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教学实践 - 教材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教材论坛
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教学实践
大连市第四十六中学 于 芳
2003-10-24 14:07:36  来源:  
 
 我区的地理课改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区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在教研员的悉心指导下,开展得有声有色。从领会课改精神、学习课程标准到全区地理教师的集体备课、做课、评课,使每个地理教师的观念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从而也尝到了课改给地理教师带来的喜悦和从未有过的自豪。

 课改后最大的感受是,学生愿意上地理课了。地理课上,学生不愿意下课,班级自习课时,有学生找到地理教师要求继续上地理课,课余时间,学生带着地理热点问题,到办公室与教师探讨。人教版地理新课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发下来时,学生主动往后翻,看一看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每个班级的学生都能针对每一节的内容主动去查找资料等等。这是在课改以前所没有的。

 学生对地理课感兴趣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人教版新教材使学生对地理课感兴趣
 新教材无论从图片、参考资料、阅读材料,还是颜色的搭配上,都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亚洲的自然环境”一节的阅读材料——亚洲地理集锦,介绍的是亚洲的世界之最,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这样的知识很感兴趣,因此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使本来很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鲜活而生动。

 二、教学方法改变使学生感兴趣
 课改前大多数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以学生获取知识为目标来设计课堂教学,而课改后的教师则以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手段、方法为目标。如学习亚洲的地形与河流时,以前要求学生掌握亚洲的地势特点和河流分布的特点,而课改后的这部分教学,则是教给学生如何在地图上分析地势特点和河流分布特点的方法。即用“测量”、看颜色、看剖面图三种方法辨认地势的高低,引导学生得出一个地方的河流特点是由这个地方的地势决定的。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以后无论学习哪个大洲或国家的地形与河流,不用教师教,只要有地图,学生就能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去分析并得出结论。该节课,在教师介绍了三种辨认地势高低的方法后,出示了一张美国地形图,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分析美国的地势与河流特点,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这样的学习,学生兴趣高,从而也有一种成就感,所以他们愿意学,有兴趣学。

 三、学习方式改变使学生感兴趣
 课改后学生由过去以传授式为主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地理情境创设的体验式、研究式、开放式的学习,学生再也不是“接水罐”式的学习,而是与教师一起寻找水源。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由学生自己去体验获得成功的欢乐。如通过演讲、讨论、调查、现代化教学手段、地理热点问题交流等方式去获取知识,这种多样式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高涨。

 四、师生关系改变使学生感兴趣
 在与学生一同讨论、调查、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近了。

 以前是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教师是权威,而现在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探索知识,在探索知识的时候教师起的是引导者与服务者的作用。可能在有些方面教师知道的不如学生多,这时,教师要放下架子,虚心向学生学习。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同时也得到了学生的尊重。

 课改后,在与学生的共同学习中,教师不仅能蹲下来跟学生说话,还能恰如其分地与学生打成一片,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愿意学,愿意做,愿意主动去发现问题,愿意去寻找答案,愿意去解决困难。

 由此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改的关键,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关键。

 (一)制约课改最大的阻力是教师
 课改后的课堂开放了,主动权在学生的手里,能否随课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取决于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有一定的储备,才能根据课堂中学生对问题的反映,及时做出准确、恰当的评价与分析。尤其是课改后教科书的作用发生了改变,课改前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课改后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教科书中的知识不过是沧海一粟,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的能力与知识储备。

 (二)先要有教师间的合作性学习,教师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合作性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这对于课改的教师来说何尝不是这样的呢!课改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也是一场挑战,只有教师间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才能共同提高。如通过我区的教研活动,大家一起备课,共同探讨,介绍经验,发表意见,使每个教师在合作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再如,四十六中学为了使地理教师合作的更好,便于研究和讨论,四个地理教师同时上课改年级的课。同时,增加备课次数。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月都推出一节课,大家一起评课,共同总结,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这样的合作性交流中,教师都感到受益匪浅。

 上网查资料、课件的制作、多媒体的展示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学生来说越来越熟悉,作为教师,要想满足学生的需要,跟上学生的步伐,必须尽快掌握现代化信息手段。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3.10.13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