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图书分类 -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自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版别索引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以隐喻的方式安静地写诗——评西篱诗集《随水而来》(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教材图书查询






综合查询 分类查询
查询新闻




最新可供书目

呼吸支持与重症肺炎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商标法原理与诉讼实务

郑州大学出版社


进口竞争对中国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中华源·河南故事:书法

河南大学出版社


足球训练基本理念与基本方法概论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主页 > 书评园地
以隐喻的方式安静地写诗——评西篱诗集《随水而来》(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黄俊怡
2023-12-29 08:52:42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随水而来》(订购

西篱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诗人往往是孤独的,富有思辨的诗人西篱在诗歌写作中也很难逃避“孤独”这一词汇,并在诗间有所提及。古来哲者皆孤独,孤独不是贬义,也不是对外在的完全孤立。孤独是深层的东西,造就了诗人人格的独立。正是由于孤独感占据人内在的一部分,让人学会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的顿悟。西篱在《因为如此敏感》中呈现了诗人见微知著,与生俱来对事物的洞悉力,西篱在诗中说她自年少时便有了“孤独”的体会。自古诗人多寂寥,唐代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种意境过于苍凉,西篱诗歌中对孤独意境的描写则有别于此,她更多是通过外在事物表达了她的思考,这种内在的觉知力,是她步入诗歌世界的先决条件,亦即为人言:“写诗学文,要有天赋。”当然天赋一半是先天决定,另一半要追溯到诗人本身的学养渊源。西篱的父亲是学中文的,自小潜移默化,加以花溪的潺潺流水,这在有形无形中对她的熏陶与影响也许不无相关。

  西篱早期的诗歌中,表现出敏锐的决断力和浓烈的主观意识,如《因为如此敏感》:“正因为如此敏感/我不能走向你们中间”,哪怕她宁可选择独立的行走方式并保持矜持。她的诗歌里有深沉的思索,故她没有盲目地一味追随世俗,从孤独的思辨开始,是西篱走向诗歌的必然。正如她在序言中说及写诗的因由:“说出那些经历过、意识到和感受到却不能表达的东西”,诗人保持独立的思考,以隐喻的方式安静地写诗,并藉此以歌者的姿态完成对自我某段历程的表述。《随水而来》所具有的抒情和隐喻,正是诗人赖以诠释的内心秘密。诗歌是含蓄的语言,西篱的诗歌具有隐蔽及深邃,当你读西篱诗歌的时候,需要用心去体会,才能感受其诗中的意境,或许才可汲取其丰厚的诗意。

  读西篱的诗歌,不由发觉,诗人的思想深度是从其学养所积累出来的,并不是一朝一夕所铸就。《随水而来》的诗歌风格典雅中透着深远的意境。故乡原野上的树、云贵高原山巅上的花瓣、翻过的山冈,还有初秋的雨给了她诗歌浓浓的才情,也是诗人产生诗歌和思想的源头,她通过诗歌随水而来,随水返回原地,从云贵高原一组又一组优美的风景,循着诗人来时的路,从源头上进行追溯。

  生活积淀,在人生哲学的取舍上,西篱是不含糊的。在《某种时候》,西篱说:“世上独一无二的东西并非珠宝,亦不是华服美食。”她说她唯独不能接受世俗的仇恨。这是西篱诠释自我豁达、善良的为人处世哲学,她对生活的要求看起来很简单,她总是用“微笑”一词,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幻。

  诗歌的深邃取决于思想的高度。读西篱的诗,常见她时有留白,她并不会直接说出她的真实心境所要表达的东西,而是“不说而说”,更多是让读者去体会,这有一种生活中的“禅”,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然而西篱的诗歌并不晦涩,细细品味,你仍然能从她的意境中读出其理所然来。在《人们那样注视着我》中,她写道:“在我后半生的时光里/还有什么东西不能消遣/但是——消遣/我不是为这个而来的”,写得干脆利落,诗人的自我告白,掷地有声。伤痛是属于过去的,面对现实,她报之以“微笑”,想必她深知生活的意义和自己的使命所在,西篱在自我剖析中,呈现了难得的独立意识和清醒。屈原《渔父》曰:“举世独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西篱“只有一杯酒”,度世、省己亦是这样澄澈,这样清醒。

  西篱诗歌的隐喻,通常通过一个场景来完成。譬如,她以音符表达个人的情感状态。在此可列举《抚摸这种音乐》《萨克斯的梦歌》为证,诗人以音乐作为意象,实则埋藏了个人对情感的理解和时代的追溯,诗歌的语言是沉静的,叙述也是沉静的,同样,《屋子里不会有人来了》也有一种表现出对旧时光静谧的追溯。

  当然,不可否认,尽管西篱的诗歌浮动过一些忧郁的气息,但这并不等同于悲剧主义。如《随水而来》第十五节,“凡世间的美/都将赋予你/那些瞬时即逝的东西/亦如你的存在”,写得尤为通透而具有哲理性。美在此是一种意象,它可以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难以捉摸的,自古至今,诗人们前赴后继选择对“美”的含义解读并不鲜见,到了近代,由此亦有引发出“悲剧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多种方式的定义,西篱的诗有一种透彻说理的认知意识。美的短暂,诚如西篱所诠释的,世间的事物并不是永恒的,“存在”只是某个瞬间,转瞬即逝。不但是事与事之间,物与物关联,即是人与人的因缘,聚散无常,亦常有之。诗人对意象“美”的解读,抱持正确的诗观。

  我认为《随水而来》是诗人走过半生心路历程,属于她个人的一部史诗,全诗对回首半生是一次沉淀的过滤,有惆怅,也有让人看到希望的部分。如诗人以“一朵花”“一株自然植物”为意象,观照自己:“我熟悉你颓废的过程/同时对你重振生机/充满了信任”。如《我的心在秋季醒来》有“深红和浅紫的树叶”“泉水”“阳光”,打破了秋季给人惆怅和忧伤的印象,给人秋天仍深藏勃发的生机。尽管西篱的诗歌呈现了忧伤的基调,她并没有刻意营造悲观的情愫,相反,她很快从中自愈,这体现出她对诗歌的思想表达不论是从描写的基调色彩,还是从语言的掌控力都有着自己拿捏的尺度。

  鲁迅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就其诗歌而言,我认为,西篱并非徘徊在人生边缘的忧郁主义者,因此,我更愿意把西篱的诗歌归宿回到现实主义范畴。如组诗《随水而来》,呈现出对现实世界充满希冀,她在写“起风的时候”时写道:“因此我要和风一起/穿过那边的树林/为每一条石径/拔尽杂草/起风的时候一切被我率领”。从这一节里,仍可窥见诗人被南方平原自然的气息所深深吸引,从《随水而来》另一个侧面,所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贴近自然的,热爱生活的,真实的西篱。

  本文原载于《湛江日报》2023年12月24日A05版。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内容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西篱诗集《随水而来》:烦嚣难以遮蔽的深邃与宁静 (2023.10.17 9:02:59)
  • 温柔的沉默——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随水而来》 (2023.04.24 8:58:43)
  • 西篱诗集《随水而来》:诗歌的动态奇幻之美(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23.03.24 14:32:43)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随水而来》:第五季的神圣 (2022.10.28 9:46:05)
  •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专业分类
    经济学  公共课与文化课  政治法律  教育学  文学艺术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计算机/网络  管理学  其他  外语  哲学
    用途分类
    大学本科教材 大学本科以上教材 大学教学参考书 考研用书 自学考试教材 高职高专教材 中职、中专类教材 中小学教材、教辅
    电大用书 学术专著 考试辅导类图书 工具书 培训教材 其他
    中图法分类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工业技术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综合性图书  文学  艺术  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总论  数理科学和化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学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总论  政治、法律  军事  经济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农业科学
    教材征订
    公共课类 外语类 文科类 艺术体育类 理工类 医药卫生类 农林牧渔类 电大类 高职高专类
    中职技术类 继续教育类 馆配类 其它
    版别索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更多...
    网上购书指南
    一、我的账户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修改用户密码
    修改个人资料
    二、查询图书
    快速查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三、订购图书
    第一步点击“订购”按钮
    第二步确定收货人信息
    第三步提交订单
    存书架
    四、邮购方式
    普通邮寄
    特快专递
    五、付款方式
    支付宝
    邮局汇款
    六、我的订单
    查询订单
    修改或取消订单
    联系我们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