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新教材教学体会 - 教材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教材论坛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新教材教学体会
吉林省东丰县实验中学 安学文
2003-10-24 14:13:50 来源: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新教材力求显现或适用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并与学生的学习经验联系在一起。各单元的内容大多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尤其是第五单元中的第、二课——《身边的故事》直接选取学生身边所熟悉的或者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不可分的具体事物,诸如家庭、服饰、文字、书籍等,介绍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过程。这类事例非常适合于教师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和身边熟悉的点滴事物出发去感受变化、感受历史;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变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历史就在我们身边”的正确认识。
新教材设置了《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四单元),向学生展示不同区域人们生活的特点。例如第二课《与山为邻》,山区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利用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营造出了美好的生活图景;在天山“垂直的牧场”上,有四季放牧的畜牧业特色;在哀牢山区“如画的梯田”里,有水稻种植业的壮观场景;在阿尔卑斯山区“热闹的山谷”中,有令人神往的滑雪胜地,游泳业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形成自主学习体系
新教材的编写高度重视“以学生发展为本”,始终考虑到如何才能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课文的主体是基于有意义的案例或问题展开的,并且力求有机地融入各种“动脑”或“动手”的活动设计。这些设计,注重为启动学生思维提供路径,注意为学生思维的拓展留有空间。
其次,新教材图文并茂,课文有丰富的图像,与文字相辅相成。在教材中各种图像资料占有很大比重,不再处于附属地位,而是与文字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生动灵活的教材内容。例如,新教材在讲述母亲河长江与黄河各河段的主要特征时,是采取地图(河流流域图)与照片(各河段取一、两个典型的景观)相结合并辅以“讲解员”解说图文资料的方式完成的。这种方式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第三,新教材淡化某些概念的学科规范,试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或案例的描述,使学生逐步领悟出有关知识的学科意义。例如,关于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的概念,新教材没有直接给出,而是利用相关的地理分布图(含图例和注记)、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在彩色图册中),让学生自己通过理解、分析去归纳出什么是等温线、等降水量线。这样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四,新教材的语言在规范、简练、平实的前提下,力求生动、形象、通俗,避免成人化。尤其是课题的设计,颇具匠心。例如,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中,“家住平原”“与山为邻”“傍水而居”“草原人家”“干旱的宝地”“文明的中心”等一系列生动、形象的课题,使新教材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最后,新教材加大了“活动”的力度,能够更多地开展探究性学习。作为教学内容重要组成部分的“活动”,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教学过程中操作简单的活动(如导游、度假者或其他类型的角色扮演等);二是各课后面类似于习题的自我测评;三是每个单元后面的综合探究活动。这三者既层层递进,又各有分工。这些活动不仅构筑起了完整的自主学习的体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活动。新教材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启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理念。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同时,师生之间形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上课意味着人人参与和平等对话,教师的角色定位与以往相比也发生了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简而言之,新教材有利于师生之间互动、互惠的新型教学关系的形成。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3.10.13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