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高等教育两种发展路径:精英型与大众型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高等教育两种发展路径:精英型与大众型
2002-10-22 11:31:34  来源:  
 
 
受高等教育认识哲学的影响,对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压力,各国的反应形式是极不相同的,如新兴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很能说明问题。东盟五国(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都是战后新兴的民族国家。虽然五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便都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其中新加坡的工业化程度最高,被称为“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发达国家”。独立之前,五国虽有一定数量的高等院校,但它只是少数人的特权,是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广大民众很少能够问津。独立之后,在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政治独立的总目标下,各国都重视发展高等教育,把它视为实现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关键措施,高等教育得以迅猛发展。因此,高等教育只有是大众的,才有可能获得较快地发展。

英国精英高等教育的传统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英国高等教育不但其培养的对象主要来自上层社会,而且其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主要流向上层社会,控制着政府部门和社会各主要行业;第二,表现在大学生与国家总人口之比上,英国远低于美国和法国等国家,如1929一1935年,美国每215名居民中拥有1名大学生,而英国每885名居民中才拥有1名大学生。英国的政策是通过严格限制上大学的学生人数,来保持大学教育所有的优点。

美国对要求扩充大学的压力所做出的反应是自由扩充和多样化,但也可按其质量分出不同的水平。“上大学好似参加障碍赛跑,凡愿意的都可参加,但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由于有多种多样的大学标准,竞赛者如愿参加高难度的,就去进有国际声誉的大学;如愿参加比较容易的竞赛,就可进要求不高的大学。”大学的标准是多样化的。

苏联的政策是在多种多样的技术学院的狭窄阵地上,为90%的学生提供各种专业教育。苏联教育的惟一特征是大约仅有半数的学生在全日制学校学习,另一半学生能参加半工半读或函授学习也就满足了。大学的标准实际上是双轨制的。

因此,大学信念是促进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重要因素。如果认为所有的人都应当受教育,受教育比没有受教育要好,这种信念就会促进规模的扩大;如果只有一部分学生可以接受系统的高等教育,那么,规模扩大就不会发生。在英国,曾经提出过两个“罗宾斯原则”:第一个是“谁有能力谁受教育”,在这一原则下,高等教育应该为所有的人开放。1963年(罗宾斯报告)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则或“公理”是:(1)所有具有入学能力和资格并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都应该获得受高等教育的机会;(2)同等成绩同等奖励原则;(3)消除引起同类机构之间相互区分的称号或限制因素的原则;(4)学生转学自由的原则;(5)高等院校自由发展的原则;(6)保持质量标准的原则。第二个是“谁能受益谁受教育”,在这一原则下,高等教育应该为有一定受教育潜力、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人提供教育机会。

又例如,二战以来,美国“许多私立学院的入学选择性大大加强了:它们提高了入学要求,招生人数只是稍有增长,它们变成了整个高等教育中的更小的一部分,它们认为质量更好比人数更多更可取。而州立大学对社会的反映采取了稍为不同的形式,它们提高了选择性以使能上大学的人中只有一小部分可以进入州立大学,因而以比州高等教育系统的其他院校较低的速度扩大”①。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系统更能满足精英型和大众型的各种教育需求,因此在我国,在保持部分精英型大学教育的同时,更多地应该发展大众化的高等教育。
 
摘自《高等教育理论丛书·高等教育发展论》

来源:广西师大出版社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