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图书分类 -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自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版别索引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国教育寻变—北京十一学校的1500天》(书摘)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教材图书查询






综合查询 分类查询
查询新闻




最新可供书目

呼吸支持与重症肺炎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商标法原理与诉讼实务

郑州大学出版社


进口竞争对中国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中华源·河南故事:书法

河南大学出版社


足球训练基本理念与基本方法概论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主页 > 精品书摘
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国教育寻变—北京十一学校的1500天》(书摘)
2015-10-28 09:18:58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 
 

  暴风雨来临

  2011年9月1日,高一新生首次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走班,13个行政班的学生被分散到28个学科教室上课,数百年的传统被打破,学校形态发生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中国教育史上班级授课制的这一革命,如同在深不可测的湖面上投下一粒石子,掀起一片涟漪。

  开学了,每个学生手里都拿着一张只属于自己的课程表,喜气洋洋地走在选课的路上,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语文老师张兆利望着学生兴高采烈地走班上课,那活泼鲜亮的背影、那轻盈欢快的脚步,让他心生无限感慨:“孩子们行走在一个又一个学科教室里,看似辛苦,但走出的每一步都有自主的印记,每一步都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

  请看高一新生的感受。

  走班是快乐的。

  走班让我们结交了更多的朋友。

  走班减少了老师拖堂的次数。

  走班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看看各班的风景。

  我今天做得最好的一件事是很快找到了上课的教室。

  但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麻烦很快就来了。

  真的“走”起来,一切全变了。选课、走班、导师制……一项接一项的改革接踵而至,让人猝不及防,许多都是颠覆性的改变,几百年的学校形态一夜之间改变了,最先受到挑战的是教师。

  开学第一天,因为选课走班,传统的行政班消失了,学生也没有了班级意义上固定的教室,再加上走班的新奇与兴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楼道里晃悠,楼梯上、过道里全是人,满眼都是学生,高一年级主任于振丽感觉晕了。上课铃响了,学生举着课表奔向自己所选课程的教室,下节课又奔向另一间教室。这样一来,老师抓不着学生了,跑遍所有的教室,也找不到几个学生,学生到哪里去了呢?

  一个安宁的世界骤然消失了。这个时候,几乎所有的老师,无论是年长的还是年轻的,无论是有经验的还是新参加工作的,都很迷茫、慌乱,满脑子全是问题。行政班不复存在了,以班级为单位的管理无法实施了,学生的考勤统计、卫生检查、纪律评比、作业收发、大大小小事务的通知等日常管理工作由谁来做呢?

  有两点最让人担心,一是怕学生到处乱跑出事,二是怕学生管理不好自己的学习。“真的是一种排山倒海的感觉。”望着学生穿梭于一间又一间学科教室,刘作亮老师心中悬着几个大大的问号:他们能管好自己吗?成绩会不会下降?他们到底能不能对自己负责呢?一想到此,他心中便一阵阵发紧,每天都忐忑不安。那些日子,他满脑子里全是问题,在校园里见了校长就想问,可又不知道从哪儿问起。同年级的老师说:“刘作亮都傻了,这么聪明的小伙子,完全傻了。”

  为了帮助学生平稳度过没有班主任的心理适应期,年级为每18名学生配备一位导师,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人生指导、心理疏导、学业指导。同时,年级配备一位教务员,负责学生事务管理,而全年级436名学生的考勤、发书、领取校服、医疗保险续保、体检等事务,一个人怎么忙得过来?而导师因为与新生不熟悉,加上学生选课走班,从早到晚见不着学生,心里慌慌的。

  为了适应改革的需要,提高年级管理的水平与专业性,年级成立了自习管理、选课指导、教育顾问、评价诊断等项目组,实施分布式领导。每一位教师已经不是双重身份,而是多重身份,既要做导师,又要教学,还要承担年级的管理工作,在分布式领导中扮演角色,工作量陡然增大。

  学校在转型,年级在转型,意想不到的小事每天都在发生。柜子打不开了,校服的号码不对了,学生的饭卡丢了……由于关系一时没有理顺,分不清谁该管什么、谁不该管什么,学生的事又耽误不得,一有事老师就得全扑上去,忙得晕头转向。老师们连连叫苦:“哎哟!开学第一周,是来十一学校这么多年觉得最紧张、最困难的时期,真有点儿扛不住了。”一天晚上,年轻教师杨茹在校园里碰到李希贵校长,连连叫苦:“哎呀!不行了,到底怎么弄啊?”李校长赶忙安慰她:“不要着急,慢慢找办法。”

  选课刚开始时,大家似乎没有预感到这场静悄悄的危机的到来,至少没有应有的紧迫感,更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来应对一个充分放开的局面。

  一拨又一拨的学生进来了,一拨又一拨的学生出去了,全是不熟悉的面孔,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坐哪儿就坐哪儿,这种挑战完全超出了老师能掌控的范围,这让他们感到害怕。他们已经习惯于在自己的地盘自给自足,一切自己说了算,这一根深蒂固的心理需要,让他们感觉很踏实。如今,“马其诺防线”被冲破了,他们不知道这种变化将把他们引向何方。

  一连几天,化学老师李美强心中有些不悦,学生的表现让他感到特别不习惯。有一天,还没下课呢,一名不是他教的学生进了教室,当时他正在做总结,教室后面有一张大桌子,那名学生把笔记本往桌子上一放,就学上了。“嘿,也太猖狂了!”李老师的心里很不舒服,“怎么着我也是老师啊!我这儿还没下课呢。”

  面对无法回避甚至无法预测的挑战,十一学校的老师们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变化的速度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学校里每一种变化都在加快,强劲的变革之风正在以难以想象的速度改变着学校,原有的以班为单位的格局被打破了,基于班级支撑的传统保护状态也渐渐被撕裂了,那种集中、统一、垂直的管理完全改变了,一直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突然坍塌了,往日里那种平淡无奇、按部就班的生活被打破了,内心的恐惧与不安使老师们忽然有了一种失重感、眩晕感。

  我们知道,传统教育的按部就班,使生活在其中的人慢慢养成了一种难以撼动的“安稳”态度,人们习惯了把秩序的稳定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因此,不安和焦虑就显得再正常不过了。过去当班主任,学生的一举一动都不曾离开过老师的视线。现在,抓不着学生就焦虑,见不到孩子就紧张,总感觉学生处于失控、放羊的状态,说白了,就是不放心,年纪大的老师更是在担心,很显然,打破心理层面的东西比打破管理层面的东西要难得多。

  通过一连几天的跟踪采访,笔者发现,大多数老师并不是因为出现了什么问题而焦虑,而是因为跟以前不一样了而焦虑,他们害怕不可预测的一切,他们需要确定性,需要触摸得到的现实感。一位老师说他感到害怕,“那份维系人与人的内在秩序感正在崩盘,我不喜欢不确定性”。另一位老师坦言:“担心又不知道该怎么做,只有更加担心,更加焦虑。”还有的老师说:“过去,我不明白时可以问,现在,大家面对共同的问题,谁也没有现成的办法给你。”

  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处在焦虑之中,对不确定的未来都有巨大的、不能消解的恐慌和焦虑。刘梅老师这样描述当时的感觉:从“痛”中来,缓解了“痛”,依然有“痛”。很显然,所有这些不适应、焦虑与不安,是一种成长与更新的阵痛,更是改变的开始,也许,这就是“破茧成蝶”吧。

  那些日子里,身为改革年级领军人物的于振丽老师更是焦急,她觉得变化快得让人头晕,自己好像在一个巨大的滑板车上全速前进,在高高低低的峡谷中冲上滑下,一会儿兴奋不已,一会儿情绪低沉,一会儿欣喜若狂,一会儿陷入急躁和焦虑。种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全都冒了出来,将她包围起来。但她心里十分清楚,规则已经改变,已经摧毁了他们的围墙,掀去了他们的天花板,现在发生的只是冰山一角,更为严峻的挑战还在后头,要让每个人都认识到这一点,每个人都必须做好准备。在这个风口浪尖上,他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按照原路退回去;要么,咬紧牙关挺过去。

  这个时候,学校也在不断地提醒年级主任,在所有相关配套措施尚未完善之前,改革只能是徐图缓进,不要指责老师,而要体谅老师。秦建云老师每天与高一年级的老师们在一起不断地沟通、协商,因为他心里很清楚,现在,他们正在急转弯,180度转弯。人们常说“船小好掉头”,而他们的船太大了,然而,必须转。这样急的转弯,对于掌握方向盘的驾驶者的考验是严峻的。“只要不翻船,不论怎样磕磕碰碰都算成功。”

  改革之舟已到中流。“我们正在加速进入一片海图上从未标明过的地区。”

  十一学校已经走出了改革之初的浅滩阶段,正站在大河中央,选择彼岸的到岸位置。

  两种观念的对决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校新的课程方案中,自习课增加了不少,最多的每周有13节自习课。那么,到哪里去上自习呢?学校规定各个学科教室在没有课的时候,都可以作为学生的自习室,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

  这样的安排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度,可是对管理却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果规定学生在指定的教室上自习,管理起来很省事,派一位教师看着就行了。然而,这不符合改革目标。因为自习也是课,有的学生学语文需要在语文教室阅读,有的学生复习物理需要做实验,应当允许学生自己选择自习教室。可是,400多名学生分散到不同楼层的30多个教室,而且每节课都会有变化,该如何管理呢?

  老师们不放心,迟迟不敢放开。秦建云老师找到年级主任于振丽做工作,怎么说也说不通,于老师急了,反问他:“你知道自习管理有多难吗?我们不敢放开,就是怕管不好。”可是,无论于老师怎么申辩,秦建云老师的态度丝毫也没改变。最后,于老师没办法,赌气地对他说:“要不然,你替我管!”两种观念迎头相遇,秦老师丝毫不退让,于老师就是不明白:“为什么非要到学科教室上自习呢?不就是一个自习吗?在哪儿看书不一样啊?”

  那段时间里,杨文学老师发现自己总是在和别人吵架,好像一辈子没有吵的架,在这一学期都吵完了。“于振丽老师急得上蹿下跳的,老发火,说话的声儿都变了。我们也很着急,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帮她。”听着杨老师的诉说,笔者问他:“为什么发火呀?”“她焦虑了呗!我知道她心里肯定特别着急。”杨老师解释道。

  在采访中,杨文学老师讲了这样一个细节。一天,他负责晚自习值班,由于刚开学不久,还不完全认识学生,教室里学习的学生与应到的名单对不上,急得他楼上楼下地跑,累得气喘吁吁,还是弄不清楚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到位了。杨老师急了,找到年级主任于振丽,语气有点儿冲:“这怎么行呢?得赶紧想办法呀!”于老师当时是又累又急又委屈,语气也有点儿急:“有问题我们想办法解决,急什么?”两人越说越急,最后,杨老师一甩手走了。回到办公室,杨老师渐渐平静下来,给于老师发了一条飞信:“我这不是真心想帮你吗?”于老师看到这句话,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她一边擦眼泪一边回复杨老师:“我能理解。”

  当时,他们两人谁也不吭声,一会儿一条飞信,两人都比较激动,说不出话来,已经无法面对面交流。20分钟过去了,两人渐渐平静下来,天色已经很晚了,他们一起离开了教学楼。

  架几乎天天吵,大家的想法都不一样。尤其是侯敏华老师与年级主任于振丽,有时争论到晚上9点多仍不能休战。其实,她们俩一直是多年的好搭档,用侯老师的话说是:“于老师是非常亲和、平等的年级主任,以前,她指到哪儿,我们打到哪儿。现在不灵了,我希望她跟校长去学学管理,赶紧扮演领导角色,赶紧拿出方案,处在改革的风口浪尖上,我们需要领导能够游刃有余地带领大家应对急剧变革中的潮起潮落。”

  听到老师吵架的事,李希贵校长很是镇定,他笑着说:“这是两股力量,侯老师希望更加大胆,快点儿找到新的办法;于老师则保持谨慎态度,想稳一点儿。这两股力量互相制衡,都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两股力量,那就坏了,太冒进,就会出问题;太保守,就又退回去了。”

  是的,正是这个特殊年份催生出的互动,让大家的心贴得更近了,大家在矛盾之中寻求更多的认同,这是他们最为理想的奋斗姿态。对话让老师们彼此倾听,互为参照和印证,也慢慢地接受他人的观点。如同自然界,只有生物多样,才会有结构的稳定和功能的互补,生物链才会安全稳定。一个组织,只有成员性格互补,观念互补,才会安全,才不会出问题。

  随着一次次急风暴雨式的“头脑风暴”,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年级会议上,大家开始理性地分析问题:是思想观念未转变,还是由思维习惯造成的,抑或是自己的心理不适应。笔者参加了一次研讨会,老师间开诚布公的交流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作“让变革发生在民间”。

  关于自习课,除了力主放开的积极声音,另一种谨慎的声音也在发出,多年来教师习惯于控制,放手便成了一件很痛苦的事。

  “如果只着眼于管理,事情倒比较简单,我们很容易找到办法。然而,事情远非这样简单。因为很简单,‘问题不在这里’。”秦建云老师强调。

  “我们必须解放学生,如果学生的自习被安排在统一的教室里,管理起来倒是很方便。然而,喜欢读书的到语文教室去,喜欢做实验的到物理教室去,是不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秦建云老师问大家。

  “是!”老师们点点头。

  “是不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秦建云老师继续追问。

  “是。”老师们仍然点点头。

  “那我们就改!至于怎么管理,我们再想办法!”秦建云老师的声音立刻提高了很多。

  “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必须把原来的路堵死!我们遇到了敌人,这个敌人就是我们自己!我们需要改变那些曾经有效的、曾经引以为豪的东西。”秦建云老师的语气有点儿硬。

  “处在大变革的时代,我们必须嗅出潜在的危机并看到已经发生的变化。只愿意待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根本不想去应对改变,怎么行呢?”他坚持着。

  “方法有一箩筐,但你不能随随便便拿一个就用。只要能够收到效果就用,这在过去可以,现在不行了。有些方法虽然管用,能立马解决问题,但真——不能用,必须坚持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他一边摇头一边把“真”字拉长了声音很使劲地说出来,令在场的人感受到了它的分量。

  “我们必须找到‘根本解’,而不能只满足于‘症状解’,隐藏的路径是我们在面对问题之初见不到的途径,一旦打破标准解决办法的束缚,我们就会发现这些隐藏的路径。”秦建云老师的态度仍然十分坚决。

  “老实说,世界上的确没有什么困难的事情,只有一件事最困难。是什么?那就是邓小平说的:‘换脑筋!’”秦建云老师大吼起来。

  “问题是一定要先摁着了一块稳当的石头再去摸下一块石头,千万不能还没站稳就两手撒开乱摸。”老师们还是担心。

  “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呀,第一步迈对了,不放心,结果,第二步又退回去了,感觉不对,那么,第三步就向着正确的方向坚实地迈出。慢是慢,但是,目标不能低。”秦建云老师的态度十分坚决。

  “我们试试吧!”老师们说。

  “不要怕费事,嫌麻烦,过一段时间,还会暴露出我们想不到的问题,只要方向对了,干得少一点儿也不要紧。”他又安抚大家。

  秦建云老师心里很清楚,不论出现何种问题,都要做出坚持目标的决策。如果退回去,用过去的办法把学生圈起来,这样做很简单,但不能这样做。完全放开,初期可能会有点儿乱,但它的意义在于,学生将在选课、走班中长大,学会处理群体和个人的关系,学会自己为自己负责。只要最初的不适应过去了,最后收获的一定会更多。

  又过了几天,一天中午,秦建云老师到食堂吃饭,见到侯敏华老师,他问:“自习是不是还没有放开,由学生自己选择教室?”侯老师摇摇头说:“是的。”“为什么?”秦建云老师追问。“明明知道这样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为什么还这样做?”秦建云老师有点儿着急。“我们找不到办法,又怕学生出问题。”“这样很容易退回到老路上去!”秦建云老师的语气咄咄逼人。“这是年级会上说的。”侯敏华老师小声解释。“那你为什么不坚持?你为什么不发言?你的良知呢?”秦建云老师的一通追问,让侯敏华老师完全蒙了,她两眼满含泪水哽咽着,饭已无法再吃下去,但她心里知道秦老师是对的,他是真的为学生好。侯敏华老师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为自己没有坚持改革目标而深深自责。

  大家处在梦被惊醒,却仍然等不来黎明的惊惧之中,感到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摘自《中国教育寻变——北京十一学校的1500天》,著者李建平,策划源创图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摘录已获授权。

   

  本书为近年来难得的一部教育力作,对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获得者——北京十一学校的课程改革进行了“全景式”的记录。《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李建平在十一学校浸泡四年之久(约1500天),全程跟踪观察、记录了这所学校的变革历程。书中大量的细节展现了学校转型的艰难和突破,展现了十一教师自我革新的勇气和智慧。这本书回答了“学校改革是如何一步步发生的”等诸多问题,也回答了社会各界对北京十一学校课程改革的各种猜测、不解、臆断甚至质疑,更向大众说明了“我们的教育正在发生什么”。掩卷读罢,令人心生无限感慨,对中国教育的未来依然充满信心!

  本书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阅读,也适合于每一位关心中国教育的家长、社会人士阅读。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2015年10月27日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专业分类
经济学  公共课与文化课  政治法律  教育学  文学艺术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计算机/网络  管理学  其他  外语  哲学
用途分类
大学本科教材 大学本科以上教材 大学教学参考书 考研用书 自学考试教材 高职高专教材 中职、中专类教材 中小学教材、教辅
电大用书 学术专著 考试辅导类图书 工具书 培训教材 其他
中图法分类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工业技术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综合性图书  文学  艺术  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总论  数理科学和化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学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总论  政治、法律  军事  经济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农业科学
教材征订
公共课类 外语类 文科类 艺术体育类 理工类 医药卫生类 农林牧渔类 电大类 高职高专类
中职技术类 继续教育类 馆配类 其它
版别索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更多...
网上购书指南
一、我的账户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修改用户密码
修改个人资料
二、查询图书
快速查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三、订购图书
第一步点击“订购”按钮
第二步确定收货人信息
第三步提交订单
存书架
四、邮购方式
普通邮寄
特快专递
五、付款方式
支付宝
邮局汇款
六、我的订单
查询订单
修改或取消订单
联系我们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