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图书分类 -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自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版别索引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厦门大学出版社特聘编审(原社长)蒋东明:传统出版业转型线上,数字出版之路会遇到哪些“坑”? - 社长总编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教材图书查询






综合查询 分类查询
查询新闻




最新可供书目

闽南话教程(第三版)

厦门大学出版社


中国工艺美术史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长城:中国的象征

燕山大学出版社


海登·怀特历史诗学重估

郑州大学出版社


大众媒介语言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主页 > 社长总编论坛
厦门大学出版社特聘编审(原社长)蒋东明:传统出版业转型线上,数字出版之路会遇到哪些“坑”?
2021-01-11 09:10:31  来源:出版商务网2020年12月14日 
 

  编者按:出版业陆续开发数字出版的当下,疫情的来临更是加速了将线下业务拓展到线上的进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听到不同的声音:数字出版会不会加速纸质书的消亡?实体书店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厦门大学出版社原社长蒋东明给出了看法。

  数字出版是人类文化的数字化传承。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知识传播的单向性,使得作者、读者得以交流互动;他提供了无处不在,方便及时的信息内容,并具有主动推送和单项检索的诱人功能;他也颠覆了传统书店的购书行为,不可思议的低折扣和方便的物流配送,使人们认为传统书店正在沦为网络书店的免费橱窗。

  套用一句名言,这是一个最美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网络时代,数字出版所展现的美妙优势,令网络技术商手舞足蹈,也使传统出版业者坐立不安。在传统与数字的风云变幻中,人们或欢呼雀跃,甚嚣尘上;或妄自菲薄,身影黯然。我们多么需要借一双慧眼,把这纷扰的世界看个明白。

  实体书店会关门吗?

  爱书的人都知道,仅两年的功夫,多家知名的书店纷纷倒闭,尤其是2011年10月,正值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在厦门举办期间,有着厦门情结的“光合作用书房”宣布歇业,更是让舆论重新关注这个行业的生存困境。而在淘宝、当当、京东商城、易购等财大气粗的网络书店以一种昂扬的姿态杀入图书发行业,对于需要高昂成本的书店,关门就只能是他们无奈的选择。

  另一方面,2011年我国大陆地区出版单位共出版图书37万种,较上一年增长12.5%;报纸总印数467.2亿份,比上一年增长3.4%;期刊总印数32.9亿,也比上一年增长2.2%,图书和报刊均创历史新高。也就是说,尽管数字出版的营业收入1377.9亿,比增31.0%,是最大的赢家,但纸介质出版物在数字阅读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仍然有发展的空间,读者购买阅读的纸质书的量在持续增加,“书店关门”现象更多是由于网络渠道分流所致。

  书店作为文化交流和文化品位的象征,仍是不可或缺的。只是未来的书店需要政府的刻意扶持和功能的不断创新。书店应不仅只有售书的单一功能,在这典雅、温馨的环境里,在开放的WiFi网络环境中,读者从网上浏览、收听、娱乐,享受到试读、交友,思想交流的乐趣。当他兴致满满地从书架上取下自己喜爱的书,或是留下自己中意的书单,等待着送书上门。

  书店,您仍是读书人最喜爱的场所。

  纸书会消亡吗?

  在书店劲吹“关门风”时,又适逢“苹果”等数字产品大行其道。人们到处追捧iPad、iPhone等手持阅读器,其强大的链接功能和全新的声、像视觉效果,方便快捷的网络阅读体验,使人们认为,纸质图书存在的意义会越来越模糊。权威调查显示,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人群中,40岁以下人群就达85.2%,因此有人急不可待地高呼,不出20年,纸书就会消亡,最多也只能占出版物的20%,他的存在只是一种怀旧的情愫,或者说是有钱人的装饰品。

  与“纸书消亡论”相对立的另一种说法,就是传统出版物的纸书所呈现的美感是无法取代的。手捧一卷纸书品读和抱着一个电子阅读器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纸书的厚重感是电子书永远无法表达的。纸书的装帧设计、字体、排版和插图、纸的物理肌理、书本散发的淡淡墨香,本身就是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一部分,也是吸引读者购买欲望的要素。对大多数作者来说,在网络上看到自己的作品只是电脑文件,好像与他没有关系,只有拿在手中沉甸甸的书,才是自己的心血成果。甚至是网络写手,也在热衷于出版纸质图书。易中天教授更形象地说:“好的作品放在电子阅读器读,就像满汉全席盛在塑料盘里一样毫无美感。”

  从碎片化阅读与系统化学习的不同需求来看,数字阅读与纸质书阅读在这两方面各显其能。以浏览、搜索、便捷了解资讯为主要目的的碎片化阅读,网络的数字阅读优势可以征服读者;而以教育、研究为目的的阅读,纸质读物则更为读者喜爱。华文读物的主要读者对象在中国,因此现实的国情是不可逾越的。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我国大部分国民教育的教材还只能是纸质书籍,所谓“电子书包”还难以成为现实;我国50岁以上的人群占总人口25%,这个年龄层次阅读纸质书的习惯是难以改变的;特别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现在还在为解决图书数量不足而努力,数字阅读对他们来说仍是遥远的梦想。

  因此,我们可以说,纸质书是不会消亡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习惯数字阅读人群的增长,某些门类的纸质书籍和报刊,如新闻、工具书等会失去不小的份额,而这失去的部分将让位给数字读物,最终将会出现某种共存的平衡。

  我们喜爱数字空间的多彩绚丽,但对纸质图书却也情有独钟。

  “内容为王”了吗?

  虽然数字出版是一种全新的出版形式,但其本质仍然是出版。出版的策划、编辑、装帧、印制、传播的活动以及传播知识、交流思想、教育培养、文化积累的本质属性没有改变。因此人们认为数字化转变的是载体,永恒不变的是优秀的内容,“内容为王”的法则永远适合。

  但在数字出版新媒体的产业链中,以出版单位为核心的内容提供商却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如电子阅读器Kindle唱主角的是亚马逊,而iPad后台老板是技术巨头苹果公司。在中国手机出版的产业链中,移动运营商的支配地位无法撼动。换句话说,面对财大气粗的数字出版运营商,内容提供者要想加入其中,分得一杯羹,也只能任人宰割,哪还有王者风范。我们甚至看到运营商将书按3元、5元包销售,或不论内容质量,通通都标9.99美元销售,电子书在数字出版商那里成了按字节计算的信息流量。他们还抛出比传统出版业更高的稿酬去发展穿越、玄幻、言情等原创文学,金钱与技术拥有者还来不及或者根本不想培养专业素养,就已经迫不及待地要投入出版战场了。

  出版业是产业,更是专业性很强的文化事业。出版的本质意义在于文化的整合、积累与传播,担负着思想引导和科学教育的责任。因此出版人需要有很强的编辑专业知识,更需要有行业的职业操守和人文关怀。“要以赚钱为第一目的,就别进出版这一行”的古训,已为古今中外的实践所证实并将继续证实。从表面上看,手持阅读器生产商和网络商都拥有“海量”的阅读资源,但与这些海量资源相伴的是海量的“文化垃圾”。
大多数的网络文学属于一次性快餐式消费品,优秀作品还是凤毛麟角,甚至大量是色情文学,读者很难在大量的“文化垃圾”中挑选出适合自己阅读的文章。文化快餐多了,人们只能追求快阅读、浅阅读,必将影响健康思想营养的吸收,长期下去,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就将岌岌可危。

  因此,传统出版业者应该坚信自己的编辑优势,坚守自己的出版理念,掌握优秀的内容资源,在策划、编辑、加工等专业方面做到高水平、高质量,把真正优秀的精神食粮奉献给读者。当泥沙俱下的海量资源令读者感到愤怒时,当整个社会回归理性阅读时,“内容为王”就会成为真正的法则。到那时,一部优秀作品一定是包含优质的内容质量,高水平的编辑能力和令人耳目一新的多媒体数字技术。

  我们喜爱阅读好作品,但我们需要戴上防护镜去淘宝。

  版权保护问题有解吗?

  网上盗版泛滥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从2005年的谷歌网上图书馆侵权事件,到2011年“百度文库侵权门”以及2012年盛大文学被诉侵权案,网络著作权侵权事件层出不穷。网络商的“零版税使用”和“自由传播,填平信息鸿沟”的说法,为其大范围侵权行为竖起挡箭牌。而传统出版的“版权保护,付费使用”则是尊重版权人的权益,让作者的劳动付出能得到相应的回报,使优秀作品能不断产生。毫无疑问,数字版权的“免费大餐”,侵权者的暴敛豪夺将严重损害作者的利益,断送出版业的美好前程。

  版权保护的关键是意识而不是技术。现代版权意识对使用作品是“付费使用而不是免费大餐”。但人们对网络阅读的免费使用已经习以为常,即使有人付费下载阅读,也会免费传播。网络技术商靠广告收入和免费豪取他人作品获利,电子阅读器商家靠免费提供他人作品来推销自己的产品,这种“鲨鱼”式的行为,破坏了出版传媒的产业链,因而是不能持久的。

  在新媒体时代,版权保护法规的滞后也是全球性问题。美国司法部起诉苹果公司垄断和操纵电子书价格,是数字时代新的法律课题。在我国,知名作家贾平凹将其小说《古炉》版权既授人民文学出版社纸质书,又将电子版权授予网易读书频道独家使用,此“一女二嫁”行为带来版权诉争。出版社称“数字版权是依附于传统纸质出版权而存在的,是一种邻接权,不是独立于版权之外的一种权利,是专有出版权的组成部分”。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那么应如何界定数字版权的“游戏规则”呢?凡此种种,都说明数字时代版权保护任重道远。

  “免费大餐”固然诱人,但我们知道那是不能长久的。

  作品出版需要门槛吗?

  在中国大陆地区,出版往往狭义地指具有新闻出版总署审批的具有出版资质的出版社的出版活动。即使在海外,作品的发表也是通过出版社来实现的。

  然而,在新媒体时代,出版业的主体多样化,出现了很多非常规的出版对手,产生了与传统出版不同的出版活动,像苹果、亚马逊、汉王等。中国最大的“手机出版社”不是来自传统的出版业,而是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他们除了向传统出版社购买电子书版权,也直接向作者购买作品发布。甚至于作者可以不通过出版社,直接将内容通过网络实现自己作品的发布和交易。而人们关心的网上开设博客,发表博文,是否也是一种出版行为。

  从出版的定义来看,网络发布符合“可以复制、便于传播”的特点,但出版的根本属性是“选择与编辑”。如果“人人都能出版”的时代来临,我们的出版需要门槛吗?从出版的本质意义来说,出版活动是引领思想、积累文化、传播科学,因此作品的出版要达到一定的标准,能给读者提供积极的、正面的、准确的知识。

  人类接受知识的途径很大程度是通过读书获得的,传统出版社在图书出版过程中,有严格的选题申报制度、质量控制体系和专业标准要求。在内容的思想性、知识的科学性、语言的规范性和文字差错率方面都有严格要求,彰显对读者负责的专业态度,从而使出版物成为读者可信赖的知识载体。图书的这一作用,说明出版不仅需要门槛,而且要有一定高度的门槛。

  出版是一门专业,而专业就一定是有价值的。

  出版业的新天地在哪里?

  出版业在数字化时代一定要寻找自己发展空间。在出版的形式上,出版业者正在摸索的所谓“主动出版”、“个性化出版”、“按需印刷”,就是要走出传统出版的桎梏,更加贴近读者的需求。

  “主动出版”就是在传统出版物的单一内容基础上,链接大量相关信息,随时可以扩展和延伸知识,让读者成为阅读的主人,而不是跟着作者、编辑的思路行走;“个性化出版”则是根据读者个体的阅读需求,量身定做其所需的内容,甚至于在装帧设计、开本、纸张选择上也凸显个性化;“按需出版”就是照顾到作者、读者的需求,从内容、形式、册数上准确服务到每个个体。

  数字出版改变的是内容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无法改变内容本身对读者的吸引力。

  所以,出版业要做的就是提供经过专业编辑后的优质内容。

  我们还是要充满信心地说——内容为王。

  *本文节选自《遇见出版》,原文标题《数字出版,想说爱你不容易》

来源:出版商务网2020年12月14日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专业分类
经济学  公共课与文化课  政治法律  教育学  文学艺术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计算机/网络  管理学  其他  外语  哲学
用途分类
大学本科教材 大学本科以上教材 大学教学参考书 考研用书 自学考试教材 高职高专教材 中职、中专类教材 中小学教材、教辅
电大用书 学术专著 考试辅导类图书 工具书 培训教材 其他
中图法分类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工业技术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综合性图书  文学  艺术  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总论  数理科学和化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学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总论  政治、法律  军事  经济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农业科学
教材征订
公共课类 外语类 文科类 艺术体育类 理工类 医药卫生类 农林牧渔类 电大类 高职高专类
中职技术类 继续教育类 馆配类 其它
版别索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更多...
网上购书指南
一、我的账户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修改用户密码
修改个人资料
二、查询图书
快速查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三、订购图书
第一步点击“订购”按钮
第二步确定收货人信息
第三步提交订单
存书架
四、邮购方式
普通邮寄
特快专递
五、付款方式
支付宝
邮局汇款
六、我的订单
查询订单
修改或取消订单
联系我们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