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图书分类 -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自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版别索引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相关类别图书
作 者:吴潜涛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用 途:
中 图: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专 业:
制 品:图书
读 者:
最新可供书目

战争与文明:从路易十四到拿破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一本书读懂30部管理学经典

清华大学出版社


算法传播十讲

苏州大学出版社


人文职场英语(第2版)学生用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数字时代的银龄行动——亚太地区老年人数字素养与技能现状调研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书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ISBN:978-7-300-31620-8 条码:
作者: 吴潜涛  相关图书 装订:0
印次:1-1 开本:0
定价: ¥128.00  折扣价:¥115.20
折扣:0.90 节省了12.8元
字数: 440千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316208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23-05-3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相关评论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前沿问题展开系统的学术探讨,具有创新性。主要的学术创新包括:第一,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科学内涵。该成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自身的规定性进行哲学拷问,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关系中,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科学内涵。第二,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新时代发展。该成果从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等理论视角,以及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与疫情防控实践等实践视角,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新时代发展。第三,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本质。该成果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赓续与发展,是对西方价值文化优秀成分的借鉴与超越,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立场在当代中国的坚持与创新,从而深刻揭示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本质。第四,坚持整体与部分相统一,具体地、历史地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基本理念。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内在逻辑,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逐一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1个基本理念的思想渊源、民族文化基因及其形成发展,尤其注重彰显其所体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第五,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未来展望。该成果以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论述为遵循,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诉求的深化研究上下大功夫、硬功夫,为提炼在概念、命题、理论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都能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更加简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理论支持。

作者简介:
吴潜涛,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主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杂志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伦理学。著作《社会主义荣辱观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

章节目录:
第一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研究概述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内涵的探索与研究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思想资源的探索与研究
第三节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研究的重要突破

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科学内涵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本质属性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内容逻辑及其新时代发展

第三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赓续与发展
第一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及其基本特征
第二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之间的契合性
第三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第四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是对西方价值文化优秀成分的借鉴与超越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对西方价值文化优秀成分的借鉴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对西方价值文化的批判
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对西方价值文化的超越

第五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立场在当代中国的坚持与创新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价值立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价值立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

第六章 国家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内涵与要求
第一节 社会主义富强价值理念的内涵与要求
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主价值理念的内涵与要求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明价值理念的内涵与要求
第四节 社会主义和谐价值理念的内涵与要求

第七章 社会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内涵与要求
第一节 社会主义自由价值理念的内涵与要求
第二节 社会主义平等价值理念的内涵与要求
第三节 社会主义公正价值理念的内涵与要求
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治价值理念的内涵与要求

第八章 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内涵与要求
第一节社会主义爱国价值理念的内涵与要求
第二节社会主义敬业价值理念的内涵与要求
第三节社会主义诚信价值理念的内涵与要求
第四节社会主义友善价值理念的内涵与要求

第九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创新发展的未来展望
第一节 关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丰富拓展
第二节 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对外传播
第三节 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法治融入
第四节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广泛践行
参考文献
索 引
后记

精彩片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其基本理念组成的有机统一体,是社会主义价值思想的标志性概念和范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是以基本理念的形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表达。基本理念研究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是学界关注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也是不断深化与持续发展的学术热点问题。
新时代以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理论与实践不断深化,经历了从“广泛弘扬”到“广泛传播”再到“广泛践行”的实践演变历程。与这一实践发展历程相对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不断深入人心,逐步转化为全体人民日常生活的价值遵循。具体说来,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这五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弘扬;再经过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这五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广泛传播,其所包含的基本理念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这也构成了新时代十年历史性变革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命题,标志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进入广泛践行的实践阶段,更加注重在实践中践行其价值理念的系统性和深刻性。这充分表明,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价值思想的探索是一以贯之并与时俱进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研究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与丰富的现实资源。
新时代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主要体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形态走向成熟,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探索取得重要突破。一方面,从理论创新的角度看,以基本理念为表现形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结构稳定、理论体系完备,其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关系得到厘清,展现出其所具有的强大逻辑魅力与先进价值品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话语体系、学术体系基本形成,并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的发展。另一方面,从实践创新的角度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了重大实践突破,以教育引导、实践养成、文化熏陶、舆论引导、制度保障为主要载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发挥价值引领作用,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同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了坚实的价值遵循,推动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从“价值理念”的观念形态转变为“价值实践”的客观力量。这些理论与实践的创新突破,源源不断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增长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研究,在推动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化着人们对于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当代中国价值观的认识。长期以来,价值观研究领域的很多概念、范畴、理论都来自西方,以至于研究中出现了“言必称西方”的研究倾向,缺乏体现中国价值观建设实践需要和具体实际的概念、范畴、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作为社会主义价值思想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其研究能够从理论上、学术上回应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价值课题。经过不懈探索,学界现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研究成果多、内容深入、阐释视角多样,呈现出如下特点:第一,整体与部分的有机统一。学界的相关研究既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整体性,又关注其具体组成部分的内涵、特征及特殊性,从而比较全面地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科学内涵。第二,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统一。学界的相关研究既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历史渊源、历史生成、历史演进,又关注其在新时代的守正创新,实现了历史视角、理论视角与现实视角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研究上的贯通。第三,学术与政治的有机统一。学界的相关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学术探索,提出了很多富有时代性、创新性的学术观点,同时也致力于站稳研究政治立场、把握研究政治方向,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高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研究,做到了学术与政治的统一、知识与价值的统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为主要代表的专门性学术刊物主动设置学术议题,推出了一系列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高质量文章,为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提供学术平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峰会等学术会议为主要代表,一系列专门性的学术会议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研究搭建了高端学术平台,聚合起了一批研究力量,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研究的高质量
发展。
第一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内涵的探索与研究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这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研究首先必须追问与探讨的理论问题,可以说构成了这一研究的“元”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内涵丰富,具有自身特有的本质属性。学界现有研究成果主要从三个视角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内涵:一是聚焦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及其相关概念辨析的研究;二是聚焦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凝练依据的研究;三是聚焦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主要内容与内在逻辑的研究。这三个“聚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研究的主要方面,体现出这一研究领域的基础性、前沿性与发展性。
一、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及其概念辨析的研究
作为一种崭新的价值观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不同于其他价值观形态的内在规定性。从学理阐释的角度看,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内涵、本质与特征,将其与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才能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内在规定性。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内涵界定。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首先要把握“基本理念”这一概念的内涵。丁存霞提出,“基本理念就是指基本的理论观念。关注基本理念有利于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这是深化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基本理念是理解与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性条件。就现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研究成果而言,学者们广泛使用的“基本理念”“基本价值理念”“核心价值理念”“24字价值理念”等相关概念,都是指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不同相关概念的“名”有所差异,但所指向的“实”是一致的。吴潜涛认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理念的统一体,直接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贯穿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戴木才、田海舰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为具有特殊规定性的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总的看来,基本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与呈现方式,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总是需要以理念、命题等方式表达出来。正因如此,目前学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术研究,基本上是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展开的。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本质界定。界定本质,是把握一种价值观理论形态的根本方式。学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本质的探讨,主要是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社会主义社会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定性等视角切入。一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视角。吴潜涛认为,“在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面旗帜上,闪烁着‘人民至上’‘集体主义’的耀眼字眼,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属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反映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与价值诉求,始终站立在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立场上。二是社会主义社会关系视角。价值总是与“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价值观是价值关系的观念体现。王泽应从社会主义社会关系入手,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的、长期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价值追求的价值观”。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表现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本质蕴含于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之中。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定性视角。刘建军强调,我们所讲的“24字表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实质上讲,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因而它属于特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便是说,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本质,必须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特别是要看到其“中国特色”的一面,尚不能将其视作全世界所有社会主义制度形式的核心价值观。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特征。对于这一问题的学理阐释,主要有“核心要素说”“三要素说”“四要素说”“六要素说”等代表性观点。一是“核心要素说”。林培雄、王玉周认为,“实践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二是“三要素说”。王泽应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特征在于普遍性、民族性、崇高性;袁银传、白云华则将人民性、民族性、时代性视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特征。三是“四要素说”。包心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特征总结为时代性、传承性、实践性、人民性。四是“六要素说”。倪素香以六个要素构成的“三个统一”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特征,即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普遍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开放性的统一。除此之外,还有学者从具体命题出发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特征。总的看来,学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共识与差异的存在,反映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特征的多维面向,反映出这一论题的理论生命力。
第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对于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界取得了较为一致的意见和看法,但不同学者在具体阐释上有不同侧重。吴潜涛从现实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统一的视角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学理阐释,他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需要而诞生的,它是用基本价值理念的形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最直接地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诉求和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或者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座理论大厦的基石和逻辑起点”。这一观点强调,基本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形式,也实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高度概括与凝练。江畅、张媛媛也提出类似的观点,认为“核心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致力于追求的主要价值目标”。焦国成认为基本价值理念是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表达,他指出,“每种成熟的价值观总是由其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的构成部分,而价值观的核心价值体系总是要集中地表达一定的基本价值理念,并把它作为自己的旗帜”。戴木才、田海舰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总体看来,现有的研究成果比较清晰地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凝练依据的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不能是“空中楼阁”,需要有坚实的依据,才能说服人,才能真正感召大众。对此,众多学者从理论与实践的诸多方面找寻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依据,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实践依据、理论依据与方法依据这三个层面。
第一,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实践依据。 “价值观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实践智慧的理念结晶”。准确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必须着眼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来源。吴潜涛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倡导的‘24字’的基本价值理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创造”;林培雄、王玉周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核心价值目标和价值理念”。以上观点都认为,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必须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内在规定性。
第二,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理论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能否“立起来”,能否“逻辑自洽”“言之有据”,关键在于找准凝练的理论依据。学界对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理论依据的学理探讨,主要集中在其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求等方面。
一是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柯缇祖从性质的厘定入手,强调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之于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基础性意义,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是对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界定”。
二是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必须反映、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规定性。陈延斌、邹放鸣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应该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焦国成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必须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规定性的原因,他认为“我国实行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是国家的真正主人。这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与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具有本质的不同”。
三是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求。马克思主义在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过程中必须居于指导地位、发挥指导作用。李春秋、秦丽君从哲学的维度加以审视,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意识的理论是我们认识价值问题、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依据”。田海舰、赵晓莉从指导思想的角度出发,提出“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三,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方法依据。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柯缇祖强调,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不能“另起炉灶”,而是要充分挖掘已有的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从党和国家长期坚持、广泛宣传、已经深入人心、群众耳熟能详的思想理念及提法中提炼,而不应该去重新编创一套全新的表述语”。黄蓉生、白显良提出思想内涵深刻、表达通俗简洁、中国特色鲜明、群众广泛认同这四个层面的提炼要求,分别指向理论性、民族性、简洁性、认同感的凝练要求。陈延斌、邹放鸣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传播规律和传播诉求出发,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在表述上应做到思想深邃凝练,内涵广泛普适,形象鲜明,义约言丰,成为激励和引领广大社会成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共同奋斗的一面猎猎作响的旗帜”。总体看来,学界对方法依据的探讨大多指向了实际操作层面、传播层面,旨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更好地走向大众、深入人心。
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主要内容与内在逻辑的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研究,经历了从“学术自发”到“学术自觉”的历程,实现了数量由“少”到“多”、视域由“窄”到“广”的跃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主要内容与内在逻辑的研究上,学界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选取进行学术争鸣的阶段。在党的十八大以前,学者们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具体内容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丰富而又多样的学术观点,为党中央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建言献策。二是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进行学术阐释与比较研究的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学者们对“24字”基本理念及其内在逻辑关系作出了学术解读和细化研究,并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开展,进一步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研究视域。
(一)党的十八大以前,理论界、学术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争鸣与探讨
学界对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探讨由来已久。特别是20世纪末以来,社会主义价值观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不断凸显,一批高质量学术成果相继问世,其中,产生较大学术影响力(引用量较大)的文章有:于光远于198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的《社会主义建设与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人的成长》,吴潜涛于1999年在《道德与文明》上发表的《价值观多样化势态与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导向》,等等。在早期探索中,许多学者探讨了诸如“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理念”“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等理论问题,此时还没有形成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但对于这一问题的实质性探索已然展开。
随着实践的发展与理论讨论的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完整学术命题被提出,并引发学界的广泛关注。2005年1月7日,俞可平在《人民日报》上发表题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的文章,认为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之一。《科学社会主义》2005年第2期发表了题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访李忠杰教授》的访谈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李忠杰尝试性地提出了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看法,着重强调了发展、富裕、民主、文明这四个价值理念,并提出理论界应当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课题。
总体来看,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概括,主要有“两个字组合”“四个字组合”“命题式组合”“多种组合”等形式。
“两个字组合”形式。韩震认为,民主、公正、和谐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中国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既继承人类历史的积极价值又反映人类历史的前进方向,可以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李培湘基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布局,认为公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
“四个字组合”形式。田心铭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并不是被“发明”出来的,而是从理论、实践和人民当中“发现”出来的,据此,他提出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陈静、周丽提出将以人为本、共同富裕、公平正义作为总体性范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作出概括,三者分别对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点、目标与追求。方爱东也提出了类似观点,她从“一般”与“特殊”相统一的视角出发,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在当代中国表现为以人为本、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何建华以一元理念的形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作出概括,提出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并从社会主义最核心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实践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准则三个层面加以论证。
“命题式组合”形式。吴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总结是以命题的形式呈现的,他将其概括为五个方面,分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政治信仰或理想,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坚持真理、崇尚科学的科学观,集体主义道德观,真善美相统一的健康、高尚的审美观。高国希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出发,立足于经典作家的原著原典,提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就是为了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且强调这也是科学发展观中所强调的“以人为本”。
“多种组合”形式。多种组合形式,即不限定基本理念表达的字数,采取两个字、四个字、命题等形式来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钟明华、黄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四个方面构成的价值观念体系,包括以人为本、共同富裕与公平正义、爱国主义与改革创新、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层面分别对应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与时俱进、具体道德规范。田海舰、戴沐提出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陈伟、罗仲尤认为爱国主义、以人为本、和谐、责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这四个基本理念分别对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主体、灵魂、底线。
纵观党的十八大以前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概括,学界在一些基本理论与概念表述上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但在具体理念的选取上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这些可贵的理论探索,都为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作出权威概括与界定提供了有益参照和智力支持。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界、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主要内容与内在逻辑的研究
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作出权威概括,此后,学界主要从整体与部分相统一、抽象与具体相统一、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多重视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主要内容展开了深入的学术研究。
追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主要内容的来源与性质。刘书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主要内容的来源与性质进行了理论探讨,他认为第一个层面的基本内容来源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总目标,第二个层面的基本内容具有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态特点,第三个层面的基本内容来源于2001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对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表述。刘建军认为第一个层面的基本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固定表述,第二个层面的基本内容可以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找到权威表达,第三个层面的基本内容是从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挑选出来的。
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主要内容的内在逻辑。吴潜涛从三个层面的本质规定性出发,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公民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孙伟平等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具体内容有待进一步凝练与探索。吴潜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进行了时代反思,从其内在规律出发,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然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的,是在同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挑战中、克服种种危机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其研究、丰富其内容、完善其理论体系的,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戴木才对“三个倡导”的表述进行了再思考,认为“‘三个倡导’24个字的表述是一种开放而非结论、定论式的表达,‘倡导’也并不就等同于‘定型’,它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概括总结、高度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留下了空间和余地”。总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重大课题,在内容挖掘与内涵凝练上还有很大的学术增长空间。
书  评:
 
其  它:
 

专业分类
经济学  公共课与文化课  政治法律  教育学  文学艺术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计算机/网络  管理学  其他  外语  哲学
用途分类
大学本科教材 大学本科以上教材 大学教学参考书 考研用书 自学考试教材 高职高专教材 中职、中专类教材 中小学教材、教辅
电大用书 学术专著 考试辅导类图书 工具书 培训教材 其他
中图法分类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工业技术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综合性图书  文学  艺术  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总论  数理科学和化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学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总论  政治、法律  军事  经济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农业科学
版别索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更多...
网上购书指南
一、我的账户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修改用户密码
修改个人资料
二、查询图书
快速查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三、订购图书
第一步点击“订购”按钮
第二步确定收货人信息
第三步提交订单
存书架
四、邮购方式
普通邮寄
特快专递
五、付款方式
支付宝
邮局汇款
六、我的订单
查询订单
修改或取消订单
联系我们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