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永强:提升学术出版水平,助力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 社长总编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社长总编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永强:提升学术出版水平,助力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2025-09-01 10:01:05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李永强在第十五届数博会“技术与出版双向赋能”出版业创新发展专题研讨会上
作“提升学术出版水平,助力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专题报告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非常荣幸代表人大出版社就“学术出版影响力提升”的相关议题与各位专家分享人大出版社在学术出版领域的实践与思考。

  今年,人大出版社有38本著作入选“知网评价中心”发布“高被引图书TOP1%(2019-2023)”榜单,入选总数并列全国第一。这是继去年人大出版社荣登“最具学术影响力出版社(2014-2023)”哲学社会科学全部8个学科领域的榜单后,又一次获得学术出版界的重要荣誉,继续保持人文社科学术出版领军地位。

  今年是人大出版社建社70周年。70年来人大社始终聚焦哲学社会科学前沿,着力打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出版高地,以大型学术项目引领学术出版,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建社以来,人大社出版了一批具有开创性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系列丛书,率先翻译出版经管类经典著作,出版了一大批奠基性、传承性、原创性、前沿性的中国原创理论成果、大型文献和大家文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出版体系,培育和滋养了几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塑造和影响了几代共和国事业的建设者。新时代以来,我们进一步聚焦优势学科,出版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助力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人大社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所有国家级奖项;新世纪以来,图书获得国家级奖项、省部级奖项700多种,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等,入选规划总数都位居国内单体社前列。

  新时代以来,人大社强化顶层设计,强化学术出版选题能力,不断提升学术出版水平,发挥出版社在哲学社会科学的专业出版特长推动学术出版繁荣发展,助力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重点着力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以学术出版提升主题出版含金量,夯实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根基。

  人大出版社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和学术出版重镇,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以独树一帜的红色品牌为底色打造理论学术精品。人大出版社的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出版成果蔚为大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出版成果影响广泛,前沿性、原创性、时代性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出版体系独具特色。

  人大出版社近年来依托人民大学的学科优势和学术队伍,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的出版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选题重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及其中国化理论研究的出版转化工作;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实践问题出版工作,及时出版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以出版工作推进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三是普及党的创新理论,推动哲学和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走向大众。

  人大社主题出版图书入选各类国家级、省部级出版规划数量长年领先。2012年以来累计44种选题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选题名单,是全国唯一一家保持连续入选的出版单位;16种图书系列入选“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主题出版专项规划,87种选题入选教育部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选题,入选数量居全国大学出版社首位。我们在主题出版领域稳居全国主题出版第一方阵。

  二、以高端学术出版推进知识创新,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

  近年来,人大出版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建设出版成果丰硕,业已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的重要出版阵地。人大社学术出版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服务于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不断推出学科上具有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的学术典籍。二十大以来,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的时代课题打造高质量、原创性的学术图书,推出一大批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高质量学术研究著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持。

  出版社以重大项目为引领,在历次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中,每年都有重要图书入选,总数位居国内单体社前列。出版社连续14年入选国家出版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累计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72种,出版成果文库61种,出版后期资助项目图书251种。组织策划了数十套优势学科的开放性学术文库;组织策划了一系列学术大家文集和具有文化积累价值的重要文献;组织策划了一系列大型学术译作系列和大师经典译丛。这些专著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三、以数字融合出版为学术赋能,探索学术出版数字化转型新路径。

  人大出版社积极拥抱数字化变革浪潮,将融合发展作为新时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不断探索实践,数字出版业务屡获国家级、行业级奖项。目前,人大社已构建了涵盖教育、学术、大众阅读等领域的数字业务服务体系,形成了健康可持续的数字出版生态。

  在融合出版创新领域,人大社依托深厚的学术资源积淀与技术研发实力,打造了高质量内容和先进技术深度融合的出版融合发展产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系列数据库,包括中国思想与文化名家数据库、中国审判案例数据库、芸窗思政学习平台和人大社专题资源库等。通过系列数据库产品的建设,不仅实现了学术资源的结构化整合与智能化呈现,更形成了“内容生产-技术赋能-知识服务”的完整闭环。凭借这一成果,人大出版社成功申报并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试点单位,同时作为核心成员单位,广泛参与行业内相关知识服务标准的制定,逐步成长为兼具优质内容汇聚能力、高端专家智力支撑体系与先进技术示范应用水平的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机构,为数字学术领域的规范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实践样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系列数据库产品自策划出版以来,累计获得包括3项国家级大奖和荣誉在内的10余项奖项荣誉,并多次获得相关资助奖励。目前,海内外共有包括高校及公共图书馆在内的近800家数据库用户,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充分肯定,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

  在学术图书数字化销售板块,人大社制定了全渠道覆盖与精准TOB服务并行的战略规划:一方面,积极拓展主流数字阅读平台、专业电商等线上渠道,将海量优质学术图书转化为适配不同终端的数字化版本,实现从传统纸质出版到“纸电同步”发行的转型,满足广大读者碎片化、即时性的学术阅读需求,显著提升单本学术图书的市场触达范围;另一方面,聚焦教育机构核心需求,大力推进TOB模式下的学术图书数字化销售,重点面向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所等机构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数字图书资源包与馆配服务,已与全国数百所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让优质学术内容直接服务于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有效扩大了学术图书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

  四、以学术出版“走出去”为主要路径,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近年来人大社以高端学术走出去为特色打造国际学术出版品牌,聚焦中国、聚焦当代、聚焦学术,坚持“三个顶尖”的合作原则,与剑桥大学出版社等世界一流学术出版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合作出版了一大批高端学术图书,高端学术著作版权输出量占90%以上。人大社承担国家级重点文化项目700余项,已累计向海外输出图书版权3300余种,涉及40多个语种,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家出版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在6个国家建立了海外分支机构。连续11届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成员单位排名中获得单体出版单位优秀奖,连续9届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2018年荣获“中国版权金奖”推广运用奖,是中国图书出版走出去的排头兵。

  人大出版社在学术出版国际化进程中,积极发挥优势,持续加强中国内容图书的国际出版传播力度,重点在国际上集中推出一大批展示当代中国发展成就、传播当代中国价值理念、阐释中国发展道路、揭示中国道路成功的规律,回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图书,积极反映我国学术文化最新成果。我们不断优化成果的呈现方式,争取这些学术成果进入海外馆藏,进入国际学术视野,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我们还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合作体,打造优质国际出版平台,扩大中国学术图书海外影响力。目前合作体成员覆盖60个国家和地区328家成员单位,两次列入“一带一路”国家高峰论坛成果清单,是中国图书“走出去”最重要的国家级平台。

  结合人大出版社学术出版建设的实践经验,学术出版的未来发展应着力聚焦以下四个关键点:

  一、强调站位,提高质量。

  出版社要立足自身优势,打造优秀学术品牌,以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目标,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策划出版在理论研究和阐释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的学术著作群。以服务国家创新体系为切入点,聚焦国家科技发展重大成就、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策划出版的精品学术著作,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以加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为出发点,加强学术出版“走出去”战略顶层设计,努力打造一批世界一流、代表国家水平的优秀学术著作,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二、拥抱技术,融合发展。

  学术出版与数字技术捆绑已经是大势所趋。要加大学术出版的研发投入,加快前沿技术在学术出版中的运用。要积极探索知识图谱、语义出版等技术在学术出版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数据使用的新体验和平台服务。新技术在学术出版应用中面临成本过高、周期过长的问题,依靠国内出版机构单一投入不足以支撑技术成本带来的经营压力,我们要积极尝试与数字出版相关行业、资本、业态融合,为学术出版创造新的价值,实现利益共享,推动新技术重塑数字学术出版商业生态。

  三、面向世界,加强合作。

  学术出版“走出去”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文化强国,争取国际学术话语权的重要抓手。在国际传播中,学术出版对传递中国主流声音,促进读者认识当代中国、研究中国道路、理解中国发展战略、治理经验、应对全球问题提供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等国际性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我们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还任重道远。出版社要放眼世界,关注国际热点问题,对接国际学术出版标准,策划高质量的国际选题。同时,充分重视利用共享出版平台,加强国际与国内出版单位的合作,形成出版合力,扩大专业图书海外影响力。

  四、人才领先,强化保障。

  学术出版要助力“三大体系”建设,根本的推动力在于专业人才队伍。只有培养和吸引优秀专家型人才进入学术出版领域,使其用学术研究的专长服务于学术出版,才能做好优质学术出版物的把关人。出版人才培养要以政治引领人才队伍建设为导向,要深刻认识到出版的意识形态属性,强化人才的政治素质和阵地意识;要提升学术编辑调查研究能力、学术专业能力和融合创新能力,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重塑学术出版人力资源和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与政府单位、高等院校、研究机构联合推动学术出版人才交流与培养。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