色”都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书名用“中国版”这一修饰词,是想突出本书介绍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几点创新。第一是大量结合中国真实经济事例来介绍经济学理论。第二是大量利用我国经济数据,特别是宏观经济时间系列数据来讨论经济学原理。第三是书中安排了一些专节,以我国特定经济现象为背景来阐发经济学相关理论。我特别想说明的是,“中国版经济学原理”不是“中国的经济学原理”。如同没有美国、日本或其他国别的数学或生物学一样,我个人认为在基本原理层面上,人类只有一个经济学。所以不存在“东方经济学”或“西方经济学”(虽然据说教育部仍把“西方经济学”作为官方经济学教学大纲的课程目录名称)。另外这本书也不是系统介绍中国实际经济运行情况的应用经济学,只是在系统介绍经济学理论时运用了中国的经验事例和数据。
是啊,过去在中国经济学界占主流地位的是前苏联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自从中国推行市场经济以来,现代经济学才被越来越广泛地介绍到中国来,如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进入90年代,随着教师人员知识结构的更新和海归派的增多,使用翻译或原版的经济学教材就更为普遍。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和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等。您原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是哪些教材?您对这些引进版教科书评价如何?是什么原因促使您要自己写一本“中国版”的经济学教科书呢?
 对我来说,写一本“中国版经济学原理”首先是自己工作需要。1995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1997年开始担任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双学位的“经济学原理”教学工作,每年选课同学有500多人。自然不能像过去讲前苏联版政治经济学那样,只灌输理论,不论事例数据,那样会被北大的同学轰下讲台;也不好意思一味依据中文翻译教材照本宣科,只讲比尔、珍妮的故事,不讲张三、李四的中国人故事。国外很多优秀的经济学原理教科书大都采用各自国家本土故事。这一理解直接促使我留意可能用于课程讲授的实际事例,并产生了写这样一本书的想法。西餐用刀叉,中餐用筷子,二者具有互补关系;“中国版经济学原理”与“中文版经济学原理”各有存在的理由。
像斯蒂格利茨这样的美国经济学家在他的《经济学原理》中文版再版时,也特意加入了很多中国的经济事例,我们中国的经济学家为什么就不能写一本更合中国人胃口的教科书呢?经济学家以观察现实社会,解释经济现象、解决经济问题为己任。而现在很多学经济的学生,对中国现实问题居然漠不关心,您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经济学教学研究水平已经有了空前提高,并且仍然处于不断快速改进之中。尚存的一点不足之处,就是由于经济学教学与本土实际情况结合不够紧密,导致学生在运用经济学分析工具解释实际经济现象方面能力较弱。例如在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每年研究生入学面试中,一些书面考试得分很高的同学却很难讲出一两个本应随手拈来的实际生活中的经济学故事,这不是同学们的过错,而是由于现行经济学教学方法存在问题。这是我写作此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写这本教科书用意之一,也是想引起更多同行关注这一问题,倡导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读这本书最大的感触就是不像在读教科书,而是在读故事,一千零一夜的故事,生动有趣、令人着迷。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以优美的文笔征服了全世界,我觉得您这本书有异曲同工之妙。一眼可以看出,为初学者写一本真正好读的经济学教科书是您的目的所在。
很遗憾,我是缺乏幽默感的教员。然而,惟独在经济学原理课堂上经常能够听到同学们开心的笑声。这使我确信,经济学虽然是一个抽象的理论系统,但是把它运用到解释我们身边的大量司空见惯的现象,也是一种很有趣、很好玩的思维认识过程。我确实希望这本书的读者群能够更广泛一些,它不但是为经济学院系大学生而写,也是为广大社会读者而写的。在书中基本没有运用高等数学,而是用文字、图表和少量中学数学来表述经济学原理。只要你对经济现象的思考、认识有兴趣,同时具备一个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你就能通过本书对现代经济学殿堂一窥门径。此外,我也希望愿意了解“什么是现代经济学”的官员和决策者阅读此书,这样他们在选择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干预方式时,会更理性一些。
您这本书虽然是入门读物,但是在阅读过程中却丝毫感受不到作者的轻率和马虎。书中设置了70个事例与评论,反映的都是目前大家很关心的问题,阐释得都非常精确、到位。这样详细的数据和分析,写作资料的收集一定非常辛苦吧?
我的体会是有两个条件很关键。一是要有大量丰富的针对不同领域特定问题的专题性、经验性研究文献,为案例整理提供扎实的分析素材,这是客观条件。二是要把一篇论文、若干篇报道,甚至一本书的内容,概括成一千来字篇幅的案例分析,从而与原理内容的介绍叙述相配合。教材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有效地介绍现代经济学原理,案例内容要服从原理本身的逻辑展开次序,与理论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案例内容既不能无的放矢,与理论内容脱节;案例篇幅也不能过长,形成喧宾夺主的情况。我所做的仅是初步尝试,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确实感到不易。
您认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市场经济运行为身边所有经典命题提供了经验事例,只有在今天这本书才能够成功,那么您认为中国改革开放20年所取得的成就是因为暗合了现代经济学原理才获得成功,还是因为各项政策的制定都是遵循了经济学原理,才获得成功?经济学自身是否也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呢?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根本上是亿万人民社会实践的产物,然而实践不能离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其中包括对经济学的借鉴。现代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有效利用的方式,特别是研究市场制度框架下经济运行和资源分配的规律,因而无疑对我国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具有重要认识价值。实际上,我国改革开放每推进一步,都与学术界和决策层对现代经济学理解深化相联系。另一方面,正是改革开放的大气候,才使现代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在中国得到空前发展和普及。当然,任何一种科学理论,其功能都有其限度,都不是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经济学运用尤其需要考虑现实情况是否符合理论假设条件,如果简单套用和推论,就可能出现错误的结论。

经济学原理》(中国版)北大出版社
来源:中国图书商报2002.10.18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