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图书分类 -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自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版别索引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林文庆传 - 百年精神文化系列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相关类别图书
作 者:严春宝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用 途:学术专著
中 图: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专 业:文学艺术
制 品:图书
读 者:
最新可供书目

战争与文明:从路易十四到拿破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一本书读懂30部管理学经典

清华大学出版社


算法传播十讲

苏州大学出版社


人文职场英语(第2版)学生用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数字时代的银龄行动——亚太地区老年人数字素养与技能现状调研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书名: 林文庆传 百年精神文化系列
ISBN:9787561581612 条码:
作者: 严春宝  相关图书 装订:0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88.00  折扣价:¥83.60
折扣:0.95 节省了4.4元
字数: 351千字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页数: 396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21-04-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相关评论

内容简介:

  来自南洋的海峡土生华人林文庆与中国本土知识精英有很大不同。他一生在中西文化之间往返穿梭,其思想呈现出“东西交汇”之特点。他接受英文教育,深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年之后他开始转向认同、学习并提倡儒家学说,进而热爱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杜维明教授认为,在解决中国现代化课题的思想方向上,林文庆代表了“由西入中”的另一类文化传统。
  林文庆带着这样的文化价值取向来到中国,担任厦门大学校长十六年。在十六年的厦门大学私立时代,他秉持“兼容与融通东西文化,以发展新且完善之文化”的办学理念,在以西方科学民主观念治校的同时,也设立国学院,从北京聘请包括鲁迅在内的国学大师来研究与讲授儒家学说。在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思想界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氛围下,林文庆对儒学的提倡与推崇不可避免地遇到很大阻力,其结果就是他与鲁迅的矛盾与)中突,以及随之爆发的学潮。这对初创期的厦门大学而言虽然是不幸的,但在杜维明教授看来,这却是林文庆与厦门大学研究具价值之处。他认为,由鲁迅所代表的“由中入西”与由林文庆所代表的“由西入中”,是两种不同的思想方向、两种文化系统,但对中国现代化发展都具有很大价值。“他们代表两个不同的思想方向,彼此摩擦出思想火花。”在这个意义上,私立厦门大学时代,鲁迅与林文庆的关系、“由中入西”与“由西入中”两种思想方向在厦大的冲突,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东西文化碰撞与互动的一个缩影,厦门大学亦因此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东西文化交汇的一个试验与实践场域。而“兼容与融通东西文化”,则是以林文庆为代表的南洋华侨知识分子,以兴办大学的具体实践,为中国现代化的思想方向开出的一副方剂。对于厦门大学,其在初创期即已存在的“由中入西”与“由西入中”两种文化传统与多元的思想和价值理念,是以林文庆为代表的先贤们留给厦门大学珍贵的精神财富与历史文化遗产12005年4月6日“文庆亭”在厦大校园落成,2008年4月5日矗立于“文庆亭”右侧的“林文庆雕像”揭牌,从此鲁迅与林文庆两位先贤在他们奋斗过的校园“重聚”,注视着一代又一代厦大学子茁壮成长并成为他们所希望的振兴民族国家的栋梁之材!他们的“重聚”也象征厦门大学对前辈艰苦奋斗精神、多元包容的人文情怀、“融通东西”的文化理念的肯定、传承与发扬!

作者简介:

  严春宝,山东省莒县人,哲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加坡南洋学会会员、新加坡南洋孔教会核心会员。主要从事海外华文教育、新加坡儒学及抗战第三战场——海外战场的研究等。已独立出版《一生真伪有谁知:大学校长林文庆》、《林文庆儒学文选译注》、《他乡的圣人:林文庆的儒学思想》、《新加坡儒学史》和Fssays of Lin Boon Keng on Confucianism(with Chinese Trans-lations)五部学术专著、译著及诗集《愚人的黄昏》等。其中,《一生真伪有谁知:大学校长林文庆》一书除入选“2010年中华读书报年度图书之100佳”外,还受到了香港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及新加坡广播电台的推介;《新加坡儒学史》入选儒家网2020年度十大好书。

章节目录:
绪论
生于蛮荒之地一念尚存星火可燎原
蓦然回首从此一心一意做大汉子民

第一章 少年尽识愁滋味
父母早逝打碎无忧无虑之童年梦境
洋伯乐解迷津成就华裔少年第一人

第二章 身去西洋心在华
少年峇峇本天然生就一颗敏感之心
居白人世界幡然醒悟自身竟是华人

第三章 功追元化父母心
悬壶济世华佗再现声誉日日渐隆起
以狗肉治沉疴奇人奇事岁岁获倾心

第四章 能言善辩华议员
仗义执言敢为华人社会诉民间疾苦
执白黑两道调解纠纷获赞和平老人

第五章 长袖善舞在商界
创办保险设立银行金融界华人先驱
先知先觉陈嘉庚誉为橡胶种植之父

第六章 峇峇社会改革家
剪辫禁烟讲华语力促峇峇回归中华
倡女教唯才是德侨界风气为之一新

第七章 保皇派的守护者
盼祖国早日强盛不遗余力支持维新
责无旁贷巧设金蝉脱壳暗保康有为

第八章 革命者的同路人
痴迷社会改良不赞同暴力流血革命
为孙中山纾困解难终成为同盟会员

第九章 临危受命掌厦大
为社会作育英才义无反顾奔赴厦门
心怀祖国但求中华儿女不再被人侮

第十章 悠悠厦大十六载
注重西方科学训练以孔孟陶冶灵魂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往事悠悠思明州

第十一章 绕不开的迅哥儿
为一流大学广纳大师聚天下豪杰
与鲁迅纠葛拨开疑云释误解真相

第十二章 “完美的”教育思想
废墟中欲挽狂澜力排众议培养君子
求止于至善逆风雪孑孓独行孔教徒

第十三章 一片冰心为英才
生前不计牺牲倾家荡产亦在所不惜
死后长留爱国爱校之情当万人景仰

第十四章 忍辱负重度苍生
慷慨赴死易身沦日寇傀儡生不如死
从容就义难我不下地狱谁人下地狱

第十五章 回归中国的婚姻
念念不忘华人身份拒迎娶窈窕娘惹
痴痴盼佳人牵肠挂肚终成两段姻缘

第十六章 理性的儒家学者
一心向明月终身致力推崇儒家思想
明月照我心此世追逐振兴中华大梦

附录
附录一 林文庆主要著作、译作一览
附录二 林文庆年谱简编
附录三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片段:
  厦门大学为庆祝建校百年,推出厦门大学“百年精神文化系列”丛书。严春宝教授的这部《林文庆传》,是该项目的成果之一。
  严教授对林文庆的关注,始于其2004年博士论文《新加坡儒家文化传承研究》的研究与撰写。2007年他到厦门大学做博士后,我是他的合作导师。在这期间,他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林文庆。2010年他将博士后出站报告中的主体部分整理成专著《一生真伪有谁知:大学校长林文庆》,在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即受到社会与学者的关注。《中华读书报》将此书列入当年“图书之100佳”推荐名单中。2012年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开卷八分钟”两次推介该书。在学术界,香港中文大学梁元生教授认为“该书资料翔实,立场中肯,是研究林文庆必读的传记”①。时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主任的黄显强副教授在为该书撰写的“序二”中,从文献资料的运用,研究内容的阐述,学术观点的论证,雅俗共赏、寓论于述的撰写风格等诸方面,充分肯定该书对于林文庆研究的重要学术价值,指出这部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深入拓展而成的专著“是至今最完整与最全面的林文庆传记”。在这之后,严教授将研究重点转向林文庆的儒学思想,先后出版《林文庆儒学文选译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中英双语版的Essays of Lim Boon Keng on Confucianism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s)(Singapore: WorldScientific,2014)、《他乡的圣人:林文庆的儒学思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等。2020年,严教授又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新作《新加坡儒学史》,该书中有不少章节涉及林文庆的儒学思想研究。以上成果奠定了严春宝在中国学界林文庆研究的学术地位。
  严教授的《林文庆传》入选厦门大学百年校庆系列出版物“百年精神文化系列”,在即将完稿之际,他嘱我为《林文庆传》撰写序言。为此我仔细阅读了他撰写的这部传记及其他相关的林文庆研究成果,思考厦大百年校庆之际纪念与研究林文庆的意义。
  林文庆是19世纪上半叶南来马来半岛拓荒的中国闽南海澄三都移民的第三代、一位被称为“峇峇”的海峡土生华人。从1869年出生到1957年去世,其近九十年的人生里程历经19、20世纪,跨越新加坡、英国、中国三个地域。严教授这部《林文庆传》,在近现代新、英、中三地具体的时空脉络下,采用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的叙事与书写方式,以十六章的篇幅,向读者阐述了林文庆在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之间穿梭往返的生命历程。在19世纪,即林文庆三十岁之前,他是一个在学业、思想、政治忠诚、生活形态等方面都深受英文教育与西方文化影响的海峡华人精英。澳大利亚阿德莱得大学历史系颜清湟教授曾这样评价这一时期的林文庆:“以教育与文化的观点来看,林文庆是西方文化的产物。他是一位杰出的西医、商界领袖、政治参与者、社会改革家与教育家。”①19世纪末之后,林文庆的生命之路开始转向,从原本一心效忠英国与英属海峡殖民地政府转而关注中国。他执着地认同儒家学说,进而皈依中华文化。他从1898年开始,不断卷入中国近现代的政治活动,先后与晚清政府、康梁维新党、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以及国民党发生关系。而他中国之路最精彩的篇章,是他从1921年至1937年以主掌厦门大学十六年的成就,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厦门大学也因此成为对祖国满怀赤子情怀的海峡土生华人林文庆实现其“教育救国”政治抱负与成就其作为现代教育家的舞台。
  受制于20世纪30年代的国内外环境,1937年厦门大学结束其“私立”时代转为“国立”,林文庆也在这一年离开中国回到新加坡。时光飞逝,厦门大学将在2021年迎来建校百年,此时距林文庆离开厦大已过去八十四载。八十四年来世界与中国都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厦门大学亦历经时代风雨成为一所闻名中外的高等学府。值此百年校庆之际,纪念与研究林文庆,既为了饮水思源,亦可从中思考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关系等重要课题。
  就百年厦大的发展进程而言,来自南洋①的林文庆校长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
  在厦门大学创立后的最初十六年里,林文庆校长领导中国唯一一所由南洋华侨创办的大学,使之进入现代中国高等教育体系。
  学贯东西的林文庆校长,以其广阔的人文情怀,包容、兼容、融通东西文化以创造最新最完善之文化的办学理念与宏大的国际视野,不仅使地处中国东南一隅的厦门大学能开当时中国学术研究与高等教育之先风,亦使厦门大学在其初创期就成为一所跨越中国与南洋、面向世界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
  作为中国国内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由南洋华商与华侨知识精英创办的大学,在校主陈嘉庚与校长林文庆的领导下,厦门大学在其创办之初,即承担起为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在南洋华人社会的传承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重任,因而奠定了厦门大学作为世界东南亚华人研究重镇的学术传统与地位!
  上述厦门大学在林文庆校长主政下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为未来厦门大学“南方之强”发展道路奠定重要基础,亦显示厦门大学在其初创期,即与南洋华人社会密切相连。厦门大学的这一特色,为从高等教育的视角具体考察20世纪上半叶的海外华侨华人如何参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个案与场域。
  第一,厦门大学的创办与南洋华侨精英“教育救国”的政治理想。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南洋华侨经济的繁荣,尤其是树胶种植、加工与贸易发展为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厦大校主陈嘉庚是那一时代南洋的“橡胶大王”,校长林文庆则是促进南洋树胶种植业兴起的有功之臣。在私立时代厦门大学的办学经费中,除了陈嘉庚先生认捐的数百万元开办费,有相当部分来自经营树胶业的南洋华商。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在1935年至1937年为厦大捐款1000元国币以上的54位南洋华商中,有22位从事树胶业①。
  以陈嘉庚、林文庆为代表的南洋华商与知识精英为何要耗费巨资,甚至“毁家”在祖国兴办大学?这是因受到当时中国现状的感召。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在内忧外患中开始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海内外的中华儿女都在寻找救亡图强的道路,希望透过社会变革拯救国家。身在南洋的华商与华侨知识精英所提的救国方案之一,是从教育入手来振兴积贫积弱的祖国。正如林文庆校长所言:“他(陈嘉庚)为什么花心力赚大部分的金钱办教育?因为他相信中国之贫弱与被人轻视,就由于多数人民在无知的黑暗中。……办教育就当造就好公民。……我们的目的是要造成良善的公民,他们能实行古今中外的圣贤之遗教。于是中国人民可以安全地建设一个新国家,基于全体人民的意志,谋求全民族的安全、幸福与昌荣;而且不仅为我们的民族,我们还应当尽我们的能力,以改进全世界人类的命运。”①换言之,“教育救国”是具有民族情怀的南洋华侨精英创办厦门大学的基本动因。
  关注并以各种方式参与挽救国家民族危亡和振兴中华之大业,是20世纪上半叶包括南洋在内的海外华侨华人与祖国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例如,在国内全面抗战的艰难时期,以陈嘉庚先生为首的华社领袖领导“南侨筹赈总会”(全称为“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组织动员南洋各地筹措巨资与物品支持中国抗战。由三千多名南洋青年才俊组成的“南侨机工”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刻来到中国战场,将青春与热血抛洒在滇缅公路上。他们的赤子之心与英雄壮举永昭日月!而南洋华侨创办厦门大学的壮举则显示,“兴办大学教育救国”,是海外华侨华人参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方式与途径之一。
  第二,厦门大学的创办与南洋华侨知识精英关于中国现代化思想方向的提出与实践。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与知识精英在寻求救亡图存与现代化发展道路上,始终面临如何对待中国文化、如何对待西方文化的艰难选择与挑战。在这一进程中,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五四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全盘否定中国传统儒家文化,鼓吹自由、民主与科学的西方文明,伴随各项变革与政治运动,中国逐渐出现被哈佛燕京学社教授杜维明先生称之为“由中入西”的思想方向与文化传统。①
  来自南洋的海峡土生华人林文庆与中国本土知识精英有很大不同。他一生在中西文化之间往返穿梭,其思想呈现出“东西交汇”之特点。他接受英文教育,深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年之后他开始转向认同、学习并提倡儒家学说,进而热爱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杜维明教授认为,在解决中国现代化课题的思想方向上,林文庆代表了“由西入中”的另一类文化传统。②
  林文庆带着这样的文化价值取向来到中国,担任厦门大学校长十六年。在十六年的厦门大学私立时代,他秉持“兼容与融通东西文化,以发展最新最完善之文化”的办学理念,在以西方科学民主观念治校的同时,也设立国学院,从北京聘请包括鲁迅在内的国学大师来研究与讲授儒家学说。在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思想界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氛围下,林文庆对儒学的提倡与推崇不可避免地遇到很大阻力,其结果就是他与鲁迅的矛盾与)中突,以及随之爆发的学潮。这对初创期的厦门大学而言虽然是不幸的,但在杜维明教授看来,这却是林文庆与厦门大学研究最具价值之处。他认为,由鲁迅所代表的“由中入西”与由林文庆所代表的“由西入中”,是两种不同的思想方向、两种文化系统,但对中国现代化发展都具有很大价值。①“他们代表两个不同的思想方向,彼此摩擦出思想火花。”②在这个意义上,私立厦门大学时代,鲁迅与林文庆的关系、“由中入西”与“由西入中”两种思想方向在厦大的冲突,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东西文化碰撞与互动的一个缩影,厦门大学亦因此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东西文化交汇的一个试验与实践场域。而“兼容与融通东西文化”,则是以林文庆为代表的南洋华侨知识分子,以兴办大学的具体实践,为中国现代化的思想方向开出的一副方剂。对于厦门大学,其在初创期即已存在的“由中入西”与“由西入中”两种文化传统与多元的思想和价值理念,是以林文庆为代表的先贤们留给厦门大学珍贵的精神财富与历史文化遗产12005年4月6日“文庆亭”在厦大校园落成,2008年4月5日矗立于“文庆亭”右侧的“林文庆雕像”揭牌,从此鲁迅与林文庆两位先贤在他们奋斗过的校园“重聚”,注视着一代又一代厦大学子茁壮成长并成为他们所希望的振兴民族国家的栋梁之材!他们的“重聚”也象征厦门大学对前辈艰苦奋斗精神、多元包容的人文情怀、“融通东西”的文化理念的肯定、传承与发扬!
  行文至此,想起林文庆在南洋为厦门大学筹款时说的一句话“我求你,请你帮助厦大,为祖国培养建设的人才”,也想起他与陈嘉庚“为厦大奋斗到死”的约定。作为受惠于厦大恩泽的学人,我内心充满感动与感恩!谨以重温厦门大学“校旨”来感念与铭记敬爱的林文庆校长:
  本大学之主要目的,在博集东西各国之学术及其精神,以研究一切现象之底蕴与功用,同时并阐发中国固有学艺之美质,使之融会贯通,成为一种最新最完善之文化。是为序。
书  评:
 
其  它:
 

专业分类
经济学  公共课与文化课  政治法律  教育学  文学艺术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计算机/网络  管理学  其他  外语  哲学
用途分类
大学本科教材 大学本科以上教材 大学教学参考书 考研用书 自学考试教材 高职高专教材 中职、中专类教材 中小学教材、教辅
电大用书 学术专著 考试辅导类图书 工具书 培训教材 其他
中图法分类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工业技术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综合性图书  文学  艺术  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总论  数理科学和化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学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总论  政治、法律  军事  经济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农业科学
版别索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更多...
网上购书指南
一、我的账户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修改用户密码
修改个人资料
二、查询图书
快速查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三、订购图书
第一步点击“订购”按钮
第二步确定收货人信息
第三步提交订单
存书架
四、邮购方式
普通邮寄
特快专递
五、付款方式
支付宝
邮局汇款
六、我的订单
查询订单
修改或取消订单
联系我们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