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主题出版物封面“命题”设计中的色彩与构图布局方法研究——以西安交通大学“西迁精神”主题图书封面设计为例 - 大学出版与主题出版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大学出版与主题出版
主题出版物封面“命题”设计中的色彩与构图布局方法研究——以西安交通大学“西迁精神”主题图书封面设计为例
(“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主题征文优秀论文)
荣西(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21-12-21 17:26:43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摘要:本文以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迁精神”主题图书封面“命题”设计为例,围绕封面设计元素中的色彩的选择与图形的布局,以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写意、写实、白描等传统技法为创作设计的基石方法,归纳总结主题出版图书“命题”设计的历史感和特质,以具体实例阐述了上述方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式。以望为设计师在主题出版类图书封面的“命题”设计中,提供一种借鉴和参考思路。
    关键词:主题出版 封面设计 色彩与构图 布局

    主题出版是发挥出版记录历史、宣传真理、资政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也是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有效渠道[1]。以西迁精神,即弘扬“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选题内容的出版,就属于以真实具体的方法触碰历史印迹,深度探索主题情感脉络的主题出版。

    图书封面设计属于视觉传达艺术,是基于合理运用图书封面设计三元素:文字、图形、色彩,而设计、布局、构建的,也是从属于图书内容的命题创作设计艺术。优秀的封面设计具有烘托感和穿透性,会使读者被图书设计的美誉感和力量感所吸引、感染,实现以设计的方式吸引读者、引导读者,从而使图书设计升华成为读者最先欣赏感悟到的艺术作品[2]。以“西迁精神”为主题的图书封面设计,就成为恰似“高考作文题”一样重要的命题式创作设计。如《耄耋回望青春》封面(见图1)以时光年轮交融的空间构图将主题内容和交大情怀映入眼帘,整体以单纯简洁的色彩和设计语言构建出表达主题图书的完整创意。

图1 《耄耋回望青春》封面设计

    互联网时代,设计的手段、载体都在变化发展,同时读者的需求变化更快,也促使图书出版的节奏加快。这就势必在主题出版图书封面的“命题”创作设计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跑题式的设计失误。

    如何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绘画技法,实现主题出版图书中色彩与构图的合理布局,既能表现出主题的鲜明、寓意的深刻、内涵的丰富、现代美学内涵的彰显,又能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的文化构想,减少不必要的失误,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主题出版“命题”设计中应当规避的几类失误

    主题出版物具有深厚的历史性和渊源性,同时又具有阐述、传播主流思想意识和主体意识形态的规定性的特质。这也成为这类图书的创作设计不同于一般图书的特殊性。“主题”的把握和领悟不透彻,创作设计时就会在历史图片选取中出现断章取义式的失误,或者错误突出,严重失实。不仅没能很好体现主题出版物的历史感,反而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主题出版的价值和意义。

    失误之一,设计取“色”中显得过于单调或过于繁杂。“解题”设计中在以选择的颜色进行整体布局时,出现为逃避色彩杂乱而过度简单化,或为避免色彩单一而过度叠加各种颜色。究其根源在于色彩元素的选择使用中,仅仅停留在取而用之的单一层面上,导致颜色在构图中显得杂乱或苍白,毫无选“色”的力量感和情感因素的表达体现,使得色彩元素的组合无法实现主题出版图书创作设计的艺术性。这类设计的作品就属于典型的用“色”简单化摆放、堆砌而非基于设计的精髓--创作。

    失误之二,设计取材中失实式的构图布局。对主题出版的命题设计中所针对的“命题”认知不深、理解不透,在选择以突出“主题”为历史的设计元素和符号设计布局来构图时,所选取的图片、符号在代表性和普遍认同感层面上存在明显不足,或出现既突兀又失实的设计。设计取材的失实,是主题出版命题设计中典型的“跑题”式设计。

    二、以传统技法实现“西迁”主题出版图书的“命题”创作设计

    “交通大学西迁主题出版物”是中国近代教育的记忆,既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回顾与总结,也是几代中国教育人溯源光辉、展望未来的情感诉求。交通大学西迁主题出版就是以讴歌时代风尚,揭示百年交大优秀传统,颂扬西迁精神为主旨的系列图书。由此所定格的图形概念和个性符号,都应是一种共性的图形形态。“西迁”主题出版图书设计的图形化语言和色彩表现,增强了图像与色彩的视觉魅力,放大了读者的想象空间。围绕主题出版的“命题”设计,最重要的是能反映主题出版的特有气质,让书籍显得庄重典雅,同时又富有美誉感,如《西迁岁月》封面(见图2)。以黑白基色再以传统的木刻表现手法构建布局图形的创意,其简洁时尚主题突出,颇具现代设计气息。

2 《西迁岁月》 封面设计

    (一)先懂“题”再扣“题” 方才实现解“题”

    首先,与作者、同行、责编针对“命题”设计的构图草稿,相互充分交流设计思路,探讨碰撞构图寓意,同时反复推敲打磨交流与反复核实史料是不断完善设计的关键途径,这也是修正完善“解”题思路方向是否正确,避免出现设计失误的重要环节。其次,图书的书名都是作者高度概括图书内容后凝练的结晶,更是主题出版类图书之“眼”和“魂”。设计者只有紧扣书名这个“命题”设计关键点,于反复筛选创作中融入创作设计的情感元素和寓意内涵,才能提高在主题出版类图书的“破”题而“解”题的精确度。第三,设计者需要在不断提高完善自身设计专业的内功和综合的文化、历史底蕴素养的基础上,从传统文化诸多技法、内涵中汲取营养,使之真正成为从属于自身的熟练的创作设计的语言工具,把设计者的情感、朴素的特质、平和的镜像交融于主题出版的“命题”设计之中,形成充满韵味的设计风格。自我素养的沉淀积累才是读懂悟透命题中“题干”的基础。

    (二)以“计白当黑”虚实互补,破解“命题”设计的色彩困扰

    日本国际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教授对“颜色”的解读是:“人对颜色的感受是一个综合体。颜色不只是视觉的,它与我们全部的感知都相关的。标准的颜色系统只是从颜色这一错综复杂的东西里提取其物理和视觉特性创造出来的有序排列而已”[3]。色彩是“命题”设计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颜色的差异给人的心理感受千差万别,体现和渲染的情感属性也不同,当这种不同的属性体验与书籍的内容、品质起来时,才能促使读者在色彩的直观感受中体味书籍的内容和精神。

    1.本着“留白”技法的空间运用,破解“命题”设计的色彩困扰

    留白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这种技法相比直接用多彩繁色来构图渲染表达显得更含蓄内敛,构图中留白处与着墨处都从属于整体创作设计的画面布局。以“留白”的手法来表现彩色,既去除琐碎与繁杂,又去繁而存简,实现实与虚、显与隐、有限与无限的高度统一,让视觉明晰透彻,唤起读者的情感和遐象,展现出一种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的传统东方韵之美感。“我们的习惯、联想、审美等给色彩披上了感情的轻纱,并由此引发出色彩的象征性及对于不同色彩的好恶感,色彩的感情及象征意义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4]。如《百年粹厉电光开》、交通大学西迁:使命、抉择与挑战》封面(见图3),分别将单纯的白色和红色作为色彩构图的主体,突出主题出版的纯净感与想象空间感,突出了端正、厚重和充满正义的严肃氛围。这种以设计“留白”的技法将设计的朴素元素和内容直接表达出来,以简洁突出整体构图布局的震撼力。

图3 《百年粹厉电光开》、《交通大学西迁:使命、抉择与挑战》封面

    2.本着“取舍”方能出彩的原则,破解“命题”设计的色彩困扰
 
    简单的色彩设计既可以将物体形态通俗表象,又可以提升凝练出一种高度浓缩、高度概括的抽象形式。在创作设计布局中探寻追求以色彩表达意境感,揣摩色彩运用中的细节表现,推敲每一个细小局部的色彩修饰、点缀。实现以多维度认知与探索使色彩植根于“极简”之中,达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设计效果,以设计布局营造出幽邃的时间和空间氛围,从而体现主题出版图书设计的文化品味与意韵之美。如《彭康一个人与一所大学的传奇》封面(见图4),选取“西迁”老校长彭康的塑像作为构图的主体,人物形象的厚重与彭康校长亲笔书写针对学生的“不断学习的”寄语“不断学习”的寄语,将整体白色基调既寓意深层的含义,映衬了纯洁西迁人的高尚情操,其寓意又是新征程的启迪。

图4 《彭康一个人与一所大学的传奇》封面设计

    (三)运用传统模式布局图形,升华主题出版“命题”设计的创作意境

    主题出版图书的封面“命题”设计中的图形,是呈现于读者面前表达历史性与知识性一体的元素符号图形,这样的图形具有直观、简明、通识易懂等特征,并且不借助于某种具体的语言或文字来表述,以传统技法再设计布局的图形所构建的新创意图形,传达的视觉信息更为便捷。

    1.以传统写实手法再布局,提升主题出版“命题”设计的新情感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手法,是“命题”创作设计的一种表现手法,其在艺术形态上属于具象艺术。通过对主题出版图书“西迁”主题的深入理解认知,设计者通过对涉及“西迁”主题中考证后的真实历史图片的归纳整理筛选中,以所选取的历史图片作为构图来传达表意--主题出版这一物象的主题,所构建的主题图形与符号符合历史的真实感,容易为读者认同和接受。如《西迁精神宣讲文集》封面(见图5),选取“西迁”最初时期为珍贵的真实的历史照片,暨“草棚大礼堂”照片来布局构图,以最真实的写照反映出“西迁”的艰苦岁月,于书卷幽香的空间折射出读者无限的历史回忆与凝重感,聚焦永恒的经典符号突出了图书完整的内涵和真实情感。

图5 《西迁精神宣讲文集》封面设计

    2.以传统写意手法再创意,塑造主题出版“命题”设计的新意境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手法,讲究意象造型,突出笔墨神韵,以“气韵生动”的意境美,表现出设计者内心情感于感受。以写意手法升华主题出版的“命题”设计,需要设计者具备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以及基于文化知识的设计理念与现实的交融互动性,更需要熟知民族文化的精神要点和灵魂所在,同时对主题出版的内涵又有敏锐的把握、高度的概括和恰当的表现能力,以精巧的设计突破大创意,映射丰富的创作设计内涵美。《交通大学西迁》封面(见图6),以传统绘画技法的枯笔写意手法体现了饮水思源、钱学森图书馆等西安交大的特质元素,以线条来成象,又依托线条来表现它的虚实相生、疏密相间,用洒脱向西的旗帜塑造了“西迁精神”光辉坐标,在苍润的效果和丰富的层次中体现出沉厚感,整体布局流溢出传统写意的气势,又显示出传统艺术中的现代感。

    图6 《交通大学西迁》封面设计

    3.以写实与写意相融合再设计布局,强化主题出版“命题”设计的新方式

    写实和写意的设计手法不是单一和割裂的,只要保留着可辨的主题出版宗旨来创作而形象的构图,就可以将不拘一格的“符号化”与“抽象化”相结合尝试。在探索求实与意境相融合的设计中,准确的构图呈现在真实具体特定的时空界面中,以可见的真实敲开读者的艺术想象空间之门。如《大树西迁》封面(见图7),以写实的手法表现“西迁”的场景式历程,用大树年轮体现历史感,再以交大校门为纽带的体现创作的意境感,布局刻画出“西迁精神”的深刻厚重的内涵。

    图7 《大树西迁》封面设计       

    4.以传统线描和水墨技法再构图,营造主题出版“命题”设计的新趋势境

    传统工笔画法中的线描手法,舍弃了光源、明暗和体面,追求“以线立骨”,以线表现构图对象的骨架与结构,以线勾勒作为造型手法,以线的粗细长短、方圆曲直,以用笔手法的轻重缓急、虚实疏密、交搭穿插,来求得在造型上生动和有机相完美结合的目的,细致入微地表现形体的质量感、动态感和空间感。传统技法近处写实,远处抽象,色彩微妙,意境丰富,具有意象和意境的绘画。以线描手法表现构图使凌乱的结构得以规整,效果设计更清爽明晰,促使整体设计的内容紧凑且结构简明,使读者快速地直观地接受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带给读者清新整洁的视觉体验。如《西迁精神永放光芒》封面(见图8),设计中运用传统工笔画法中的线描技法,形态元素线描的上海“南洋公学”和西安的“交通大学”校门等众多典型符号,表现出历史的斑驳与沧桑感,布局契合了“百年交大”的意蕴。又如《从黄浦江边到兴庆湖畔》封面(见图9),设计以历史长河水墨鸟瞰图为背景,将极具“西迁”特色的“M”以写实与抽象融合。在限定的平面载体上,把握画面的力度与对比均衡,在平面空间中游刃有余地表现有限的元素,书卷优雅清香飘来,使阅读体验焕然一新。以线描和水墨技法相融合,各类元素相互衬托过滤掉了多余的视觉干扰,整体设计成为读者最受重视的要素——易读之美从视觉扩展到心灵,提高了图书的整体艺术之寓意感、美誉感。

图8 《西迁精神永放光芒》封面设计      图9《从黄浦江边到兴庆湖畔》封面设计

    5.以多元化图形重构再设计,探寻主题出版“命题”设计的国际流行新途径

    主题出版图书中“命题”创作设计中,也可以运用现代设计理念中的图形重构设计风格。图形重构设计原则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但决不是简单的分割图形,是对原物象特征点的提炼和强调。图形的分解需要以较为具象的物为主体,在原图形的分解后整合和重组中,将其个性特征突出的部分保留下来。将读者早已熟悉的图形符号进行分解、打散后,通过不同的角度审视并重新组合处理,目的就是破坏其原有的表现形式和基本规律,从中寻求产生全新的设计生命视觉图形。全新的图形能直观上冲击震撼阅读者的内心和情绪波动,达到阅读者心理上的认同感。如《西迁先贤赞》封面(见图10),设计以上海和西安交通大学校门为主构图及代表,以校门图形切分于对称的旗帜两侧,设计元素横竖交叠,相互依托,国际化图书设计是文化及主题出版的要素合理罗列,在理性基础上感性发挥,表现历史传承和现代衍化,使两种具体的时光载体交融辉映,使重构后的图形富有对称的韵律感。整体布局显得沉着、文雅、和谐统一的美感,进一步强化突出了“西迁”主题出版的内涵,形成了一种极富现代书卷气的布局。

图10 《西迁先贤赞》封面设计

    三、结语

    美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与教育家保罗·兰德在他的《设计是什么》书中,设计的含义阐释为:设计是一种关系,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一种比例关系。其中内容就是点子、想法或者说是创意,而形式就是方法与手段。其中每种物品、元素都有其对应的存在关系,而设计就是要为不同的内容与形式建立一个最直接、最能让用户明白、最能体现品牌价值的关系[5]。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为“西迁”主题图书的“命题”创作设计,提供了丰富的传统基因、文化养分,同时参考借鉴现代多元化设计理念与风格,在色彩、图形的建构与布局中相互巧妙交融,在创作设计中不断的创新,以情感表达突破传统印记,彰显出创作设计的情感与意境。切中时代脉搏,不断的探索设计作品的图形与色彩之艺术美,实现主题出版图书设计的文化底蕴和内涵的完美结合。

    如何使得主题出版中的封面“命题”设计有更多突破和创新,也是未来主题出版图书封面创作设计实践面临的挑战和课题。


    参考文献:
    [1]张贺.主题出版 彰显使命与责任[N].北京:《 人民日报 》, 2017:9.17.第4版
    [2]曹刚. 《书形之美》[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8:6.
    [3]原研哉. 《设计中的设计》[M]. 纪江红,译.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年:214.
    [4]郑军、唐伟.《空白与设计》 [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年.55
    [5]保罗.兰德.《设计是什么》[M].台湾:原点出版社,2010:1.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罗奕颖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