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中宣部新闻出版局局长张小影在第六次高校出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大学社改制进行时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大学社改制进行时
中宣部新闻出版局局长张小影在第六次高校出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大改革力度 加快发展步伐 完善管理制度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促进高校出版社的繁荣健康发展
2007-10-29 15:10:22 来源:《大学出版》2007年第3版(总第55期)
刚才,李卫红副部长和邬书林副署长分别做了一个十分重要而全面的报告,不仅对近几年的高校出版工作作了认真地回顾总结,也对下一阶段的改革发展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完全赞成,并代表中宣部出版局表态,将全力支持大家的工作,做好相关的协调和服务。
借此机会,谈谈对当前出版工作面临形势的思考和对高校出版工作的建议。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出版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紧紧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包括出版在内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出版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1.文化作为软实力,在综合国力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我国将迎来文化建设的新高潮。
从国内看,文化是凝聚民族力量、实现民族振兴的旗帜和灵魂。文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精神动力、智力支撑和思想保证。进一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迫切需要。从国际看,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的格局进一步形成,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抵御西方文化渗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迫切需要,是扩大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包括制定《国家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等等,有力地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发展,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不久前,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出发,再次向全党发出号召,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很快,我们党就要召开十七大,将会对加强文化建设做出进一步部署。可以说,我国的文化建设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序幕已经拉开。
2.加快出版业的改革发展,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出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播渠道,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伴随文化作为软实力战略地位的确立,出版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势必承担更加重要的任务、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出版业的快速发展势在必行,这是时代和人民赋予出版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出版业的改革发展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加快,需要出版业提供更多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反映当代中国经济文化科技建设成果、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优秀产品;需要出版业不断增强出版产品和服务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能力;需要出版业进一步壮大实力、增强竞争能力,为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做出贡献。我们要从推进文化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繁荣发展出版业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加快出版改革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3.当前出版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很多,要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乘势而上。
中央强调,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我认为,也是文化和出版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当前,国家的发展正处在历史最好时期,实现出版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很多。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为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证和雄厚的物质基础;我们党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为出版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趋旺盛,参与文化创新的热情很高,为出版业提供了巨大的生产能力和消费市场;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为进一步解放出版生产力提供了有利的体制环境;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为出版业创新内容、形式、载体和业态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发展空间。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深化出版改革、加快发展出版事业和出版产业、加强出版管理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这些都是我们下一阶段实现出版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出版战线要牢牢抓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高校出版社更应该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乘势而上。
二、高校出版社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完善管理,自觉履行职责,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在我国出版领域,高校出版社地位和作用非同一般,对出版事业和出版产业的繁荣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工作和出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出版社已经成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科技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教学科研的重要推动力量,成为传播先进文化、传递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的重要精神家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高校出版社如何进一步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做出更大的贡献,需要我们大家认真思考和回答。针对高校出版社的实际情况,我感到,当前要特别注意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以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
导向是出版工作的灵魂。在导向问题上,不允许有丝毫的含糊和动摇。高校出版社的产品直接关系教书育人,坚持正确出版导向,更是第一位的政治任务。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导向的要求贯穿于高校出版改革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编辑出版印刷发行各个环节。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从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自觉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和各类有用人才。
2.要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断探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近几年,高校出版社发展很快,从数量看,已超过百家,可谓“五分天下有其一”;从规模看,每年出版各类出版物七万余种,总产值过百亿元,其中年产值超过亿元的高校出版社有二十多家。高校出版社在出版产业中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凸现。这是非常令人可喜的。但必须强调,高校出版社是重要的宣传文化阵地,在为发展出版产业做贡献的同时,要自觉承担起弘扬主流意识形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基本职责。检验高校出版社改革发展的成效,除了要看我们的经济规模是否扩大、经济实力是否增加,还要看我们在文化积累和文化建设方面的贡献如何,看我们在推动教学改革、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发挥的作用如何,比如,实施了多少示范性重点工程,推出了多少标志性产品,出版了多少有价值的学术著作,出版了多少反映新知识新理论的教材等等。这正是党和人民赋予高校出版社的神圣使命。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既坚持正确出版导向,又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多出有利于繁荣学术文化的精品力作,多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读物,不断扩大市场覆盖面,努力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3.要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内容形式,创新传播手段和业态结构,不断增强高校出版社的整体实力。
从全国范围看,我国出版业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出版生产力进一步得到解放,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但是,实事求是地说,目前出版业的发展现状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与综合国力竞争对文化软实力的要求相比,与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提供的出版产品和出版服务,数量不够多,质量不够高,内容和形式还不够丰富,在国内的覆盖面还不够广泛,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还很有限。我国要从一个出版大国变为出版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发展步伐,既是中央对整个出版业的要求,更是高校出版社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目前地方出版社的改革进展很快,发展速度也很快,中央部委出版社也已经启动改革,发展势头不错。相比之下,高校出版社在改革和发展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加快速度。一要在创新发展理念上下功夫。也就是在进一步解放思想上下功夫。解放思想是总开关,发展理念决定发展思路,没有正确的发展理念,难以实现高校出版社的又好又快发展。二要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改革是发展的动力。高校出版社能否有大的突破,取决于体制机制创新的力度和速度。当然,高校出版社的体制模式和发展模式要结合自己的特点,但这决不是放慢改革发展步伐的理由,更不是不改革的理由。目前,教育部和总署已经开始在高校出版社中进行体制改革试点,要尽快往前推进,并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三要在创新内容上下功夫。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内容创新在文化创新中处于核心地位,出版业是内容产业,加大内容创新犹为重要。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出版社在促进内容创新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要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把科技教育和学术文化发展的丰硕成果转化为出版内容,奉献给广大读者。四要在创新传播手段上下功夫。出版业的发展,一靠改革,二靠科技。当前,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既带来数字经济、网络经济等崭新的经济形态,又带来数字文化、网络文化等崭新的文化形态,也促生了数字出版、网络出版等崭新的产品形态和传播手段。在信息社会,传播能力决定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和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大学是我国科技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力量,高校出版社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和优势,促进出版与科技的融合,用先进技术来传播先进文化,扩大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希望通过这些创新,能在高校出版社中尽快出现更多的有活力、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4.要始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不断强化管理,促进高校出版繁荣健康发展。
科学有效的管理,是高校出版社加快改革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对高校出版社的管理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包括国家法律层面、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主管主办部门和出版社内部的管理等等。因为今天有不少高校领导与会,在此我想强调一下主管主办单位的管理问题。对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和传播渠道的管理原则,是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作为主管主办部门,学校对出版社的改革、发展和管理负有直接的领导、检查、监督、指导、把关责任,一定要切实把管导向、管干部、管资产的要求落到实处,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建立常效管理机制,引导和督促出版社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的宣传纪律,自觉恪守出版职业道德,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坚持正确的办社宗旨和办社方向。要选派政治坚定、作风正派、熟悉出版业务的在职同志,担任所属出版社的主要负责人,确保出版权掌握在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忠诚于党的出版事业的人手中。学校要定期研究所属出版社的工作,支持出版社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和物质保障,使出版社的发展健康有序。只有高校出版社有了更好更快的发展,才能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更多更大的支持。
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出版工作的地位作用很重要,出版战线的社会责任很大,出版业面临的机遇很好。相信在教育部和总署的精心指导下,在各高校的直接领导下,在全体同志的努力下,高校出版社一定能够为我国的文化建设、为出版业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大学出版》2007年第3版(总第55期)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