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图书分类 -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自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版别索引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读《吕著史学与史籍》书后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教材图书查询






综合查询 分类查询
查询新闻




最新可供书目

呼吸支持与重症肺炎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商标法原理与诉讼实务

郑州大学出版社


进口竞争对中国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中华源·河南故事:书法

河南大学出版社


足球训练基本理念与基本方法概论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主页 > 书评园地
读《吕著史学与史籍》书后
王再默
2003-09-30 10:24:52  来源:  
 
 吕思勉是中国二十世纪的大史学家。有人把他与钱穆、南北二陈(即陈寅恪、陈垣)相提并论,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见严耕望《通贯的断代史家》)。这个判断完全是有眼光的。只是在近现代史学界,吕思勉的声名比不上上述三家显赫,所以不常为现代学者所称述和征引。其中缘故,据严氏的分析,除了他自己甘于“埋头枯守、不求闻达”,还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近代史学风尚偏于仄而深的专门研究,而吕思勉为学蕲向博通周赡之一途,故不免为一般学人所忽视和低估;(二)近代史学特别注重新史料的运用,包括发掘不常被引用的旧史料,而吕思勉的重要著作都是取材于正史,并不去刻意征引罕见的冷僻史料。严耕望所说的这两点原因,在性质上是非常相近的,或者说只是一件事情的不同表现,即吕思勉的史学思想与近代的史学思潮根本异趋,他较多地继承或遵循了中国史学的传统,而较少同意、接受晚近新史学的思潮影响。

 吕思勉最主要的著作,是他的两部通史、四部断代史和几部专史,这些扎实著作里贯注的史学精神,确实有如严耕望所揭示的,与近代史学新风尚大不相同,然其具体表现并非如严氏所说,只在运用材料、为学蕲向等外在方面,而是二者在主要精神上截然不能相同。这个不同就是:现代史学较偏于纯粹的研究,吕思勉治史则注重史书的撰作;现代史学较注意“材料的搜罗”,吕思勉治史则更注重旧史的阅读。他在《历史研究法》里,专门有一段详论“作史的方法”,认为史书的撰作当“永远在重作之中”;在《文史通义评》里,特别推崇章学诚的史学见解,认为其区分“比次之事”、“独断之学”为作史法言,是章氏史学的最大发明和突过前人处。吕思勉居常尤注意于读史的门径,曾反复称引张之洞在《蝤轩语》中的名言:“门径之门径,阶梯之阶梯。”而把现代史学所注重的“方法”稍微放后些。在《中国史籍读法》第六节里,他认为:“所谓门径,是只有第一步可说;第二步以下,就应该一面工作,一面讲方法的”,而“方法决不能望空讲,更不能把全部的方法一概讲尽了,然后从事于工作”。他且反对现代学校那种“做论文的方法”,认为那些管找题目而不管意义的论文,只可以称作“一次高等钞胥的工作”,根本算不得学问而是对学问的莫大误解(见《自述学习历史之经过》)。可见他重视读书的门径甚于研究的方法。换句话说,他把“阅读”看得比“研究”更为重要。这就是老派史学家的传统见解。

 偏重研究方法与强调读书门径,乃是现代学术与传统学术的最大分野。传统学人无不注重熟读经典,尤其注重阅读经典的先后秩序,这个先后秩序就是前人所谓的“读书的门径”。因为在老派学者看来,这个乃是一个学者的根柢,不但将来治学需要有此凭藉,而且学者的才、识、德亦由此而养成。所以,“读书门径”的正确与否,关系着学者将来造诣的深浅、成就的大小,甚至也标志着不同学派的为学宗旨上的区别,不同学派的“读书门径”是迥然不同的。从胡适提倡现代学术以来,这个重视门径(即根柢)的传统不自觉地被抛弃了,现代学人更为重视的则是“方法学”的探究。胡适平生文章提得最多的,便是他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八字口诀,而这个八字口诀就正是他讲方法学的简明概括。傅斯年所谓“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不过是胡适的“方法学”的形象诠释。他们无形间已经把“读书门径”抛开不讲了。胡适为青年人也开过“国学书目”,但是他的“国学书目”甫一发表,即遭到当时不少老派学者的批评,其最根本的原因即在老派学者的眼里,胡适自己就不很懂得“读书的门径”,十足地暴露了他自己对于旧学的寡陋和不通。

 在《中国史籍读法》里,吕思勉谈到“读史的门径”时,说:“大抵指示初学门径之书,愈浅近、愈简易愈好,惟不可流于陋耳。陋非少之谓,则不陋非多之谓。世惟不学之人,喜撑门面,乃胪列书名,以多为贵,然终不能掩其陋也。”接下来便批评胡适所作的“国学书目”,谓其“胪列书名多种,然多非初学所可阅读;甚至有虽学者亦未必阅读,仅备检查者。一望而知为自己未曾读过书,硬撑门面之作。”并以胡此举“真可发一噱”。吕思勉论学向来气平语谦,而这个批评却表现出相当大的火气,这自然并非简单的意气用事,乃是因为吕思勉之史学与新派史家根本不能相容。从这个地方可以见出,吕思勉的史学所宗守者,仍是陈寅恪所谓的“老僧之旧义”,而与“西来之新义”在根本上是不能相合的。

 吕思勉有三种较系统阐述其史学思想的著作,即收入这部《吕著史学与史籍》的前三种:《历史研究法》、《史学与史籍》及《中国史籍读法》。这三种著作原有为初学说法之意,但其中亦有许多他的精辟独到的见解,假如能够删重去复而把它们勒为一书,完全是可以构成一部有体系的史学名著。吕思勉在晚年曾有自述,谓:“予所述作,多依附学校讲义而行,故中多普通材料,现甚想将其删去,全留有独见之处,卷帙可简什七,即成精湛之作矣。”(见《自述》)这表示他在著述体式上想加以谨严。不过,假如学者不惮烦愿意细读三书,当然可以看出他的体系精严的史学思想,而收到披沙简金、往往见宝之效的。此书之后半所收为《史籍选文述评》、《史通评》及《文史通义评》。《述评》以“读书门径”为目的,选历代史文大约三十几篇,以示旧时史籍的诸种不同体例,篇后所附的评语则每能要言不烦,揭出所选史文的大旨和微意。后二种则稍为专门。假如没有仔细读过《史通》、《文史通义》,对其中的许多鞭辟入里之见,恐怕是难以有较深领会的。吕思勉很反对近人教人读史,使人先读此二书,认为“此二书诚为名著,然其内容,均系评论前人作史的得失,于旧史全未寓目,读之知其作何语?”其所加于其后的评述意见,往往亦要言不烦、切中肯綮,且时有精彩创辟的见解议论。故其所评语虽较为具体,然与其史学精神却相通一贯,可以表里相应、互为诠注,联结成一个大史学家的思想整体。

 特别重视传统的正史材料,乃是吕思勉一贯的史学见解,这在其所著诸史中有很突出的表现。吕思勉常引马端临《文献通考序》两句话:“理乱兴衰,典章经制。”认为这两句话不但简明地概括了中国传统史家的撰述中心,而且实际上也差不多包括了旧时“历史上一切现象”。因为,“前者是政治上随时发生的事情,今日无从预知明日的;后者则预定一种方法,以控制未来,非有意加以改变,不会改变”;前者为“动的史实”,后者为“静的史实”。所以,他特别指出传统史籍为人所忽视的佳处,以揭橥中国传统史学的真精神之所在。他认为旧时的史家,其史权在某种程度上虽为朝廷所夺,但参与修史之人究竟与学术有关系,有“保存事实真相,以诒后世的公心”。所以其所修之史中,常有苦心留给后世的真实史料,后世学者仔细考证详求便可重显其真。例如清修明史时,顾炎武与人书云:“此番纂述,止可以邸报为本,粗具草稿,以待后人。”正可说明史家藉官书保存真实史料的深微用意。此便是从前的史家最堪矜愍和使后人感谢之所在。钱穆在《师友杂忆》里说,吕思勉在经学上谨守其乡前辈常州派今文经学家的绪论,从上面所举的这个例子似乎可以见出,吕思勉读史的细心不苟以及论史的深刻谨慎,很明显地与他在传统经学上的造诣大有关系。

 不过吕思勉毕竟是新风气里的史学家,所以他并非专事保守而不知通变,有时候他相当通变且似比新史家更为趋前。例如他很重视风俗史的研究,重视“社会学”对史学的帮助,把历史事实区分为“一般状况”和“特殊事实”,而更加强调对前者的仔细研究。因为,他认为“一般状况”是“风化”,而“特殊事实”则是“山崩”。“不知道风化,便不知山崩之所以然”,“知风化乃知山崩,地表之变动,海岸线之升降,固不让火山之暴发,洪泽湖之陷落”(见《史籍与史学》)。因为有这样的非传统的见解,所以他在“论考证”之必要时,就特别强调“史事之不能得实”,详细列举了“史不可信”的十二端,以为欧洲史家所谓“史事者,众所认同之故事”,也有其深刻的片面真理。而从较本质的意义上说,他不认为史学就是科学,但可以向科学作切实的靠近。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吕思勉虽然是传统的史学家,但是他的史学思想接受过现代的深刻影响,眼光已看到了新世界的许多角落,只是他的立脚之处依然是在传统之上。


(《吕著史学与史籍》吕思勉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定价:19.00元)

来源:文汇报2003.9.26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专业分类
经济学  公共课与文化课  政治法律  教育学  文学艺术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计算机/网络  管理学  其他  外语  哲学
用途分类
大学本科教材 大学本科以上教材 大学教学参考书 考研用书 自学考试教材 高职高专教材 中职、中专类教材 中小学教材、教辅
电大用书 学术专著 考试辅导类图书 工具书 培训教材 其他
中图法分类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工业技术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综合性图书  文学  艺术  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总论  数理科学和化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学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总论  政治、法律  军事  经济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农业科学
教材征订
公共课类 外语类 文科类 艺术体育类 理工类 医药卫生类 农林牧渔类 电大类 高职高专类
中职技术类 继续教育类 馆配类 其它
版别索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更多...
网上购书指南
一、我的账户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修改用户密码
修改个人资料
二、查询图书
快速查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三、订购图书
第一步点击“订购”按钮
第二步确定收货人信息
第三步提交订单
存书架
四、邮购方式
普通邮寄
特快专递
五、付款方式
支付宝
邮局汇款
六、我的订单
查询订单
修改或取消订单
联系我们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