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5日,上海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教材建设会议在线召开。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刘文光、副院长姚蓉,上海大学出版社期刊社党委书记曾桂娥、出版社社长戴骏豪以及部分主编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曾桂娥主持。
上海大学出版社戴骏豪社长首先对研究生院和各学院对系列教材出版工作的大力支持以及各位教授专家为组稿策划付出的心血表示衷心感谢。戴社长指出,教材出版是上大出版社的工作重心之一,本套教材内容丰满充实,销售状况良好,希望能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并表示出版社将抽调精干的编辑力量,保证本系列教材的质量。
出版社期刊社党委书记、《英美文学研究论文写作:案例与方法》主编曾桂娥教授介绍了“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丛书的出版情况和社会影响力。2020年,为了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和上海大学出版社联合策划了“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丛书,作为研究生学术写作的指导用书。丛书内容涵盖文科、理科、工科、医学、经济、管理等多个学科,邀请各学科教授及学术骨干领衔担任主编,以“案例+方法”的编纂模式,通过论文作者现身说法的方式,从问题意识、论证方法、创新之处等方面揭示论文的成文之道,为研究生提供可参考、可借鉴的学术写作范例。至2022年6月,《英美文学研究论文写作:案例与方法》《先秦古史研究论文写作:案例与方法》《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论文写作:案例与方法》《数学科学与技术研究论文写作:案例与方法》《古代文学研究论文写作:案例与方法》《世界史研究论文写作:案例与方法》等6种教材相继面世,得到读者认可,为上海大学赢得了美誉。
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古代文学研究论文写作:案例与方法》的主编姚蓉教授分享了自己的组稿编撰经验,并希望新立项的教材项目能在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计划的支持下越做越好,切实助力提升上海大学一流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本丛书的责任编辑之一陈强就编辑出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典范论文选择的标准、作者手记及方法谈的写作重点、收录论文的修订等,与主编们进行了交流。
在讨论环节,2022年新获立项的主编刘文光、张恒龙、唐青叶、沈荟、丁敬达等教授就策划思路、组稿情况、编撰体例等展开讨论,就论文的版权问题、收录原则、选文的质量等问题方面进行了充分交流。《土木工程研究论文写作:案例与方法》《MBA学位论文写作:案例与方法》《语言学研究论文写作:案例与方法》《新闻与传播研究论文写作:案例与方法》《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论文写作:案例与方法》将于2023年陆续交稿和出版,为本套教材增添新学科、打造新亮点。
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刘文光对丛书的出版予以充分肯定,指出在研究生人数大增的背景下,本套丛书切合了研究生接受学术训练和学习写作论文的现实需要,对提高研究生课程质量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强调本系列教材的编撰要以质量为上,形成上大的研究生培养特色,并希望更多理工科的教授加入丛书编撰工作,尽量涵盖更多学科,尤其是双一流学科。此外,刘文光院长对丛书的未来开拓也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希望将来丛书能把世界上在学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师论著引进来,以跨学科或合并学科大类的方式推出,使研究生能认识学术积累的重要性以及治学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改变目前研究生在学习和科研中“短平快”的浮躁风气。
截至目前,上海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丛书共立项17种,已出版6种。上海大学出版社将继续秉承“以传世之心打造传世之作”的社训精神,精耕细作,服务好教学与科研,为高水平大学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上海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