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还可以怎样学习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还可以怎样学习
ISBN:978-7-5675-8728-1 条码:
作者: 余慧娟 丛书总主编 邢星 本册主编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58.00  折扣价:¥46.40
折扣:0.80 节省了11.6元
字数: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9-04-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大夏书系·《人民教育》精品文丛;聚焦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的变革,勾勒人类未来学习的地图。

本书聚焦学习变革,包括目前最热门的各种学习方式变革,如场馆学习、项目学习、社群学习、创客教育、STEM教育等;紧跟时代发展的学习内容变革,如国家认同教育、生态教育、媒介素养和财经素养教育等。同时,本书通过顶级专家思想引领和国内外实践经验分享,深入探讨学习变革相关的两个重大问题,即:技术与学习变革的关系,未来的学习与学习的未来。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总序 办伟大的学校,做伟大的校长和教师 翟博
序 勾勒未来人类学习的地图 李政涛
第一辑 还可以怎样学习?
场馆学习:和整个世界站在一起 卢志文
博物馆课程ABC 夏海萍
创客教育,柔软地改变学习 谢作如
项目学习,让学习自然生长 周振宇
集成式STEM教育:破解综合能力培养难题 叶兆宁 杨元魁
创新实验室“新”在哪儿?——上海市格致中学FabLab创智空间建设实践 何刚
第二辑 还应该学习什么?
全球化时代,我们如何进行国家认同教育? 马文琴
创造力培养的理解误区和实践方向 师保国
便捷支付面前,中学生的财经素养准备好了吗? 陶莹 刘云滔
教育“触屏”——让我们重新谈谈媒介素养教育 邢星
生态教育:面向现实与未来的学习 陈基伟
健康与幸福可以教吗? 苗杰
第三辑 变革世界中的学习
核心素养如何落地?——全球教育实践案例及启示 刘晟 魏锐 周平艳 师曼 刘坚
培养具有艺术精神和艺术诗性的人——俄罗斯艺术教育及其启示 刘月兰 周玉梅
触及根本的教育——从法国基础教育的哲学课谈起 刘敏
韩国:环境教育的本质是环境价值观教育 张雷生
美国中学如何开展社会与情感学习? 王俊
美国社区学校:社区参与学校改进的“试验田” 王铄
探究式学习是如何发生的?——以加拿大阿尔伯塔省中小学探究式学习模式为例 郭燕 刘晓莉
第四辑 人在技术之上
第三种学习方式来临? 蒋鸣和
人在技术之上 陈平
技术革命与教育改革 吴国盛
“互联网+”给教育带来五大革命性影响 张杰夫
数字化时代的变革与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陈玉琨
云时代的教学变革 朱哲
新一轮信息技术潮会颠覆教育形态吗? 尚俊杰
第五辑 未来学习图景
未来教育的挑战和抉择 李帆
未来属于拥有新思维能力的人 郅庭瑾 蒿楠
系统思考与未来教育——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师生与彼得·圣吉的对话 朱哲 董筱婷
涌动的潮流——关注当代世界教育教学改革新动向 陶西平
让知识的学习变得“有意义” 季苹
变革时代的教育创新——先进教室、数字教师、未来教育 杨宗凯

精彩片段:
场馆学习:和整个世界站在一起
卢志文
浙江温州翔宇中学,规划在校园里建设博物馆——不是一个馆,而是一群馆。目前已相继建成开放了“翔宇昆虫博物馆”“翔宇贝壳博物馆”“王羲之书法教育馆”“翔宇中华灯谜馆”和“科学体验馆”,很多课程依托博物馆开设。至今,翔宇校园博物馆接待以学生为主的参观者已逾两万人次,好评如潮。除了最先建成开放的,还有“生命教育馆”“灵舒创意馆”等正在建设中。
在筹建翔宇校园博物馆的过程中,我们坚持“藏品是基础,展示是手段,课程是载体,学习是中心,教育是目的”的理念,强化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尊重学习主体——学生的发展需求,保证博物馆的内容和形式符合学校课程体系对教育资源拓展的需要,符合互联网时代学生的“胃口”,并且有针对性地对当下教育普遍存在的弊端进行矫正,将博物馆办成青少年与历史对话、与文明携手、与科学亲近的文化客厅、课程基地和探究场所。
很多人问,翔宇博物馆那么多的展品来自哪里?这么专业的博物馆又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当然,也有人不解地问,翔宇为什么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校园里建博物馆?校园博物馆和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有何不同?
做“应然的教育”
这是一个知识空前集结的时代,孩子需要掌握的知识总量急剧膨胀。人们需要通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才能把更多的知识快速传递给孩子。于是,人们把知识做成“压缩饼干”,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塞给最多的孩子。
这样的教育带来很大的问题——我们可以快速灌输给孩子既有的知识,却使孩子失去了直接面对真实世界探究新知的过程。于是,教育只面对文本,远离了真实的自然和社会。“有知而失智”“高分却低能”的学生就必然成为这种教育下的牺牲品。学校培养“高分”的学生,社会需要的却是“会做事”的人。
如何走出这种困境?教育需要作出改变。叔本华在他的《论教育》中强调,人类的智慧是在人探索真实的世界中形成的。同时,他也指出“高效教育”易把人的思想引入歧途。为了弥补、修正“高效教育’’的缺陷,我们就必须把接触真实世界的机会还给孩子。
但是,在现实的办学环境中,带孩子到真实的自然和社会中去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交通、安全、经费、时间(把时间放在这个地方,那个地方的时间就不够)……怎么办?我们当然可以简单化地略去这一切,甚至完全听从规定连春游都取消,只要把知识灌进去,分数提上来就行了……真正爱孩子的学校,有教育情怀的学校,不会这么做!于是,我们想办法在学校里解决这个问题——做博物馆成为一个选择。
我们保持现代博物馆的收藏与研究功能,又特别强化了它的教育功能。在知识爆炸、碎片阅读、虚拟便捷的今天,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具有特别的优势。
博物馆在其专业领域里,通常具有世界视野的收藏。如我们的翔宇贝壳博物馆,收藏了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种贝壳标本及相关化石,在这里,参观者和学习者几乎可以看到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真实标本。他们瞬间就能了解软体动物在全世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获得有关这一生命群的世界性见识。而这种见识是真实的,它与从书本、屏幕上获得的感受完全不同!
今天,我们常说“多媒体”。教材图例上的一粒贝壳,显然比文字描述中的贝壳形象具体;电脑屏幕上的一粒贝壳,可能是“多媒体”,但至多也仅是动态图像而已,孩子们只能用视觉去感受它。真正的“多媒体”,应该是孩子面前触手可及的一粒真实的贝壳——可以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感受它,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博物馆,是课堂的有效延伸,是课程的复合载体,是学习的理想场域,对于学校教育,不可或缺。它为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触发动机,创造可能,提供服务。尤其是博物馆课程是跨学科的。比如,在贝壳博物馆上的课不仅有生物课、地理课,还有语文课、美术课,甚至数学课、历史课、英语课……
无论是宏观见识还是直观感觉,博物馆提供了一种传统学校无法企及和难以实现的教育形态——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是“应然的教育”。
从变革课堂,到改革课程体系开发卓越课程,再到以学习者为中心建构学习资源,我们一路探索前行,步伐执着坚定。
P3-5

书  评:
 
其  它:

媒体推荐

在信息化时代,培养孩子的信息技术素养,在繁杂的信息中有效选择信息、分析信息和应用信息,本身就是教育应有的职责。如果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拒绝学生接触信息技术,是对孩子未来生活不负责任的表现。
——陈玉琨 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院长、慕课中心主任
创造性本来属于天赋,不是培养出来的,教育的目的只是呵护、维系这种所有人都会或多或少拥有的东西。想培养某种创造性,那是把事情说反了。我们的教育需要思考的倒是,如何能够少扼杀一点孩子的创造性。
——吴国盛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创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一切都在这样的联结中改变。被改变的首先是时代本身。这是一场由“信息技术”“媒介”催生的时代革命,人类已经步入了以“信息化”“数字化”“互联网+”和“云计算”等命名的新时代。被人类自身改变后的时代,催动了人类学习的诸多变革。
——李政涛 教育部长江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可能产生的教学模式甚至学校形态的改变,将会成为本世纪教育的大变革,这一动向已经为许多国家所关注。
——陶西平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总督学顾问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