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硅谷的危机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硅谷的危机
徐志伟
2002-10-21 15:40:28 来源:
一
高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往往会带来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问题。这在硅谷、在美国也不例外。
加州是美国最富的州之一,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3万亿美元,占全美国内生产总值的14%,是世界上第五大经济体。伴随着经济的繁荣,加利福尼亚州人口大幅增长。硅谷地区的人口,已从1950年的29万人增长到了2000年的230万人。据加州政府估计,加州的人口将从2001年的3400万人增长到2020年的4500万人。
人口的增长给加州的交通、能源、住房、学校、生态环境诸方面带来了很多问题。硅谷的中、小学教育水平,一直在全国平均线附近徘徊。洛杉矶和硅谷等地区的交通拥堵是全国出名的。有人甚至开玩笑说洛杉矶的人大概不干别的事,整天就在高速公路上塞车。
加州已有12年没有建过大电厂了。2001年夏天,加州由于电力不足,被迫在包括硅谷的一些地区实行区域性轮流停电。加州政府还紧急筹资180亿美元,从外州买电,同时提高电费。住房更是个大问题。据加州政府统计,根据人口增长预测,加州在2020年以前需要新建430万套住房,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也就是说每年需建20多万套。但是,建房速度远跟不上需求。1998与1999两年间,加州工作机会大增,就业人员增加了87万人,但住房却只新增了16万套。住房的紧张导致房价暴涨。1998—2000年三年间,加州硅谷地区中等收入家庭住房的平均价格激增了75%,达到每套53万美元的高价。在加州的一些海岸地区,房价更是高得离谱,人们住不起那儿的房子,只好住在内陆一些小镇里,每天开车80英里去上班。
按说,这些现象说明加州的基本建设已经落后了,应该加大建设的投入。但是,加州老百姓却并不热心建设项目。2001年5月的一项民意测验表明,半数的加州居民宁愿放慢经济发展的速度,即使这样做会增加失业率。
加州居民尤其反对在自己的地区建立电厂、高速公路、机场、垃圾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尽管硅谷地区电力紧张,圣何塞市议会最近还是否决了几个建设电厂的提案。这种现象已经扩散到了全国,并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叫NIMBY(NotInMyBackYard)。
硅谷的一些居民特别反对.com公司。当地报纸登载的房屋招租启事中,还特别指出“网站公司免谈”。尤其是所谓的数据中心(DataCenter)机房,每周都要测试烧油备用电机,其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颇遭附近居民抗议。
加州政府正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想要保持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又不愿意得罪半数的选民。
二
高科技本应该提高生产率,解放劳动者。但奇怪的是,世界的高科技老大美国,其劳动者却比欧洲的同行更累。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统计数字,美国的劳动者与德国的劳动者相比,不仅工作时间长,而且工作时间还在逐年增加。1970年,美国和德国的劳动者的工作时间都差不多,大约是每年1910小时。到了1999年,美国劳动者每年平均工作1980小时,而德国劳动者每年平均仅工作1520小时,即美国劳动者比德国劳动者要多工作30%的时间!
硅谷的劳动者,尤其是男性劳动者,工作时间就更长了。在这里,劳动者每年工作3000—3500小时是常事,比美国平均水平高出30%,更比欧洲劳动者的工作时间高出一倍。
硅谷的单身男性劳动者还有一个特殊的挑战,就是很难找到女朋友。硅谷的单身男性比单身女性多出近7万人。因此,红娘月老业在硅谷十分红火,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不仅有婚姻介绍所之类的机构,也有Matchmaker.com这样的网站,还有专门的顾问公司,教单身汉从衣着仪表、言语谈吐,到如何赴约会的全套本领。有些鹊桥公司收费颇高,帮助找到—个女朋友要收费1万美元。
1999年,全美单身汉大会从冰雪之州阿拉斯加移到了硅谷召开。大会组织者认为,对单身汉来说,硅谷是21世纪的阿拉斯加。因此,他承诺每一个参会的单身女性:如果没有找到一个满意的男朋友的话,大会将退还注册费。几千名单身女性从全美各地赶到了硅谷。可叹的是,大会的会期正好与每年一度的计算机大会Comdex交叉,硅谷很多单身男性必须飞往拉斯维加斯参加Comdex,错过了一次绝好的机会。
问题是,硅谷劳动者的这些付出并不能保证得到相应的回报。如果经济萎缩,更可能遭到惨痛的打击。硅谷公司的员工,除了日常的工薪外,很看重的是所谓股票期权(stockoption),即员工以较低的价格(比如l美元一股)买进股票,再以市场价格出售出去。假如公司的股票价格上涨到100美元以上,持有1万股期权的员工立时就可以成为百万富翁。硅谷的很多创业小公司,薪水并不高,但付给员工的股票期权却很大方。这有利于员工与公司一条心,共同努力把公司做大。很多硅谷青年技术人员都有这样一个梦:拼命干五年,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4个小时,等到公司上市,股票价格大涨,然后把股票期权脱手,成为百万富翁,在35岁时退休。
当然,与股票一样,股票期权也有很大的风险。据2000年底的统计数字,硅谷的高科技公司股票价格大跌,70%的股票期权变得一钱不值,成为所谓的“水下期权”(underwateroptions),即股票的市场价格跌到了期权购买价格以下。硅谷的高科技公司中,有三分之二的员工指望靠期权发财。这个梦想破灭了。
更倒霉的是遇到裁人。2000年,硅谷公司解聘了近3万名员工。被裁的员工并不是个人有什么过错,而是运气不好,遇到经济周期的低谷。硅谷公司财务情况不佳,不得不裁人来降低成本。有好多创业公司,尤其是网站公司,就干脆垮掉了,员工当然只好另谋出路。有好些员工住房贷款还没有还清。五十几万美元一套的住房,每年的贷款利息和地产税加起来就得出几万美元。不管有没有工作,还得想办法付这笔钱。
三
电脑高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有人把这类问题统称为“信息污染”。中国的家长和教师已经开始在为一种新的现象操心,那就是中、小学的学生沉迷于电脑游戏和网吧。在美国,家长和老师要操心的就更多了。因特网上有很多有益的信息和知识,也充满各色的垃圾。美国宪法中有一条重要的条款,叫做“第一修正案”,其立意是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但是,这条法律却常常被滥用。一些人打着言论自由的旗号,在因特网上建立鼓吹种族主义的网站、倡导仇恨的网站、展示变态行为的网站、监狱囚犯的网站、教导自杀的网站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受法律保护的。但对天真无邪的青少年,这些东西却是毒药。已经发生了这样的案子,那就是一些犯罪分子利用因特网的聊天室冒充年轻人与中小学学生交朋友,然后引诱这些学生到一个地方,将其绑架残害。
有一类危害中国社会还不太清楚,中国学术界也很少人研究,那就是因特网和电脑可以被用来损害公民的隐私权。我们已经很了解电脑和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也很明白黑客和病毒攻击对我们的电脑可能带来的危害。但却很少有人知道,隐私和安全一样重要。
简单地讲,隐私权就是保证属于自己的信息和行为不受他人影响的权利。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任何外人未经授权不得获取或使用自己的资源和信息,不得了解自己的行为;二是任何外人未经授权,不得干扰自己的行为。
据美国2000年的统计数据,已有半数以上的公司安装了监控设备和软件,监测员工使用电脑和网络的情况。有些监控软件功能已经非常强大,可以监测和记录员工的每一个动作,包括敲击了什么键、执行了什么程序、下载了什么文件、发出了什么电子邮件、打印了什么东西等等。从法律意义上,这不算侵犯员工的隐私权,因为员工上班时间是使用公司的设备干着公司的活。他的活动属于公司的活动,公司当然有权监控自己的活动。但是,员工却要小心,不要用公司的电脑网络去做涉及自己隐私的事。
明显侵犯隐私的一个例子是消费者登录到一个网站公司,被告之必须填一个表,提供个人信息。然后这个网站公司将这些信息存储起来留做他用,甚至将这些信息出卖给其他公司。美国和欧盟国家已经立法保护消费者的网上隐私,规定公司网站在收集用户信息之前,必须明文提醒消费者,这些信息要被公司存储起来,或给其他公司使用。如果消费者不愿意的话,可以选择不允许公司这么做。
但是,很多消费者并不清楚隐私的重要性,稀里糊涂就同意公司随意处理自己的信息。有些公司故意把网页设计得很复杂,长长的大段内容之后加一个不显眼的选项,默认的选择就是“同意”。另外,还有不少公司的网站并不满足法律的要求。据“消费者国际”组织2000年的调查统计,美国有90%的网站收集用户信息,其中只有62%的网站提供了隐私权提醒;欧盟国家有63%的网站收集用户信息,其中只有32%的网站提供了隐私权提醒。
还有一些电脑网络技术让公司在后台自动收集用户信息,用户甚至不知道这件事在发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种叫做cookie的软件。当用户访问一个具有cookie功能的公司网站时,cookie程序自动下载到用户电脑的硬盘中,并自动收集用户电脑的信息,传回给网站。具体收集什么信息是由公司决定的,用户无法控制。用户如果不想自己的信息泄露的话,惟一的办法就是在浏览器软件中选择“禁止cookie”。
侵权隐私的另一个例子是垃圾邮件。据欧盟一个委员会的调查统计,垃圾邮件每年给因特网用户造成100亿美元的损失。美国在线(AOL)是美国最大的网络服务供应商,拥有2000多万交费用户。据美国在线统计,它的服务器处理的电子邮件中,有三分之一是垃圾邮件。作者就是垃圾邮件的一个受害者。作者每天收到的电子邮件中,大约有五分之一是各色的垃圾,有卖东西的、有让你投资的、也有骗钱的。中国媒体上已经揭露了很多骗子的伎俩。但不要忘了,美国这样的资本主义社会里骗子更多,手法也更高明。作者在网上看到的骗术,有三个已经在中国看得到。第一就是冒充各种慈善机构让你捐钱。第二是让你投资某某外国地产,并承诺让你移民。第三个与传销差不多,让你接到一封信后寄10元钱给某个人,然后再发出十封信给你的亲友熟人,并承诺你在不久后会得到100元甚至1000元回报。
(摘自《
硅谷的秘密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丰7月版,责任编辑:薛慧,定价:18:00元。)
来源《畅销书摘》2002-10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