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图书分类 -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自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版别索引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32位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应用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相关类别图书
作 者:刘乐善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用 途:大学本科以上教材
中 图: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专 业: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在各领域的应用
制 品:图书
读 者:
最新可供书目

战争与文明:从路易十四到拿破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一本书读懂30部管理学经典

清华大学出版社


算法传播十讲

苏州大学出版社


人文职场英语(第2版)学生用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数字时代的银龄行动——亚太地区老年人数字素养与技能现状调研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书名: 32位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应用
ISBN:978-7-5609-3893-0 条码:
作者: 刘乐善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39.80  折扣价:¥37.81
折扣:0.95 节省了1.99元
字数: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07-02-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相关评论

内容简介:
本书以32位微机接口为主要对象,从微机系统的角度深入地阐述了现代微机接口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其内容包括32位微处理器、PCI总线、存储器管理、设备驱动程序和Windows内核等深层次的技术问题。既有常用外设接口,也有新型接口;既考虑了接口技术的共性,也考虑了各类接口的特点;既有上层应用程序,又有底层设备驱动程序。全书共18章,前12章集中分析了接口的共性技术,后6章分别讨论了各种典型接口的电路及控制程序,特别是对PCI总线接口、USB总线接口和WDM设备驱动程序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本书技术先进,内容全面,实用性强,符合人的认识规律,便于自学,在内容的组织与安排等方面具有特色。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工科有关专业本科、研究生教材或专业技术培训教材,也是广大从事微型计算机应用与开发人员的自学参考书。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第1章概述(1)

1.1微机接口技术的基本内容及其层次(1)

1.2微机接口技术的基本概念(2)

1.2.1接口的概念(2)1.2.2接口的功能(3)1.2.3接口的组成(4)

1.2.4接口与CPU交换数据的方式(4)1.2.5分析与设计接口电路的基本方法(4)

1.3微机接口与微机系统(5)

1.4描述微机系统的软件模型方法(6)

1.5I/O信息流在微机接口分析中的应用(7)

1.632位与16位微机接口技术(7)

1.7微机接口技术的发展概况(7)

习题一(9)

第2章32位微处理器的工作模式(10)

2.1实模式(10)

2.1.1实模式的特点(10)2.1.232位微处理器在实模式下的状态(11)

2.1.3实模式下的存储器管理(12)2.1.4实模式下的存储器寻址范围(12)

2.2保护模式(12)

2.2.1保护模式的特点(12)2.2.2虚拟存储器的概念(13)

2.2.3保护机制(14)2.2.4保护模式下的存储器管理(14)

2.3虚拟8086模式(V86模式)(16)

习题二(17)

第3章基于微处理器的微机系统软件模型(18)

3.1微机系统软件模型概述(18)

3.2实模式下微处理器的寄存器模型(19)

3.3保护模式下微处理器的寄存器模型(22)

3.3.1系统地址寄存器(23)3.3.2控制寄存器(24)

3.3.3改变功能的寄存器(25)3.3.4程序不可见寄存器(26)

3.4实模式存储器模型(27)

3.4.1实模式下存储器地址空间和数据组织(27)3.4.2实模式存储器地址的分段(28)

3.4.3实模式下存储器寻址(29)3.4.4实模式下存储器物理地址的形成(31)

3.5保护模式存储器模型(32)

3.5.1保护模式下虚拟存储器的地址空间(32)3.5.2保护模式下虚拟地址空间的分段(32)

3.5.3保护模式下存储器寻址(33)3.5.4保护模式下段式地址的转换(34)

3.5.5保护模式下存储器地址空间的分页(34)

3.6实模式下I/O地址空间模型(34)

3.7保护模式下I/O地址空间模型(35)

习题三(35)

第4章基于微处理器的微机系统的硬件结构(36)

4.1微处理器(36)

4.1.1微处理器在微机系统中的作用(36)4.1.2微处理器的外部特性(37)

4.1.3微处理器面向存储器和I/O的接口信号(37)

4.1.4微处理器面向外部中断的接口信号(39)4.1.5微处理器面向DMA的接口信号(40)

4.2存储器系统(40)

4.2.1存储器的分类(40)4.2.2存储器件的外部特性(41)

4.2.3存储器地址空间的存储体组织(42)4.2.4存储器地址译码(43)

4.2.5存储器接口(46)

4.3I/O系统(48)

4.3.1I/O系统的地址空间(48)4.3.2微处理器与I/O系统的接口(49)

4.4总线(50)

4.4.1地址总线(50)4.4.2数据总线(50)4.4.3控制总线(51)

习题四(51)

第5章存储器管理基础(52)

5.1段的定义(52)

5.2段的类型(52)

5.2.1存储段(52)5.2.2系统段(53)

5.3段描述符(55)

5.3.1存储段描述符(55)5.3.2系统段描述符(58)

5.3.3门描述符(59)5.3.4伪描述符(64)

5.4描述符表(65)

5.4.1描述符表(65)5.4.2描述符表的初始化(68)5.4.3描述符表初始化举例(69)

5.5段选择子(71)

5.5.1段选择子的作用(71)5.5.2段选择子的格式(72)

5.6存储器分页管理机制基础知识(73)

5.6.1页的定义(73)5.6.2页表项(73)5.6.3页表(75)

5.6.4页表的初始化(75)5.6.5页表的初始化举例(76)

习题五(80)

第6章存储器管理(82)

6.1存储器的分段管理(82)

6.1.1段的划分(82)6.1.2对段的描述(82)6.1.3描述符的保存与寻址(83)

6.1.4描述符表寄存器在分段管理中的作用(83)

6.2存储器的分页管理(85)

6.2.1页的划分(85)6.2.2对页的描述(86)6.2.3页表结构(86)

6.2.4控制寄存器在分页管理中的作用(87)

6.3Pentium的存储器管理(88)

6.4保护模式下的地址空间映射和地址转换(88)

6.4.1虚拟地址与物理地址(88)6.4.2保护模式下地址转换的内容(89)

6.4.3虚拟地址到线性地址的转换(89)6.4.4线性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91)

6.4.5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转换的全过程(94)

6.5存储器的保护机制(94)

6.5.1特权级保护措施(95)6.5.2条件保护性措施(97)

6.5.3分页管理的保护措施(98)6.5.4保护措施的实施(99)

6.6存储器分段管理机制在程序指令执行过程中的体现(99)

6.7保护模式程序设计(100)

6.7.1保护模式程序的格式(100)6.7.2保护模式程序指令集选择(101)

6.7.3保护模式程序编写(101)

习题六(106)

第7章总线技术(108)

7.1总线与总线标准(108)

7.2总线的分类与多总线技术(108)

7.2.1总线的分类(108)7.2.2多总线技术(109)

7.3总线的组成(109)

7.4总线的性能参数(110)

7.5总线传输操作过程及总线传输控制方式(111)

7.5.1总线传输操作过程(111)7.5.2总线传输控制方式(112)

7.6总线的层次化结构(113)

7.6.1总线的层次(113)7.6.2总线桥(114)

7.7总线在微机系统中的应用(115)

7.7.1基于PC/XT总线的微机的基本结构(115)

7.7.2基于ISA总线的微机的基本结构(116)

7.7.3基于PCI总线的32位微机的基本结构(116)

7.8总线与接口的关系(117)

7.9ISA总线简介(117)

7.9.1ISA总线的特点(117)7.9.2ISA总线的信号线定义(118)

习题七(119)

第8章中断技术(120)

8.1中断的概念与类型(120)

8.1.1中断的概念(120)8.1.2中断的类型(121)

8.2中断号(122)

8.2.1中断号(122)8.2.232位微处理器的中断号分配(122)

8.2.316位微处理器的中断号分配(123)

8.3中断优先级(124)

8.3.1中断优先级(124)8.3.2中断的排队方式(124)8.3.3中断嵌套(124)

8.4中断向量与中断向量表(124)

8.4.1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问题(124)8.4.2中断向量(125)8.4.3中断向量表 (125)

8.4.4中断向量表的填写(125)8.4.5中断向量修改(126)

8.5中断描述符与中断描述符表(127)

8.5.1中断描述符(127)8.5.2中断描述符表(128)8.5.3中断描述符表的填写(128)

8.5.4中断描述符的修改(129)8.5.5描述符别名技术(131)

8.6中断/异常处理(131)

8.6.1实模式下中断/异常处理(132)8.6.2保护模式中断/异常处理(134)

8.6.3对实模式与保护模式下中断处理差异的分析(137)

8.7中断控制器(137)

8.7.182C59A外部特性和内部寄存器(137)8.7.282C59A的工作方式(139)

8.7.382C59A的编程命令(140)8.7.482C59A在微机系统中对中断管理的作用(143)

8.7.582C59A在32位微机中的应用(143)

8.8实模式下中断应用程序设计(145)

8.9保护模式下中断/异常处理程序设计(149)

习题八(157)

第9章DMA技术(159)

9.1DMA传输(159)

9.1.1DMA传输的特点(159)9.1.2DMA传输的过程(159)

9.2DMA操作(160)

9.2.1DMA操作类型(160)9.2.2DMA操作方式(161)

9.3DMA控制器(161)

9.3.1DMA控制器在系统中的工作状态(161)

9.3.2DMA控制器与CPU之间的总线控制权转移(162)

9.3.3DMA控制器82C37A的外部特性(162)

9.3.4DMA控制器82C37A寄存器及编程命令(164)

9.3.5DMA控制器82C37A的工作时序(171)

9.4DMA系统(172)

9.4.1DMA控制器与微处理器的接口(172)9.4.2DMA控制器与I/O电路的接口(173)

9.4.3DMA系统中对存储器和I/O设备的寻址(174)9.4.4DMA控制器的级联(175)

9.5实模式下DMA应用程序的开发(176)

9.5.1DMA在实模式下的应用(176)9.5.2DMA编程的步骤(177)

9.5.3DMA编程举例(177)

9.6PCI总线的DMA传输(178)

9.6.1PCI总线的DMA传输(1789.6.2PCI总线DMA传输过程(179)

习题九(180)

第10章I/O端口地址译码技术(181)

10.1I/O地址空间(181)

10.1.1实模式下的I/O地址空间(181)10.1.2保护模式下的I/O地址空间(181)

10.2I/O端口(182)

10.2.1什么是I/O端口(182)10.2.2I/O端口共用技术(182)

10.3I/O端口地址编址方式(183)

10.3.1独立编址(183)10.3.2统一编址(183)

10.4独立编址方式的I/O端口访问(184)

10.4.1I/O指令(184)10.4.2I/O端口寻址方式(186)

10.4.3独立编址方式的端口操作(186)10.4.4I/O指令与读/写控制信号的关系(187)

10.5I/O地址空间的保护(187)

10.5.1I/O特权级保护机制(187)10.5.2I/O许可位图保护机制(188)

10.6I/O端口地址分配(189)

10.6.164 K I/O地址映像图(189)10.6.2实模式下I/O地址的分配(189)

10.6.3保护模式I/O地址的分配(190)

10.7I/O端口地址译码(190)

10.7.1I/O地址译码方法(190)10.7.2I/O地址译码电路(191)

10.7.3I/O地址译码电路设计的几个问题(192)

10.816位微机I/O端口地址译码电路设计(193)

10.8.1IC器件组成的I/O地址译码电路(193)

10.8.2GAL/PAL器件组成的I/O地址译码电路(195)

10.932位微机I/O端口地址译码电路设计(198)

10.10PCI配置空间对端口地址的重新分配(199)

习题十(200)

第11章定时/计数技术(201)

11.1定时与计数(201)

11.1.1定时与计数的关系(201)11.1.2微机中的定时系统与时序配合(201)

11.1.3外部定时方法及硬件定时器(202)

11.2可编程定时/计数器(203)

11.2.182C54的基本特点(203)11.2.282C54的外部连接特性与内部结构(203)

11.2.382C54的命令字(205)11.2.482C54的工作方式与功能(207)

11.2.582C54的计数初值(定时常数)(210)11.2.682C54的启动方式与中止方式(211)

11.2.782C54的初始化(212)

11.3定时/计数在微机系统中的应用(212)

11.4定时/计数应用程序的开发(213)

11.4.1开发定时/计数应用程序的途径(213)11.4.2软件中断INT1CH的应用(214)

11.5定时/计数的应用举例(215)

习题十一(229)

第12章接口设计基础(231)

12.1微机系统中的I/O信息流与信息链(231)

12.1.1早期微机系统中的I/O信息链(232)12.1.232位微机系统中的I/O信息链(232)

12.2I/O设备(232)

12.2.1I/O设备层的作用(232)12.2.2I/O设备层的技术问题(233)

12.2.3I/O设备的类型(233)12.2.4I/O设备的逻辑概念(234)

12.3I/O接口(234)

12.3.1I/O接口层的作用(234)12.3.2I/O接口层的技术问题(234)

12.3.3I/O接口的基本功能(234)12.3.4I/O接口的组成(235)

12.3.5I/O接口类型与接口芯片(237)

12.3.6I/O接口与微处理器之间数据交换方式(237)

12.3.7I/O接口中的I/O端口地址译码(239)12.3.8I/O接口标准(239)

12.3.9分析与设计I/O接口的基本方法(240)

12.4总线(243)

12.4.1总线层的作用(243)12.4.2总线层的技术问题(243)12.4.3总线接口(243)

12.4.4ISA与PCI的不同特点(244)

12.5微处理器(245)

12.6I/O信息链中的逻辑环节(245)

12.6.1上层用户程序(245)12.6.2设备驱动程序的作用(246)

12.7接口设计框架(246)

12.7.18/16位微机接口设计框架(246)12.7.232位微机接口设计框架(246)

习题十二(247)

第13章并行接口(248)

13.1并行接口电路(248)

13.1.1采用非可编程IC芯片(248)13.1.2采用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248)

13.1.3采用PLD/FPGA器件(248)

13.2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249)

13.2.182C55A的外部特性和内部结构(249)13.2.282C55A的编程命令(251)

13.2.382C55A的工作方式(254)

13.382C55A在微机系统中的应用(255)

13.482C55A的0方式应用(256)

13.582C55A的1方式应用(262)

13.5.11方式下联络信号线的定义(262)13.5.21方式的工作时序(264)

13.5.31方式的状态字(265)13.5.41方式并行接口设计(266)

13.682C55A的2方式应用(269)

13.6.12方式下联络信号的定义及时序(269)13.6.22方式的状态字(270)

13.6.32方式并行接口设计(271)

习题十三(272)

第14章串行通信接口(274)

14.1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274)

14.1.1串行通信的基本特点(274)14.1.2串行通信接口电路需要解决的问题(274)

14.1.3串行通信传输方向(制式)(274)14.1.4串行通信中的调制与解调(275)

14.1.5串行通信中的差错控制(276)14.1.6串行通信中的传输速率控制(277)

14.1.7串行通信中的同步问题(279)14.1.8串行通信的基本方式(280)

14.2串行通信中的数据格式(280)

14.2.1起止式异步通信数据格式(280)14.2.2面向字符的同步通信数据格式(281)

14.3串行通信接口标准(282)

14.3.1EIARS232C接口标准(282)14.3.2RS485接口标准(286)

14.3.3RS232C与RS485的转换(288)

14.4串行通信接口电路(289)

14.4.1串行通信接口的基本任务(289)14.4.2串行通信接口电路的组成(289)

14.58251A USART(290)

14.5.18251A的外部特性(290)14.5.28251A内部寄存器及编程命令(291)

14.5.38251A的初始化内容与顺序(294)14.5.48251A的编程(294)

14.5.5RS232C标准的串行通信接口设计(297)

14.5.6RS485标准的串行通信接口电路设计(301)

14.616550 UART(307)

14.6.116550的外部引脚特性(307)14.6.216550的内部寄存器及端口地址(308)

14.6.316550的编程(312)

习题十四(318)

第15章A/D D/A转换器接口(320)

15.1A/D转换器(320)

15.1.1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320)15.1.2A/D转换器的外部特性(321)

15.2A/D转换器与微处理器的接口(322)

15.2.1A/D转换器与CPU的连接(322)15.2.2ADC接口电路的结构形式(322)

15.2.3A/D转换器的数据传输(323)15.2.4A/D转换器接口控制程序(323)

15.2.5A/D转换器接口控制程序中的在线数据处理(324)

15.3A/D转换器接口设计(324)

15.3.1分析与设计A/D转换器接口的方法(324)15.3.2A/D转换器接口设计(325)

15.4D/A转换器(340)

15.4.1D/A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340)15.4. 2D/A转换器的外部特性(341)

15.5D/A转换器与CPU的接口(341)

15.5.1D/A转换器与CPU的连接(341)15.5.2D/A转换器接口的主要任务(341)

15.5.3分析与设计D/A转换器接口的方法(341)

15.6D/A转换器接口电路设计(342)

习题十五(346)

第16章PCI总线接口(347)

16.1PCI总线的特点(347)

16.2PCI总线的信号定义(348)

16.3PCI插槽和引脚分布(352)

16.3.1PCI插槽和PCI扩展卡(352)16.3.2PCI插槽引脚分布(352)

16.4PCI总线命令(355)

16.5PCI总线协议(357)

16.5.1PCI总线数据的传输机制(357)16.5.2PCI总线数据的传输控制(357)

16.5.3PCI总线的寻址(358)16.5.4设备选择(359)16.5.5字节对齐(360)

16.5.6PCI总线的驱动与过渡(360)

16.6PCI总线数据传输过程(360)

16.6.1PCI总线上的读操作(360)16.6.2PCI总线上的写操作(361)

16.6.3PCI总线传输的终止过程(362)

16.7PCI总线仲裁(363)

16.8PCI总线配置空间(364)

16.8.1PCI设备和PCI功能(365)16.8.2PCI配置空间头区域的格式(365)

16.8.3PCI配置空间头区域的功能(365)16.8.4PCI配置空间的访问(372)

16.9PCI中断(374)

16.9.1PCI中断响应(回答)周期(374)16.9.2PCI中断的共享(375)

16.10PCI的DMA传输(376)

16.11PCI总线接口设计(376)

16.11.1PCI接口卡的设计(376)16.11.2基于PCI总线的微机应用系统设计(383)

16.11.3PCI接口卡DMA传输的实现(385)16.11.4PCI接口卡中断的实现(390)

16.12配置工具PLX MON(391)

16.12.1软件界面(391)16.12.2功能简介(392)

习题十六(393)

第17章设备驱动程序设计(395)

17.1设备驱动程序(395)

17.2Windows 2000的体系结构及与设备驱动程序的关系(395)

17.2.1Windows 2000的体系结构(395)

17.2.2设备驱动程序与Windows 2000的关系(396)

17.3Windows 2000的驱动程序类型(396)

17.4WDM驱动程序模型和层次结构(397)

17.4.1WDM驱动程序模型(397)17.4.2设备对象和WDM驱动程序的层次结构(398)

17.5设备驱动程序的主要编制技术(399)

17.5.1设备驱动程序对象分析(399)17.5.2设备驱动程序的基本组成(400)

17.5.3I/O处理(400)17.5.4PnP处理(401)

17.6驱动程序的开发工具与步骤(402)

17.6.1开发驱动程序的工具软件(402)17.6.2用DriverStudio开发驱动程序框架(402)

17.7 PCI接口卡驱动程序设计(404)

17.7.1设计要求(404)17.7.2获取PCI接口卡配置空间的配置信息(404)

17.7.3对I/O端口的访问(406)17.7.4对扩展存储器的访问(407)

17.7.5Win32程序与驱动程序的通信(410)17.7.6MSDOS程序与驱动程序的通信(412)

17.7.7MSDOS应用程序中断的实现(414)17.7.8PCI设备DMA传输的实现(416)

17.8驱动程序的安装和调试(421)

17.8.1驱动程序的安装(421)17.8.2驱动程序的调试(422)

习题十七(423)

第18章通用串行总线USB(425)

18.1概述(425)

18.1.1USB的发展过程(425)18.1.2USB的设计目标及特点(426)

18.1.3USB接口特性(426)18.1.4USB信号定义(428)

18.1.5USB数据编码和解码 (428)

18.2USB系统结构(429)

18.2.1总线拓扑结构(429)18.2.2USB主机(430)18.2.3USB设备(432)

18.2.4USB的通信模型(433)

18.3USB数据流模型(433)

18.3.1端点(434)18.3.2管道(434)18.3.3USB通信数据流(435)

18.4USB协议层(436)

18.4.1包字段格式(436)18.4.2包格式(Packet Format)(439)

18.4.3事务与传输类型(440)18.4.4控制传输(441)18.4.5块传输(442)

18.4.6中断传输(443)18.4.7同步传输(444)

18.5USB传输管理(444)

18.5.1USB信息转换过程(444)18.5.2事务的跟踪(446)

18.5.3低速事务(446)18.5.4分割事务(448)

18.6设备的状态图和总线枚举(451)

习题十八(452)参考文献(453)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专业分类
经济学  公共课与文化课  政治法律  教育学  文学艺术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计算机/网络  管理学  其他  外语  哲学
用途分类
大学本科教材 大学本科以上教材 大学教学参考书 考研用书 自学考试教材 高职高专教材 中职、中专类教材 中小学教材、教辅
电大用书 学术专著 考试辅导类图书 工具书 培训教材 其他
中图法分类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工业技术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综合性图书  文学  艺术  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总论  数理科学和化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学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总论  政治、法律  军事  经济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农业科学
版别索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更多...
网上购书指南
一、我的账户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修改用户密码
修改个人资料
二、查询图书
快速查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三、订购图书
第一步点击“订购”按钮
第二步确定收货人信息
第三步提交订单
存书架
四、邮购方式
普通邮寄
特快专递
五、付款方式
支付宝
邮局汇款
六、我的订单
查询订单
修改或取消订单
联系我们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