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日本人的基本性格和美意识——《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识》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日本人的基本性格和美意识——《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识》
2002-11-15 08:39:49 来源:
日本人的基本性格和美意识(节选)
第二,敏感纤细的性格s
日本人生息的世界非常狭小,几乎没有大陆国家那种宏大严峻的自然景观。如上所述,只接触到小规模的景物,并处在温和地自然环境的包围之中,由此养成了日本人纤细的感觉和纤细的感情。他们乐于追求小巧玲珑的东西,而不像大陆国家的人们那样强调宏大。以建筑为例,日本人早在《日本书纪》上就明白地记载着日本人不喜欢大兴土木。日本皇宫规模不大,简单朴素,强调独特的非对称性。这里有这样一个故事8世纪奈良朝桓武天皇在位期间,动员30万民工兴建规模宏大的长冈宫,历时7个月尚未竣工,最后在朝臣和气清麻吕的建议下,中止了这一劳民伤财的工程,另外营造规模较小的大和平安宫,主要用以象征皇室的淡泊与素雅。中国建筑则不同,求全求大。中国的故宫规模宏大,南北中轴屹立金碧辉煌的殿宇,两侧并列建筑模式相同的配殿,呈对称格局,以显示皇室的威严和地位。日本庭园包括皇家庭园的建筑,也是在小规模的形态上再现自然,山水亭榭以小巧玲珑见长,与盆景的审美观念是相同的。不仅是庭园,神社、茶室的建筑也是如此,主要在简素上展现其建筑艺术的美。这几乎成为近现代日本人的住宅建筑的基本模式。中国庭园,尤其是皇家庭园则不同,完全是模仿自然之巨大,颇具典型性的颐和园、避暑山庄,其山水亭榭都以宏大而著称。
日本人对自然景物也是以纤丽纤小作为其审美的旨趣,这也是与中国人对自然景物审美旨趣不尽相同的。中国人以高山为贵,喜爱大山岳,孔子就发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慨叹,夸耀泰山之气势宏伟。中国古代诗人就爱咏唱五岳。日本人则相反,他们认为山不在高,山以小而幽为胜。《万叶集》的诗歌吟咏的山多是亩傍山、香久山、耳梨山等三座低矮但很幽美的小山。中国人偏爱大河大江,以黄河、长江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日本人则喜欢浅而清的小川小河,尤其是涓涓细流的小溪,更是文人墨客经常歌咏的对象。日本人连对花木也是爱好纤小的。皇室将菊花作为皇家家徽,现在国会议员佩带的徽章也是菊花图案,似乎是以菊花作为国花,但日本民间却赞美细细的樱花,它成为日本人心中的国花。我们访问日本,稍微留意的话,就可以发现日本固有的花都是纤小的,不香,但很纤丽。日本人赖以生存的杉树,很少是大杉,多是修长纤小但很秀美的杉。日本的鸟很小,声音不响亮,但羽毛色美。这些纤细的东西,成为日本文人写诗作画的好题材。
在生活各方面的细微处也显示出日本人这种纤细性格和好尚。日本人虽然与中国人同样使用筷子,但日本筷子却比中国筷子短小得多。日本的产品从汽车到儿童玩具、餐具都很精巧,讲究轻、薄、短、小。一位美国学者访问日本后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日本什么都小。他觉得日本的马小、狗小,连汽车也小。所以他称日本文化是“岛国文化”、“矮小文化”。有的人还认为日本人气量小,只关心身边的事,缺乏远大的理想。一位日本学者也承认,日本人崇尚纤细的美意识,“多少有点像日本人的气质”。
日本人这种纤细的性格以及由此形成的审美意识,不仅表现在外观形式上,而且表现在思想感情上。尤其是日本文艺的纤细表现和简洁的形式,最适合表达日本人纤细的感觉和纤细的感情。《万叶集》的歌大部分都是感情纤细的歌,特别是少女歌吟的恋歌更是如此,试举一例:
秋令姗姗来,
芒革结露珠。
飘忽爱恋情,
恍若此清露。
作者将恋情比作秋令芒草上的露珠,其美一展即逝,犹如生命之无常,表现出少女的恋心与无常的露珠是相通的。同时,通过露珠的宿命,象征人生的无常,以此寄托自己的悲愁之情,展现了纤细美的情趣。日本文学对自然季节的感受之纤细和洗练无与伦比,日本绘画蕴含纤细风趣的诗韵,如此等等,都是日本人独有的艺术表现。
第三,简约淡泊的性格
日本淡雅的自然环境,以及禅宗的简素精神(尤其是后者),对于日本人的简约淡泊性格的形成,影响至大。日本艺术从整体上说,以柔和简约作为其外表,内里却蕴含着深刻的精神性的东西。日本艺术美中的“物哀”、“空寂”、“闲寂”、“风雅”、“幽玄”等审美理念,都是源于日本人这一性格特征。日本绘画很少追求繁复的结构和浓艳的色彩,多是结构简雅,追求中间色,注重线条的单纯性和色彩的淡泊性,以幽婉清丽的情趣为主,富于恬淡的韵味。日本音乐的旋律单调,却蕴含着无穷的妙味,让人心中回荡着余韵。日本舞蹈的动作柔和缓慢,却在其中显露出一种内在的张力。日本诗歌比较简短,已呈非对句性,行数不匀整。和歌(主要是短歌)只有5行引音节,5、7、5、7、7格律,因为日文是一字数音节,这样文字就相当简洁了。《万叶集》的4516首歌中,长歌只占260首,其余4256首全是短歌。其后的徘句就更简洁,只有3行I7音节,5、7、5格律,这恐怕是诗界中最短小的非对句形式吧。从短歌到徘句,形式越来越短小,却可以准确捕捉到眼前的景色以及瞬间的现象,由此联想到绚丽的变化和无限的境界,更具无穷的趣味和深逢的意境。日语一个母音配一个子音,不像汉语一个母音配两三个或更多子音,非常单纯,很少拗音和强音。
日本人这种简约的好尚,具体表现在对数字的态度上是尊崇奇数,与中国人的习俗正相反。中国人一般认为偶数是代表吉利,“好事成双”成为口头样,婚庆用双喜,这种好尚见诸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譬如春节的对联、律诗的对仗等。中国人只有供佛、祭死人才用奇数,奇数是忌数。日本人则以为奇数代表吉祥,除了上述和歌、徘句格律用奇数外,日本歌舞伎的剧名也一定是用7个或5个字,有时用3个字,都是奇数,很少用2、4、6这类偶数。有一出歌舞伎剧名叫《樱姬东文章》,其实,叫《樱姬》就可以了,“东文章”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为了避开“2”这个偶数,凑合加上3个无意义的字。喜爱奇数成为日本人许多生活行为的基准,譬如,婚礼的交杯酒各用一组3只酒杯,送礼的礼物数量是奇数,连捆礼品的绳也是单根。有一年春分时节,笔者应邀拜访川端康成夫人秀子,临别时她家女佣递上一袋新摘的橘子,秀子夫人亲自数了数,确认是奇数后才送到我们手里。我们住在日本友人矢野玲子邸里半年,亲自体会到这一点。不仅她家的庭园的踏脚石均由奇数组成,连上桌的生鱼片片数也是3、5、7这类奇数。可见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十分注重奇数及其寓意。当然,奇数中也有例外,日语“9”字因与“苦”字谐音,“13”字因古时日本的断头台设在最高的第13级,走到13级台阶意味着行将遭斩首,所以这两个奇数是最避讳的。日本人忌讳偶数,只有供佛、祭死人才用双数。尤其忌讳“4”和“6”,因日语的“4”与“死”谐音,“6”与日语“碌”谐音,“碌”下接否定词,意思即不像样、不正经等。但在偶数中也有例外,日本人对于“8”特别喜爱,因为汉字“八”犹如手持扇子逐渐展开,前端变得宽阔,象征前途无量,“8”也由此成为吉利数。
由此延伸,日本文学对数字的运用非常简约,夸小不夸大。中国文学爱夸张,常用“白发三千丈”、“家藏万卷书”一类极尽夸张之词来形容白发之长、藏书之多。而日本人则爱夸小,从“色鱼长一寸”、“苇间一鹤鸣”可见其旨趣之所在。日本人的客厅或茶室的壁龛里只挂一轴画或字,花瓶里只插一枝花,据说这是为了体现“禅心”,因为禅宗主张“无即是有,一即是多”,但恐怕也与简约的审美意识有关吧。
日本人的简约性格还表现在其他衣食住方面。日本和服包括妇女和服不仅色彩雅素,而且从衣领到下摆都是一直线,非常简洁,不像西方服饰多样多褶皱,且非常繁杂。日本传统烹调讲究清淡,很少炒菜,认为炒菜会夺去自然的味道,一般爱吃生的食物,诸如各类生蔬菜或焯得半生不熟的菜和生鱼片、生虾、生牛肉片等。日本式宴席十分单调,常常只有几盘清淡的菜和几个紫菜饭团。日本白酒叫清酒,酒精含量最高不超过20度。啤酒只有8度。日本人喝咖啡大多数不加糖。日本糖不太甜。日本香烟不太浓烈。日本的肥皂、牙膏也是淡淡的香。日本建筑多是非对称性的不匀整的造型,连格子窗、栏杆都用简单的直线,而不爱用几何式的整齐、对称的造型,不爱用复杂的曲线。
摘自《
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识
》
来源:广西师大出版社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