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图书分类 -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自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版别索引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浙江大学出版社总编辑袁亚春:好书之“好” - 社长总编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教材图书查询






综合查询 分类查询
查询新闻




最新可供书目

闽南话教程(第三版)

厦门大学出版社


中国工艺美术史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长城:中国的象征

燕山大学出版社


海登·怀特历史诗学重估

郑州大学出版社


大众媒介语言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主页 > 社长总编论坛
浙江大学出版社总编辑袁亚春:好书之“好”
2021-01-30 00:00:02  来源:牧心手记 
 

  记得我曾经很随意写过一篇东西,叫《人一生能读多少书》,后来电脑上找不见了,文章的大概意思是,人一辈子不过3万多天,很短,除去年少读不了书、年老没精力读书,哪怕你去头去尾花70年在读书,一周读一本,一年不过能读50本,一生也不过能读完3500本。所以趁还没老迈得读不进,赶紧去读书。现在想想,能去做这种算术题的,大概也只是书呆子做数字游戏。

  不过真认真起来,这事儿也不是没得聊。一生读3500本书,这是个相当理想化了的数字。中国2020年发布的国民阅读调查报告透露的一个数据是,每个成年人平均一年中阅读的纸质书为4.67本、电子书3.32本,合计7.99本,以此类推,人一生花70年读书也平均读不完350本纸质书。从另外一个更宽泛的视角,中国2020年一年出版新书17万种(由于疫情影响比上年下降了近12%),新书零售册数估计不到90亿册(按下降12%估计),若摊派到14亿人,人均也就6.5册不到。可见,无论从阅读需求,还是供应,人均就是那么几本!这么一想,读书真的是世界上最廉价、又最昂贵的事儿了。不错,廉价的是金钱,即便花50块钱买一本,一年也不过花二三百块钱,花1万多块钱就能满足一辈子的基本阅读需求,而这只是一个三四线城市买0.5平方米房子的价钱! 昂贵的是时间,人的欲望无限,人们得在不断抵御打游戏、郊游、睡觉甚至发呆的诱惑中,挤出难得的时间去翻书;从实际体验的角度,要放弃那些更能带来“快感”时间,转化为读书所形成的“机会成本”就会觉得很高。

  既然机会成本高,阅读就不得不从多角度来推动。政府自上而下提倡全民阅读是一个方面;出版机构基于自家产品所进行的营销宣传又是一个方面;传统媒体的推介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种渠道。如果不带商业色彩,媒体应该是最具有公信力的信息提供者;近年方兴未艾的新媒体也成为图书推介的重要途径,而且有越来越重要的趋势。

  从理论上讲,每年十几二十万种新书都是可供阅读的。但是,人作为个体,就只能读这么有限的几本,实实在在是“万中挑一”。于是,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读便成为重要的问题。政府部门、出版机构也推荐好书,但前者对内容往往有严格的审视,政治导向、价值取向和审美格调是最根本的选书标准;后者则总是选推自家出版的书,难免多了几分商业气;传统媒体荐书呢,除了几家做得专业的,多数对供书者的信息会有较大依赖,很难说选书者对选中的书有过深入的阅读体验。学者、意见领袖和专业人士的选书标准自是与众不同,他们比较超脱,更注重于图书的学术性、思想性或者话题性。所以,读者若要真正寻找到自己想读、适合自己读的书,光翻翻某个推荐书单、看看排行榜,那就远远不够了。

  年初,有几个比较有影响力的好书榜或媒体荐书榜陆续出台。 比如: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主导的有一定官方背景的“中国好书”每月榜,已选出110种;年榜进入评审,尚未出结果。这个榜单被列入国家对国有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核的指标体系,所以出版社老总往往趋之若鹜,在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理事群里,发现谁一提到这个榜单,大伙儿就特别起劲,可见其分量。这个榜单注重主题出版和通俗读物,2020年的每月榜未见浙大出版社图书的踪影,表明浙大社在主题出版和通俗理论读物出版还是明显的“短板”。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评选的“2020年度好书榜”,分主题出版、人文社科、科技、童书等也已评出30种,评选导向与图书评论学会的“中国好书”类似,注重主题出版图书,对学术书也相对有一定关注。这个榜单浙大版图书没有明显优势,虽往年有进入,2020年还是缺席。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0年度影响力图书”,分主题出版、文学、人文社科、教育艺术、生活科普、童书、财经等7大类共选出 144 种影响力图书。这个榜单分类齐全,选书规模也大,而且有月榜的基础积累,算是比较认真选书的一个综合平台。浙大出版社在人文社科、财经类别中入选了 2 种,而在主题出版、文学等类别中没有书入选,入选的都是学术图书。

  新京报推出“2020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十种好书”,新京报在读者心目中的分量不轻,这次推出最后的10本书,也都是经受了层层筛选,浙大出版社有 1 种原创学术书名列其中,这还是蛮让人感到欣慰的。

  中华读书报“2020年度十大好书”,分文学、历史、传记、人文社科、童书等五大分类总计90种好书,以及“2021开年值得关注的45种人文社科图书”。读书报的受众分布在知识精英圈,我是一直比较看重的,他们的选书标准比较专,甚至有些高冷。浙大出版社这次无缘“十大”,但在分榜的90种好书和45种值得关注图书中,共计有2种入选。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组织评选的“2020年度经济学图书100种”,按通俗、通识教材、新知与前沿、中国经济、金融、经济伦理、经济政策等13大类来遴选,应该比较专业。浙大出版社入选了 3 种,算是保持了近年来的领先态势。

  最新的两个图书榜单,是“2020百道好书榜”以及“2020百道原创好书榜”,都分9个类别,每类都有TOP 100,因而就各有900种“好书”。不同的只是,前者是以所有图书为对象的遴选,后者着眼于“原创”图书。按三石老师在第一个榜单中的说明,这实际是基于百道图书影响力数据平台和影响力指数而得出的信息,是追踪、综合了国内各类图书推荐力量后的好书“榜中榜”。由此可见,“百道”是较早意识到了各类推荐力量的不同价值和可信度,企图做出超脱于各种利益和视角局限的全民榜单的。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榜单,入选图书虽多,但从2020年全国新书17万种来衡量,也只占总数的 0.53%,不可谓不精。这个好书榜单上,浙大出版社在各分类好书TOP 100中共计入选11种(入选10种以上的出版社大概20家右),占全国的1.2%;而浙大版全年新书占全国的比例大约仅为0.53%。这从一个视角表明,浙大出版社好书的比例和影响力相对全国而言已经达到较高水准。浙大出版社以上所有入选图书基本上都是学术或轻学术图书,而且浙大旗下的“启真馆”策划的图书贡献了其中的很大一部分。而在原创好书各分类TOP 100中,浙大社共入选了14种(入选14种以上的出版社仅10家,大学社仅2家),占全国的1.5%强,表现相对更好一些。原创好书榜上,浙大社在财经、艺术鉴赏图书表现较为突出,所以这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大众和艺术出版部门的信心。

  以上不管什么类型的荐书信息,大多标以“好书”之谓。这就让人产生“何为好书”、“好书之‘好’者为何”之惑。

  对之,每个人都会尤其特殊的心理偏好和心中的“好书”标准,我自己也没有想得太明白,所谓“好书”,是不是指立意和内容很“好”的书? 或者是读起来“好看”的书? 甚至只是大家口中都说“好”的书? 抑或是能为阅读者带来“好处”的书?

  忽然想起几年前,我曾在杂志上发表过一篇论文,谈到衡量“精品”的几个维度,想来可能跟“好书”有些关联。现摘录一段:

  首先,在承载的内容方面,精品应该具有一定的学科引领和学术创新价值;或者具有较高的文化传承创新和知识传播价值;或者能精准地体现国家重大战略层面的需求。当然,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多样的、健康的文化消费需求,质量上乘的大众读物,也毫无疑问属于图书“精品”的范畴。

  其次,在审读和编辑加工质量方面,精品应该是通过编辑的精编细校打磨出来的,不但编校质量完全符合甚至超过国家规定的合格标准,而且在内容处理、语言表达等方面对原稿应该有实质性的提升。编校质量不合格的图书,哪怕内容再好,也不能称为精品,而只是对有可能成为精品的图书的一种糟蹋。知识的传播和流动,在到达最后的点之前,应是有节律并能次第增加价值的,当它们流过编辑出版环节时,理应有一个知识增进甚至整合的过程,精品更应该是这样。

  第三,在设计理念方面,精品的外在形式表达必须忠实地反映内容,体现高尚的审美情趣,符合主流的文化价值,并在这个基础上嵌入适度的个性表达和艺术创新。设计的最高境界,应是让读者更好地进入内容,而忽略了设计本身。
  
  第四,在制作工艺上,精品所用的制作材料,不一定是最贵的,但一定是最适合的;其工艺不一定最具创新性,但一定能最贴切地承载内容。有时简朴的制作,恰恰最符合绿色出版的健康理念。

  最后,随着中国学术和中国文化“走出去”进程的加快,随着数字、信息等现代技术与出版相融合趋势的凸显,真正的精品出版物也是天然具有国际化、数字化潜质和前景的。不能适时反映人们阅读方式和阅读趣味的变化,不能助力出版“走出去”甚至“走进去”的图书,也很难说是精品。

  这篇东西发表好多年了,但其观察的角度似乎还有一点参考价值。好书之“好”有千万种模样,不同的人群也有不同的喜好,我们很难用几句话“塑造”出一个标准出来。但至少也可以从立意(思想)、内容、设计、编校、制作等方面去做大致的一个考量。

  首先,从图书的立意视角,好书之“好”,应该体现在政治导向正确,“三观”端正,审美格调健康,至少所倡导的主题要符合社会主流价值,不违背公序良俗,这应该是底线。导向不正确,或“三观”不正、格调庸俗的书,即为坏书、烂事,好书之“好”便无从谈起。

  其次,从图书的内容视角,好书之“好”就比较多元。

  就学术图书、专业图书而言,好书之“好”,当然体现在学术创新性、学科引领或专业前沿拓展性方面。比如能把中国经济史上的“大分流”及其现代化问题讲透、讲深,而且能逻辑自洽;把北宋政治的核心特征—分权制衡的制度设计、追求国家与社会平衡的政策倾向、实施有效的批评纠错机制—梳理清楚,找到其内在动力和存在因素;甚至把中国高铁技术以全球的视角进行审视,分析清楚现代技术作用于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可能性与局限......这样的书就有其独特之“好”,就是实实在在的好书。

  就传统文化出版物而言,好书之”好“,体现在优秀文化的传承转化、创新发展价值,以及知识传播价值上。比如能将历代绘画艺术作品一一呈现,并阐明各类作品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差异、关联和发展线索的;能将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器物、制度,及其功能和文化意义梳理清楚;或者能将传统儒学精义通俗地讲解出来,并赋予其更多的趣味;甚至能将传统文化各个领域的知识熔于一炉,以最简洁的文字向读者提供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工具书......这样的书也就是无可替代的”好“书了。

 

  就时政类图书而言,好书之“好”,最重要的就是精准体现国家战略意图和战略需求,能正确解释当代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尤其是能找准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找到解决问题之道、之策、之法。比如能围绕经济转型与创新发展问题,找出转型发展的瓶颈、动力和出奇制胜的转折点;能宏观洞察历代改革成败得失,提出当前改革重点和关键点......这毫无疑问也是具有好书之“好”的可读之物。

 

  就教育类图书而言,能提供完整清晰的专业课程内容,体系合理、概念科学、阐述精准,具有专业知识拓展路径和方法的教材和参考书,也应该就是好书。

  当然,对于一家非学术出版机构来说,大量的还是满足人们的文学爱好和基本文化需求的大众通俗文化读物,这类读物之“好”,往往在于格调清新健康、意趣高远、文学性娱乐性和可读性强,能激励人奋发上进、品性趣味趋于高洁。比如文学名著、优秀的小说诗歌散文、杰出人物的传记、优秀的通俗历史读物,甚至雅俗共赏的游行游记和自然风光读物等等,写得好、编得好,也都能成为人人喜爱的好书。

  最后,从书的设计、编校、制作的视角,好书之“好”,在精致合理,在大气,在编校精细,在工艺材料适度。不少好书其实风格是很朴素的,很多过度的包装,恰恰损害了图书内容的合理呈现,也不符合绿色出版的理念。

  好书之“好”,不是贴标签贴出来的,更不是王婆卖瓜自夸出来的,而是作者真正用心创作出来、出版者用心编校出来、读者用心体会出来的,所以可以说是“合作”的产物。如果没有深入了解过,没有读过,没有比较过,就贸然说这本书好,那本书好,这其实是一件蛮危险的事情。除了一类书之外,那就是经典书。因为经典之成为经典,那是经过了千千万万人阅读的验证,经过了时间的考验,特别是在塑造人的基本精神品格和填充基本知识储备方面,经典书之“好”,现在的一般书难以企及,更无可替代!

  好书之人,本自当知好书之好,奈何当今每年出笼的新书太多,貌似精致的、无错误的庸书也不少,所以,荐书和榜单作为一种媒介、一种信息服务,自有其相当积极的意义。只是,作为“向导”,对好书之“好”也需了解清楚,交代清楚,甚至对其“好”中的不好之处也能指出一二。好书要挑好,好事也需做好,要让人家耗费时间精力之事,实在轻漫不得的。

来源:牧心手记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专业分类
经济学  公共课与文化课  政治法律  教育学  文学艺术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计算机/网络  管理学  其他  外语  哲学
用途分类
大学本科教材 大学本科以上教材 大学教学参考书 考研用书 自学考试教材 高职高专教材 中职、中专类教材 中小学教材、教辅
电大用书 学术专著 考试辅导类图书 工具书 培训教材 其他
中图法分类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工业技术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综合性图书  文学  艺术  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总论  数理科学和化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学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总论  政治、法律  军事  经济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农业科学
教材征订
公共课类 外语类 文科类 艺术体育类 理工类 医药卫生类 农林牧渔类 电大类 高职高专类
中职技术类 继续教育类 馆配类 其它
版别索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更多...
网上购书指南
一、我的账户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修改用户密码
修改个人资料
二、查询图书
快速查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三、订购图书
第一步点击“订购”按钮
第二步确定收货人信息
第三步提交订单
存书架
四、邮购方式
普通邮寄
特快专递
五、付款方式
支付宝
邮局汇款
六、我的订单
查询订单
修改或取消订单
联系我们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