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 孙玉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外教社”)成立于1979年,是一家由教育部主管、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的大学出版社。外教社坚持教材立社,42年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外语教材出版史。1980年,外教社出版了第一本书《英汉翻译教程》,累计发行量达百万册,至今每年仍有数万册的销量。上世纪90年代,由外教社出版的经典教材《大学英语》,先后被教育部列为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荣获全国高等学校第二届优秀教材特等奖,以及国家教委高等学校第二届优秀教材一等奖,使用者遍及全国千余所高校,印数过亿册,迄今仍有近百万大学生在使用。截止到2021年,外教社已累计出版40多个语种的图书和电子出版物万余种,总印数逾10亿册,是不折不扣的外语教材出版重镇。
作为我国权威的外语出版和服务基地,外教社被评为“国家一级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多次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表彰为“良好出版社”,并先后荣获“全国教材管理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模范集体”“先进高校出版社”“教育先锋号”等光荣称号。2021年,外教社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中获得“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并有多种教材分获“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基础教育类、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类的一、二等奖。斩获多项荣誉的背后,凝聚着外教社对于打造精品教材一以贯之的匠心。
一、加强政治把关,助力课程思政
在思想上,外教社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教材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决策部署,在教材编写工作中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加强政治把关,全面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一是严格把好政治关、科学关、学术关,打造精品。认真学习四个教材管理办法,进行专题自查,把好政治关。定期组织学习教材建设规划、学科专业或课程教学标准以及相关政策文件,明确教材编写必须服务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实行分级分类审核,坚持凡编必审。二是全面助力课程思政建设。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教材建设规律,在教材建设中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一体,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深耕教材建设,科学研究先行
教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教材编写需要认真研究,不仅要有科学理论为支撑,还要有技术、工艺、评估和反馈,是一个完整的闭环。2020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外语教材研究院成立,办公地点设于外教社。教材研究是基础,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编出好的教材。外教社从成立专家委员会、建设教材研究院网站、汇总外语教材、汇编外语教材研究资料、设立外语教材研究项目、召开教材研讨会、举办教材研究相关讲座、启动外语教材语料库建设、创办外语教材研究集刊等不同层面推进外语教材研究和建设工作。
三、积聚作者资源,加强队伍建设
外教社高度重视教材出版队伍建设。一方面,外教社积极汇聚国内外优秀作者资源,打造由学科专家、教学专家、行业专家共同组建的作者团队,业务精湛,实力雄厚。另一方面,外教社编辑部门定期组织学习国家教育教学相关政策和文件,提升政治敏感度;组织学术研讨,掌握学科发展动态;开展编辑业务交流,提升专业素养;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学校对教材使用的反馈。在长期不懈努力实践中,外教社造就了一支政治立场坚定、有相当学术水准、观察敏锐、思维超前、有开拓精神的人才队伍。
四、重视编校质量,打造金字招牌
质量是立社之本,外教社有一套完整、成熟的教材质量保障机制。编辑部门在工作中严格执行三审三校规范,不断提高教材编写质量和编校质量。一部精品教材从前期市场调研,物色合适作者到教材的选文,样课试用,以及专业同行的评审等,历经层层筛选,不断打磨,最终才呈现在读者面前。为了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外教社近年还成立了质量中心。质量中心协助制订本社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检测标准,监督和提升各类产品质量和服务工作质量,定期整理和分析质量检查情况,形成周期性质量工作报告,提出工作建议,供决策参考。
五、加速数字化转型,推进融合出版
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外教社开始以前瞻性和发展性眼光看待教材建设和教育出版,打造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教材、资源和平台。2017年,外教社成功策划“TOP课件”这一市场品牌,赢得良好社会效益,有效促进外教社数字融合出版的品牌打造。近年来,数字产品数量逐年大幅增长,在所有选题中占比达40%。WE外语智慧教育平台和爱听外语移动学习系统是外教社历时10多年精心打造的面向广大学生的外语学习数字产品,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为外教社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深度实施融合出版提供了重要支撑。
未来,外教社仍将秉承专业精神,在“十四五”期间继续认真贯彻国家外语多元化教育政策,进一步积聚国内外优秀作者资源,全面分析市场需求,完善产品架构,丰富产品体系,提升产品质量,尝试多种出版形态,巩固业已形成的优势和特色,加快产品的数字化进程,进一步提升产品在全国的影响力,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点击进入视频:https://ukx.h5.xeknow.com/sl/4HtYB
来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